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火起來 日子美起來
新華日報  2018-09-28 09:27:09

  鄉村是否振興,要看農民精氣神旺不旺。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後的首次調研就來到徐州,就鄉村文化振興提出明確要求,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能光看農民口袋裏的票子有多少,更要看農民的精神面貌怎麼樣。

  “總書記來我們村看過以後,每天來參觀學習的人絡繹不絕,村裏7個講解員都不夠用。”9月12日下午,新華日報記者來到徐州賈汪區潘安湖街道馬莊村,村黨委書記孟國棟告訴新華日報記者,他當天已接待四批客人。

  馬莊火了。一撥撥遊客紛至遝來,探訪小村的獨特魅力,臨走時還不忘購買幾個香包。這不僅讓馬莊香包非物質文化傳承人、耄耋之年的王秀英老人忙得不亦樂乎,村裏的婦女們也都熱情地投入香包製作,傳承以“馬莊香包”為代表的非遺文化産業。

  2018年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當天,馬莊的香包文化大院正式落成。“我們要擴大香包産業,現在由於産能跟不上,還是以線下銷售為主,未來我們還要打造香包産業園,建設香包生産基地,發力線上銷售,帶動更多農戶致富。”孟國棟説,村裏香包産業帶動就業700人,上半年銷售收入超千萬元。村裏的婦女一邊做香包,一邊照顧家庭,月收入三四千元,香包製作這一文化産業真正變成富民産業。

  精神變物質,文化産業鼓了口袋。2018年,馬莊舉辦首屆香包文化節,註冊“捧捧場”“真棒”“真旺”等系列商標品牌;先後參加深圳文博會、義烏國際小商品交易會等系列展會,組織開展香包進校園活動,不斷拓展香包的市場影響力。

  除了香包,如何讓馬莊的其他品牌也深入人心?馬莊村大學生村官、黨委副書記王浩和小夥伴們開動腦筋,專門製作馬莊旅遊特色紀念袋,包括馬莊清泉礦泉水、馬莊精神折扇、光碟資料等特色紀念産品,讓馬莊文化隨著這些紀念品“走”遍全國。

  馬莊有“三寶”,樂團香包婆媳好。馬莊文化建設搞得好,最重要的是馬莊農民樂團的帶動作用。2018年,馬莊文化禮堂裝了40平方米的電子顯示屏,馬莊農民樂團編排《總書記來到咱馬莊》等節目,在全國開展公益演出近300場。

  馬莊以健康向上的民俗文化佔領農村思想文化陣地,每年評選十佳好媳婦、十佳好婆婆、十佳好家庭,今年新增勤儉節約好家庭、尊師重教好家庭評選,增加村民的榮譽感。

  已經退休擔任馬莊樂團顧問的老支書孟慶喜,現在又多了一個職務:馬莊鄉賢協會會長。在他的帶領下,馬莊開辦鄉村道德講堂,建立“紅白理事會”,規範鄉規民約,開創“鄉賢工作室”“大老執”工作機制,不斷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培育文明新風,將全國文明村的牌子擦得更亮。

  紅紅火火的馬莊如今也有“甜蜜的煩惱”——接待遊客量大、缺少人才、香包宣傳推廣受限,旅遊內容不夠豐富留不住人……“我們要以馬莊成為江蘇省旅遊風情小鎮、省特色田園鄉村試點為契機,發展文化旅遊業,繼續講好‘馬莊故事’,弘揚馬莊精神。”孟國棟説,馬莊在鄉村振興中要保持一“馬”當先的勢頭,交出高品質轉型發展的“真旺”答卷。

  在長江南岸的蘇州,也有一處以文化立村的地方。80多年前,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在這裡調查並寫出《江村經濟》,從此,“江村”這一稱號比其“本名”——蘇州市吳江區開弦弓村更加響亮。

  9月17日,新華日報記者來到江村,一條自西向東流淌的小清河穿村而過,形狀像一張拉開弦的弓,這個太湖之畔的江南水鄉,看起來和蘇南其他村莊沒什麼不同。但如果放在歷史縱深的角度看,今天的江村,與《江村經濟》所描繪的情景相比,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家家住上樓房,寬頻、數字電視全覆蓋,村道全部水泥硬化,90%的家庭買了小汽車,村裏充滿生機活力。江村村支書沈斌介紹,去年全村農民人均收入32432元,村集體收入265萬元,基本實現由農業村向工商業村的跨越。

  江村是一個微觀主體,但其變遷基本反映鄉土中國的發展歷程。“因為費老,開弦弓村成為社會學研究的‘聖地’,多年來吸引大批中外學者、專家前來調研,這是我們獨有的文化資源,但村裏配套服務有所欠缺。”“農民教授”姚富坤説,接下來,江村將以“文化植入”為開發手段,在文化空間植入旅遊要素,實現文旅融合,向學者及遊客提供交通、住宿、餐飲等服務。

  目前,江村正在推進特色田園鄉村項目建設,費孝通學術展示廳、特色田園風光旅遊區、農村經濟綜合體等項目也在進行中。村裏從村民手中租賃30多間屋舍,用於建設特色民宿、茶社等,進一步提升江村面貌、提煉江村文化、提高江村知名度,以此帶動經濟發展。

  江村項目規劃、設計以費孝通的學術思想為指導,以延續傳統文脈為己任,整個項目由開弦弓村文化展示區、費孝通村莊調研區、田園風光區三部分組成。“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今年到江村調研後,撰寫了《從江村看中國鄉村的變遷與振興》。他提到,鄉村全面振興將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我們要充分尊重鄉村發展演進規律,科學把握變與不變的關係,推進鄉村振興健康有序開展。”沈斌説,開弦弓村將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建設“強富美高”新江村;以費孝通學術思想為指導,續寫《江村經濟》新篇章;以延續傳統文脈為己任,培育鄉村文明新風尚,打造新時代大美江村。(新華日報 記者 吳瓊)

編輯: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