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市更宜居 百姓得實惠
南京日報  2018-09-20 14:35:05

  原標題:727個精細化建設管理項目緊貼民生訴求 城市更宜居 百姓得實惠

  9月15日晚,家住南京中華路的市民劉義明帶著外地來的親戚在中華門外乘坐畫舫夜遊外秦淮河。延綿10余公里的外秦淮河流光溢彩,舉著手機不停拍照的親戚羨慕地對老劉説:“太美了!生活在南京真幸福!”

  劉義明告訴南京日報記者,過去外秦淮河到了晚上一片漆黑,2018年沿河環境進行了綜合整治,景觀通透了,夜景也亮了,現在他每天吃過晚飯第一件事就是到河邊散步。“不光河邊環境好,我們小區裏也變整潔變漂亮了。”老劉説,南京這兩年實施的精細化建設管理行動,讓城市更加宜居,給老百姓切實帶來了實惠。

  南京的精細化建設管理行動始於2017年初,一年多來,從地下管路到空中桿線,從城市幹道到背街小巷,從公廁革命到交通秩序,從綠化到亮化,有力提升了城市面貌和現代化功能品質。今年,精細化建設管理範圍繼續擴容,在去年的十項行動基礎上,將保障房建設、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副城功能完善等也一併納入,項目總量由200多項增加到727項,幾乎涵蓋了城市建設的方方面面,緊貼交通、居住環境等各項民生訴求。

  2017年以來,南京市一批主幹道的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密集開工,為城市精細化建設管理拉開了“大框架”。玄武大道、中華路、苜蓿園大街、鳳台南路、龍蟠中路、中山門大街、江北大道……通過提升通行條件、優化慢行系統和綠化彩化亮化,讓人們進入南京的第一眼便為之驚艷。沿城、沿山、沿河、沿湖的精細設計打造,更使南京的“山水城林”之美融為一體。2018年,南京市還啟動了“跨區斷頭路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旨在打通各區之間,主城與新城、副城之間的路網,實現城市道路一盤棋。列入計劃的25個“斷頭路”貫通項目中,江山大街—龍翔路一期已建成,機場二通道南段、紅山南路東延等16個項目已進場,未來市民出行將更加便捷。 

  搭起“大框架”的同時,精細化建設管理也在同步向城市的“毛細血管”滲透延伸。幾乎沒有騰挪空間的老城區,如何因地制宜進行提檔升級?在2017年完成240個老舊小區、573條背街小巷綜合整治的基礎上,2018年南京市又將193個老舊小區、600條街巷列入清單,“一街一策”的同時,拉開成片的精細化整治。 

  新河片區涉及升景坊、天隆坊等5個居民小區以及6條內部道路。整治後的升景坊,西側的江藝路上綠雕和墻面彩繪充滿運動元素,春曉路地磚上雕刻著歷史典故,內部環山的人行道均用紅色透水混凝土鋪設成健身步道,途中還增加了凹式座椅供人們休息。居民陳阿姨説,以前家門口的這條路每天都堵得水泄不通,門口還是個垃圾池,經過這次整治,道路變成了單向行駛的微循環路,垃圾池也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休閒亭和花墻,每天都有人在這裡下棋或聊天,“現在每天沿著步道走走,買菜健身兩不誤。” 

  雨花臺區城管局工作人員介紹,片區整治應堅持從細節入手,多從局部改變,讓居民感受到家園一點點的變化。這種局部細微的調整,來源於南京市倡導的“微更新”“微幸福”工程。首批“微更新”項目王府園小區,原有的中央花園廣場年久失修,居民都不願意進。現在,破損鵝卵石路面換成了防滑地磚,健身器材下鋪設了綠色柔軟的地面,文化廊架、下棋臺、休息椅等每天都會吸引眾多居民。進入下半年,南京市城市管理又開啟了“雙微”模式,通過對市政設施破損的及時“微整治”、對門前三包等微小違法行為的快速“微執法”,進一步提升了管理水準和城市宜居品質。 

  南京日報記者從市精細化建設管理推進辦了解到,9月20日,“美麗南京”精細化建設管理項目推選活動就將正式推出,展示美麗南京新形象,引領和激勵正在實施的項目繼續鑄精品。(南京日報 記者 何鋼)

  

編輯: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