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將“數據”變為“石油” 助企業換道超車 工業互聯,“雲”上掀起産業革命
工業互聯網,製造業高品質發展的加速器,正成為全國産業佈局的新方向。在上周舉辦的2018世界智慧製造大會智領全球嘉年華常州論壇上,新華日報記者發現,不到兩年時間,工業互聯網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悄然興起。他們基於各自的優勢資源探索不同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模式,共同尋找工業互聯網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之路。
工業互聯,變“數據”為“石油”
華立液壓作為全國液壓潤滑系統細分行業隱形冠軍,生産車間已“補腦”完成,壓力管道及容器、換熱器等拳頭設備被安上智慧監控設備,化身“車間主任”,24小時睜大“眼睛”,採集設備數據,進行分析比對、故障診斷,“設備得到遠程運維、預測性維護,生産效率大幅提升。”常州市華立液壓潤滑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承勇臉露喜色。
“橫向平臺是將不同行業進行連接,縱向平臺主要是為不同的行業進行深化賦能。”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能源雲平臺總經理方斌説,天合光能作為新能源領域的隱形冠軍,曾在浙江蕭山、龍泉調研,發現91%的中小型能源企業沒有用能監控,這意味工業互聯網在能源垂直領域存有大片藍海。當前,天合光能構建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深耕能源垂直領域,對企業用能進行監測、分析、診斷,幫助企業提升能效。
變“數據”為“石油”,已讓不少中小企業初嘗甜頭。常州天正工業利用工業互聯網平臺上收集的數據,推出全國唯一的生産力徵信系統,通過對客戶企業的生産數據進行對比,開展信用排名。聯合金融機構,對排名高的中小微企業提供貸款,助力中小微企業解決資金不足、降低銀行壞賬率等難題。“去年,1200多家中小微企業完成8.6億元貸款,今年整個數額還在上升。”常州天正工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翀昊説。
扶“雲”直上,助企業換道超車
統計顯示,2017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直接産業規模已達5700億元。業內人士一致認為,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正處在産業格局未定的關鍵時期、規模化擴張的窗口期和搶佔主導權的機遇期。
《關於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 工業互聯網APP培養工程實施方案(2018-2020年)》《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近期,國家一系列政策出臺,各級政府也出臺相應政策和計劃,尤其將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和相關産業發展,作為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抓手。
“如果把工業互聯網比作一場馬拉松,大家同一條起跑線,跑多跑少在於勇敢嘗試。”航天雲網江蘇公司總經理紀豐偉認為,工業互聯網為中國工業軟體發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機遇。宏觀看,國外如西門子、美國通用等工業軟體大佬,研發工業場景軟體週期長,無法適應國內快速迭代工業軟體需求;反觀中國,正版軟體在工業互聯網平臺雲上批量使用,不僅降低軟體開發難度,成本也將低於單機軟體,有助於中國工業軟體發展換道超車。
缺少核心技術,提速尚存“梗阻”
2018年7月,德國西門子與國內雲計算翹楚阿裏雲牽手,共同打造中國工業互聯網平臺。“國外大型工業互聯網平臺的介入,對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産生巨大壓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研究處處長李廣乾認為,中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建設,需要在發展過程中找到切實可行的發展模式,要有中國自己掌握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核心技術。
“沒有源頭端的數據採集,發展工業互聯網就是一句空話。”PTC公司技術總監秦成認為,製造業裝備種類繁多、生産廠家眾多,由於缺乏行業通用的標準體系與關鍵標準,數據介面、格式標準不統一導致數據採集難的問題的確存在。同時,國內很多高端製造裝備多是從國外進口,而這些進口設備的數據介面和數據格式有自己的標準,封閉性比較強,只對本産品系列的垂直系統開放,這在一定程度上給使用此類設備“上雲”造成困難。
談及工業互聯網人才,PTC公司中國區業務拓展總監郎燕擔憂,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需要大量的IT人才和資源儲備,這些在傳統工業企業裏面是嚴重短缺的。“傳統企業沒有一個首席數據官,投入再大也還是政府、廠商‘兩頭熱’,中間企業冷。”(新華日報 記者 萬小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