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穩金融 鼓勵支持實體經濟
新華日報  2018-10-08 10:17:41

  原標題:央行15日起降低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 穩金融! 鼓勵支持實體經濟

  國慶假期最後一天,中國人民銀行發佈公告稱,10月1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當日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不再續做。

  央行表示, 此次降準旨在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優化商業銀行和金融市場的流動性結構,降低融資成本,引導金融機構繼續加大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及創新型企業支持力度。

  降準≠貨幣政策轉向寬鬆

  央行有關人士表示,本次降準仍屬於定向調控,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基本穩定,銀根是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降準釋放的部分資金用於償還中期借貸便利,屬於兩種流動性調節工具的替代,而餘下資金則與10月中下旬的稅期形成對衝,因此,在優化流動性結構的同時,銀行體系流動性的總量基本沒有變化。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調控,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為高品質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中期借貸便利(MLF)是央行在2014年9月創設的一款貨幣政策工具,通過調節向金融機構中期融資的成本來對金融機構的資産負債表和市場預期産生影響,引導其向符合國家政策導向的實體經濟部門提供低成本資金,促進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存款準備金,是商業銀行按照一定比例上繳央行的資金。與MLF相比,存款準備金是商業銀行自有資金,MLF則需要付出一定的利息。也就是説,降準之後,銀行的資金成本降低,流動性增加,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可得到提升。

  釋放資金需流向實體經濟

  國慶節前,國務院印發《關於推動創新創業高品質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明確要求完善定向降準、信貸政策支持再貸款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引導資金更多投向創新型企業和小微企業。這一文件公佈後,市場對於降準的預期明顯加強。

  “我們節前已收到總行的要求,申報置換資金,口徑明確為小微企業。”某股份制銀行南京分行小微企業部經理告訴新華日報記者,此次降準在預期之內,但是幅度超出預期。

  按照央行要求,此次降準1個百分點所釋放的資金,首先要置換10月15日到期的45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除此之外, 降準還可再釋放資金約7500億元。央行有關人士明確表示,這部分增量資金,可以增加金融機構支持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和創新型企業的資金來源,提高經濟創新活力和韌性,增強內生經濟增長動力,推動實體經濟健康發展。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降準置換MLF,保持總量不變,體現政策的穩健中性;但拉長期限結構,有助於壓縮期限利差;持續的降準,最終會有助於改善市場風險偏好,壓縮信用利差,改善民營企業融資條件。

  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亟待打通

  這是2018年央行第四次降準。第一次是普惠金融定向降準,第二次是置換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第三次是支持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和小微企業融資,第四次降準意在引導金融機構繼續加大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及創新型企業支持力度。

  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的本職。省金融研究院院長吳先滿認為,此次降準是“六穩”之穩金融的具體舉措,將增加商業銀行的貨幣信貸投放,穩定經濟增長,進一步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能力。

  在流動性總量保持合理充裕的條件下,面對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必須更加重視打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既要鼓勵銀行服務實體經濟,同時也要穩定企業對經濟發展的預期。”一位在金融系統工作多年的銀行業人士告訴記者,金融與實體經濟本身就相互依存,缺了哪一方都不行。“如果企業拿到貸款僅僅是維持簡單再生産,不願意投資擴産,錢就很容易用於投機或資産投資,這樣的循環鏈條需要外部機制介入。”他説,從短期看,在面對外部需求減弱、投資疲軟等因素,可降低供給端稅費負擔,增強企業的信心和抗壓能力;從長期看,需要打破實際運行中存在的融資、稅費等方面的歧視,給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一樣的待遇,增強長遠信心和活力。

  該銀行人士還建議,宏觀上,財政政策、産業政策、貨幣政策需協同發力,穩定企業的發展預期,調動銀行增加信貸投放的積極性;微觀上,具體到基層信貸人員,還需要在激勵機制與風險追責上進行平衡,調動其工作積極性。(新華日報 記者 趙偉莉)

編輯: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