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在平凡的崗位上鑄就非凡 江蘇大工匠是這樣煉成的
電焊工、印染工、油井維護工,這些人從基層一線走來,因為熱愛,在平凡的崗位上鑄就非凡。9月25日,江蘇工匠先進事蹟首場巡迴報告會在南京舉行,6位享譽國內外的江蘇工匠以個人生動感人的成長經歷,詮釋了新時代大國工匠的成長之路。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中石化江蘇油田分公司高級技師田明,工作33年來先後完成100多項技術革新,獲得34項國家專利,還獲得2014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八屆國際發明大賽銀獎,累計創造效益上億元。有人問他:成天搗鼓那些“鐵疙瘩”為個啥。田明回答:因為喜歡。他表示,一輩子做喜歡的事,用自個的知識和技能為單位、社會做貢獻最快樂。
在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上,常州技師學院學生宋彪憑藉精湛技藝,不僅贏得了工業機械裝調項目金牌,並以全場最高分摘得大賽唯一的阿爾伯特·維達爾大獎。宋彪説道,小時候就喜歡機器,總喜歡把父母買來的玩具拆掉,再想辦法復原,並十分享受這個過程。談及自己獲勝的原因,小夥子説:“每天比別人多練兩小時!”
新華日報記者發現,這些享譽省內外的大國工匠們,無一不是立足崗位刻苦鑽研,追求技能的完美和極致,從而成為各自領域不可或缺的優秀人士。
1997年,江蘇黑牡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從德國進口設備的中樞系統——變頻器燒壞了,急需更換,這種變頻器不但價格昂貴,而且訂貨週期長達兩個月,將給公司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當時負責公司進口設備維修和保養的鄧建軍主動請纓,僅用兩天半時間就讓機器恢復了正常運轉。面對運行良好的設備,專門來訪的德國專家蹺起大拇指,感嘆“中國工人了不起”。
國網江蘇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的高級技師朱洪斌因為在電力用油、用氣檢測方面的突出貢獻,被譽為最美油務工,先後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榮譽稱號,享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多項榮譽。其實,朱洪斌大學學的是微型計算機專業,工作前基本沒有化學專業知識。憑著一股不服輸的精神,白天跟著師傅學,晚上泡在實驗室自學,半年時間就在班組業務技能考試中獲得第一名,兩年時間對油氣檢測的全流程了然于胸,並成長為行業專家。
如果説,大工匠們的精湛技藝令人嘆服,工匠們在技藝傳承方面的無私奉獻精神更加令人欽佩。行走在藍白世界的藍印花布傳承人——吳元新,長期從事民間工藝的搶救、保護、傳承工作,獨創藍印花布技藝傳承“五駕馬車”模式,被聯合國教科文國際民間藝術組織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其創建的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收藏了三萬多件古舊藍印花布,十萬多個紋樣。
從初中生成長為世界級電焊大師的中車戚墅堰機車有限公司高級技師張忠,靠自學取得國際焊接技師等12項證書。為改變德國專家對中國焊接技術的偏見,張忠將自己30年來潛心鑽研的焊接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公司電焊工,2010年至2018年,作為中國中車焊接技師培訓班的特聘老師,先後舉辦電焊工技術操作表演55場次,開展技術講座120余次,授課培訓時間達1000多課時,培訓電焊工近3000人次。
江蘇工匠先進事蹟巡迴報告會的24位報告團成員,是從2017年江蘇省政府評選的104名江蘇技能大獎獲得者中遴選出來的,將分赴13個設區市的技工院校、大型企業集團、基層人社部門等進行27場巡迴報告。
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戴元湖表示,工匠精神是推動國家強盛、民族進步的力量之源。希望全省技能人員以大國工匠為榜樣,牢固樹立技能立業、崗位成才的信念和職業理想;希望全省各行各業都能重視技能人員培養,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工匠精神,使工匠精神成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動力。(新華日報 記者 黃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