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改造現有老寫字樓、老廠房、棚戶區,釋放創新空間 “秦淮硅巷”,打造無邊界創新園區
緊貼城市原有肌理,通過對現有老寫字樓、老廠房、棚戶區加以改造,釋放出創新空間,嵌入式地在大街小巷容納創新創業者……南京秦淮區“秦淮硅巷”規劃近日發佈,將在老城區打造無邊界創新園區。
“秦淮硅巷”以中山東路、龍蟠中路、月牙湖和秦淮河為圍合,總面積約4.3平方公里,為人口密集、可供開發建設空間有限的老城區。
“高地價、過於密集的人口、極其有限的可建設空間,決定了老城區不太可能專門劃出一片區域來作為新的園區。”秦淮區有關部門負責人説。為探索秦淮創新發展的新路子,秦淮區相關負責人赴深圳、上海等地取經,並走訪轄區內的諸多高校、院所和企業,反復研究磋商,最終提煉出“創新不在園區,而是在城市社區”的理念,進而形成打造“秦淮硅巷”思路。
“以往很多城市都是走園區發展模式,在主城區的週邊、郊區新開闢一片園區,所有基礎設施、廠房等需要重新建造,耗費較大。”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科研院副研究員孔詳浩説,“硅巷”模式的出現,很好地解決了“老城更新、舊城創新”這一命題,是大都市中心城區創業生態系統典範。“目前,除美國外,我國的上海、天津、西安在這方面都做了可供借鑒的探索和嘗試。”
孔詳浩説,嵌入式的發展,能夠更大限度地利用城區原有要素,更好地調動城市原有的資源,企業和員工可以更加充分地享受到城區完善的基礎設施帶來的便利。生活、辦公、商業一體化,員工上下班時間更短,子女上學方便,能享受到更充分便捷的城市服務,高品質的工作、生活環境自然容易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企業也不用特意建造諸如人才公寓之類的設施,並且能就近獲取高校、研究所等機構的技術支持。
“‘秦淮硅巷’所處區域地理位置獨特,創新優勢明顯,是實現校企融合、校地融合、産業與社區融合,推動老城創新發展的絕佳之地,有適合嵌入式發展的諸多條件。”“秦淮硅巷”負責人金界春介紹説,南航、55所、8511所、5311所、金城集團等大院大所大企集聚於此,9名院士、2000多名高級專家、4萬餘名青年知識分子提供著豐富的人才資源,軟體開發、物聯網、新能源技術等産學研優勢明顯,眾多的創新資源為“秦淮硅巷”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已有的中航科技城、金蝶大學科技園、創意東八區等産業園區,以及未來5年內,通過紫荊科技園、中航科技城等的建設,一些老舊樓宇、廠房園區的更新改造,將形成面積137萬平方米載體,為片區創新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空間承載保障。
9月,航空工業金城集團簽署了南航無人機研究院戰略合作協議,作為“秦淮硅巷”重點項目落地。“借助政府相關的産業政策支持,將更好地推動項目的發展。作為‘秦淮硅巷’區域內的一部分,金城集團將孵化、裂變出一大批包括導航、飛控在內的相關企業,打造出一個以無人機為題材的産業集聚鏈。”航空工業金城集團總經理田愛軍表示,“秦淮硅巷”項目啟動,也將帶動區域內企業更好地轉型發展。
據悉,2018年底,“秦淮硅巷”將新增科創載體6.5萬平方米,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10家。下一步,“秦淮硅巷”將按照“空間、産業、模式”三位一體綜合運維思路,細化功能定位,策劃項目推進。在有步驟打造科創載體、開拓創新空間的基礎上,搭建創新平臺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完善城市功能以提升城市品質,多舉措打造科創氛圍、凝聚創新生態,加快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濃厚氛圍。(南京日報 記者 殷學兵 鍾太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