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百企升級引領”“百區提升示範”工程實施三年任務進度過半 江蘇優先發展生産性服務業腳步加快
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工作時發表重要講話指出,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先進製造業,發展以生産性服務業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推動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儘快形成結構優化、功能完善、附加值高、競爭力強的現代産業體系。抓這件事情,就抓住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
生産性服務業的提出最早是在1975年,經濟學家Browning和Singelman在對服務業進行功能性分類時,認為生産性服務業包括金融、保險、法律工商服務、經紀等具有知識密集和為客戶提供專門性服務的行業。在我國,較早出現在2006年發佈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其中把生産性服務業外延分為交通運輸業、現代物流業、金融服務業、信息服務業和商務服務業。
早在2015年,江蘇省政府就發佈《省政府關於加快發展生産性服務業促進産業結構調整升級的實施意見》(蘇政發【2015】41號),提出加大生産性服務業企業培育力度,大力實施“生産性服務業百企升級引領工程”;加快生産性服務業集聚區提檔升級,重點實施“生産性服務業百區提升示範工程”(以下簡稱“雙百工程”)。
“雙百工程”任務過半
9月,江蘇省發展改革委發佈了第三批省級生産性服務業集聚示範區和第三批省級生産性服務業領軍企業名單,江蘇仙林生命科技創新園等23家集聚區及蘇寧易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29家企業入圍。至此,共認定省級生産性服務業集聚示範區56家、領軍企業72家,至2020年完成的“雙百工程”任務進度均已過半。
2016年6月29日,江蘇省發展改革委根據省政府《實施意見》,出臺《江蘇省生産性服務業雙百工程實施方案》(《百區提升示範工程實施方案》和《百企升級引領工程實施方案》),提出從提高産業集聚度、優化産業鏈條、促進企業融合發展等方面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推動生産性服務業集聚區提升發展,培育形成100家左右在全國有較強影響力和示範作用的生産性服務業集聚示範區。到2020年,營業收入超1000億元的服務業集聚區5-6家,超500億元的10-12家。在科技服務、信息技術服務、金融服務、現代物流、商務服務、服務外包等重點服務産業領域和電子商務、節能環保服務、檢驗檢測、售後服務、人力資源服務、品牌和標準化等服務業細分領域和行業,培育領軍企業100家左右。在生産性服務業前沿技術、高端産品和細分市場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其中,20-30家領軍企業進入全國服務業企業500強或成為全國生産性服務業行業龍頭企業。
“雙百工程”均經過各地(含省直)申報、形式核查、初步遴選、專家評審、實地考察、社會公示等環節進行認定。去年,全省已有南京軟體谷、張家港玖隆鋼鐵物流園、昆山花橋國際商務城、吳江東方絲綢市場等多家生産性服務業集聚區營業收入超過千億元。今年,根據全省不同地區和行業發展實際,為兼顧地區均衡性和行業代表性,省發展改革委在第三批省級生産性服務業集聚示範區申報要求中,對營業收入規模要求等條件做出適當調整,鼓勵各設區市申報業態模式創新、産業集聚度高、引領示範作用大,在全省同行中位於前列的集聚區。
“百企升級引領工程”採取地方培育、省級命名、分批認定、聯動推進的方式實施。在遵守國家稅收政策法規的前提下,優化財稅支持方式,支持符合條件的集團型物流企業總分機構實行增值稅合併納稅,支持符合條件的科技型、創新型生産性服務業企業申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經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享受15%的企業所得稅優惠稅率。不少企業已經達到或超過《實施方案》中提出的目標,地處常州的江蘇江南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度入庫稅收14億元,成為該市首家入庫稅收超10億元的服務業企業。
各地聚焦生産性服務業發展
2016年以來,全省各設區市在省發展改革委指導下圍繞生産性服務業優先積極主動開展工作,因地制宜地發展本地優勢産業,充分體現省級産業政策意圖。
今年上半年,南京市軟體和信息服務、金融和科技服務、文旅健康、現代物流與高端商務商貿四大服務業主導産業實現營業收入12700億元,軟體和信息服務業收入同比增長14.3%左右,軟體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2.5%,規模繼續保持全省第一。
常州市專題召開全市生産性服務業集聚區建設現場推進會,圍繞規劃編制、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項目建設等十個方面指導和推進建設。今年剛剛入選的地處武進區的常州綠色建築産業示範區,作為以節能環保為主題的生産性服務業集聚示範區,創新了綠色建築從實業到實踐,從實踐到示範的發展路徑。
在國家信息中心發佈的中國大數據發展報告中,鹽城大數據産業關注度排名全國第一。鹽城大數據産業園也入選今年省級生産性服務業集聚示範區名單,全市省級生産性服務業集聚示範區達3家,現代服務業集聚區達8家,總數均居蘇北第一。
全省各地還出臺一些針對性的政策意見,作為省級政策的補充和具體化,支持當地的生産性服務業發展。丹陽市制定出臺《關於培育和扶持眼鏡産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加快眼鏡博物館、眼視光設計中心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併發布國內首個眼鏡行業指數,支持丹陽眼鏡城發展。
穩步推進任重道遠
南京財經大學副校長張為付教授在首屆中國服務經濟發展論壇上發表演講提出, “生産性服務業,是現代服務業中跟高端製造業配合的服務行業,為工業生産提供保障服務,與江蘇未來經濟發展息息相關。”今年7月,江蘇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提出,圍繞重點打造的製造業集群著力推進生産性服務業,加快我省産業從生産製造型向生産服務型轉變,建設現代服務産業新體系,推動全省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江蘇省生産性服務業發展也存在著諸如“行業龍頭”“全國第一”尚不夠多,科技研發、成果轉化仍需強化等問題,8月中下旬起在全省陸續舉行的構建現代服務産業新體系專題政策調研中,各地也就生産性服務業集聚發展、服務業新業態新模式及跨界融合發展等議題,提出了對策建議。
在專題政策調研座談會上,13個設區市發改委分管領導緊扣調研提綱作交流發言,總結今年以來服務業運行情況及推動服務業高品質發展、創新發展的主要思路舉措,結合當前形勢,提出了現代服務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問題和值得關注的情況變化。調研組還分別在南京、常州、徐州、揚州等地召開了企業座談會,針對構建現代服務産業新體系的重點行業和關鍵領域,精心挑選現代金融、現代供應鏈、高端研發、大數據服務等服務業企業負責人參加座談。
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後一段時間,將會同各地及省有關部門,跟蹤推進“雙百工程”入圍集聚區及企業開展行業示範、平臺服務及升級引領工作。加強政策保障和支持,組織服務業集聚區和企業信息採集樣本點建設,並組織綜合評價,實行動態績效管理。入圍集聚區及企業要按要求定期填報重點經營指標、指標預測及創新發展情況,為全省生産性服務業運行分析和決策諮詢提供第一手資料。
南京大學一位長期從事服務業研究的專家表示,江蘇省作為傳統的製造業大省,發展生産性服務業既有産業基礎,也囿于已有産業結構的限制,在優先發展生産性服務業過程中仍需突出改革引領。作為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的徐州市,就在發展中提出打造“333”現代服務業體系,加快推進生産性服務業提檔升級,依託徐州經濟開發區、徐州高新技術開發區等重點開發園區,有序推動服務業製造業雙向融合,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生産性服務集聚示範平臺。(新華日報 記者 徐明君 張 明 李興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