江蘇省近日曬出了2018上半年鄉村振興十項重點工程“成績單”,並提出用3年-5年培育100個特色小鎮的鄉村振興新規劃。特色小鎮作為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載體,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生態文明建設、城鄉統籌協調發展、鄉村振興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據統計,目前全國特色小鎮總計劃數量已超過1500個,加上住建部此前公佈的403個特色小鎮,今後全國將會出現近2000個特色小鎮。
特色小鎮建設熱潮有喜有憂。喜的是,特色小鎮異軍突起,已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和平臺;憂的是,熱潮之中也出現了跟風與衝動,帶來了不少新問題。例如部分小鎮概念不清、定位不準、急於求成,以至於同質化嚴重、市場化參與不足,極少數甚至出現政府債務風險加劇和房地産化的苗頭。正是看到了盲目建設的隱患,國家有關部委多次表示要為特色小鎮建設降溫。在這樣的背景下,江蘇的特色小鎮建設特別強調,深挖特色、培育品牌,重視思路創新、理念創新、路徑創新,讓100個特色小鎮凸顯江蘇人文底蘊、引領區域創新發展,成為高品質發展桂冠上的“明珠”。
突出産業特色,是特色小鎮建設的核心。能否找準特色、凸顯特色、放大特色,關乎特色小鎮建設成敗。特色小鎮建設不能“白手起家”,應根據區域要素稟賦和比較優勢進行精準定位,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農則農,宜遊則遊,打造具有競爭力的特色産業,防止“千鎮一面”。即使主攻同一産業,也應差異定位、細分領域、錯位發展。在特色選擇上不妨多一些現代商業思維,不怕市場不夠大,就怕産業做不精,只要拿出獨特賣點,培育“硬核”品牌,特色産業的發展會帶動市場,進而鞏固自身優勢地位。
完善的公共配套服務,是特色小鎮順利發展的保障。特色小鎮的吸引力離不開高品質的公共配套服務,一方面應加強小鎮基礎設施建設,按照適度超前、綜合配套、集約利用的原則統籌開展,另一方面應關注各類人員多元化、現代化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需求,打造“生活圈”、完善“服務圈”、繁榮“商業圈”、共享“旅遊圈”。符合現代生活理念的圈層設計,和産城融合的發展模式,將提高特色小鎮的美譽度,使特色小鎮不僅成為産業新高地,也成為宜居新家園。
建設特色小鎮還應當堅持新發展理念,體現新發展成果。人民群眾需要的特色小鎮,要節能節地、生態環保,要能帶動就業、提高群眾收入。把這些工作做好了,才能確保特色小鎮的建設經得起時間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