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蘇各地多管齊下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新華日報  2018-10-29 15:55:14

  原標題:我省各地多管齊下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新農村,靠什麼留住年輕人

  “竹泓木船加工是國家非遺,從業者月薪過萬,好多年輕人還不願意學”“高淳螃蟹養殖戶都是50歲開外。”新華日報記者前不久“走鄉村,話振興”,泰州蘇航木業創辦人丁松和南京青松水産合作聯社負責人邢青松都表達了對所從事行業的憂慮。農村難以留住年輕人,是比較普遍遇到的難題。可是鄉村振興,又離不開一支懂農業、有專長、愛農村的職業農民隊伍。

  可喜的是,江蘇省各地正通過扶持獎勵、平臺搭建、環境配套等措施,培養和吸引了一大批有知識、有文化的年輕人投身農村,在多方努力下,各地農村也涌現了一批創業型、成長好的産業實體和集群。剖析這些“新農人”的心路歷程、成長故事,不難窺見新農村吸引年輕人的“密鑰”,而農村留不住年輕人的難題,並非不可攻克。

  進社保上大學,職業農民“很體面”

  徐斌,昆山眾禾興農業科技公司創辦人,一年多前,他還是昆山一外企白領。因工作關係熟稔“花中皇后”蝴蝶蘭的市場前景後,他毅然辭職籌款150萬元,進駐淀山湖現代農業示範園。

  “蘇州昆山臨近上海、蘇州,鮮切花、高檔花市場大,在這裡當農民,可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要學好多技能,比如行銷管理、‘互聯網+’。”徐斌説。在他的影響下,妻子王素娟“下海”一起創業,在市農委組織下去花卉之鄉宿遷沭陽學習,回來在微信上賣起了蝴蝶蘭,建起網上展廳,生意越來越有起色。“我女兒填履歷,父母這一欄我都讓她填‘農民’,有學歷、有技術、有財富、有産業的新型職業農民,很光榮,沒什麼需要隱晦的。” 王素娟説。

  在蘇州昆山,當農民是一件幸福的事。像徐斌、王素娟這樣的新型職業農民,已累計培育4000人次,分為生産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服務型三類,其中“持證”者達820名,如果評上“新型職業農民標兵”“種養殖能手”“農技服務能手”,每人獲得獎勵8萬元。從2016年開始,昆山還開全國先河,將新型職業農民納入社保,享受社保補貼。2018年,昆山又推出新型職業農民免費上大學政策,按需開設涉農成人學歷教育大專班和本科班,學習三年,取得畢業證書後,將一次性獲得全額學費補助。

  “昆山在全省率先建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架構,培育知識型、技能型和創新型農民,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 省職業農民培育指導站推廣研究員陳光亞説,2018年省級財政專項投入1億元,中央財政安排5300萬元,用於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支持建設50個省級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範實訓基地。

  送政策回報好,返鄉創業“有奔頭”

  1992年出生的柳倩楠,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蘇州東山,組建碧螺春茶葉新品研發團隊,針對年輕消費群體對健康、時尚、便捷飲品的需求,開發出薄荷茶、菊花茶、藍莓石榴果茶等26個新茶品,其中玫瑰紅茶、茉莉花茶、桂花紅茶、蜜桃茶成為香格里拉酒店集團全球指定茶品。“我們打算將茶葉與文旅結合,展示茶文化,培訓茶藝,體驗制茶,品嘗四季特産,建設碧螺春茶文化旅遊體驗中心。”柳倩楠説。

  在江蘇省,像柳倩楠這樣從事農村創業人員超過4萬人,創辦各類市場主體1.65萬個。從南京郊區的現代農業、觀光農業,蘇南的精品農業、特色種養,到蘇北的家庭農場、農村電商,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附加值、回報率越來越高,吸引了大批年輕人返鄉創業。“過去,鄉村留不住年輕人,與農村産業發展不足、就業機會少有關;如今,隨著投資下鄉、電商興起、消費升級,農業‘接二連三’‘隔二連三’,三産融合趨勢明顯,成為有奔頭的産業。” 省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孫運宏博士説,支持年輕人返鄉創業,政策要增強精準性,打造鄉村引才聚才載體,給他們提供施展才華的空間,讓他們看到鄉村發展的希望。

  為讓農村成為創業沃土,我省出臺了《關於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省級每年安排10億元財政資金支持返鄉下鄉人員發展現代農業,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辦家庭農場、合作社和農産品加工業,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騰退出的用地指標,重點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3年內免收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免所得稅。目前,全省已建設農村創業創新園區(基地)203家,每年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超過20萬人。

  環境好配套全,鄉村生活“很自豪”

  南京橫溪文化旅遊發展公司,員工32人,清一色的85後、90後,多數大專以上學歷,當中不乏南藝、南師大等高校畢業生,畢業生們為何甘願“落戶”南京江寧橫溪街道石塘人家。領頭人李飛表示,美麗鄉村不只實現了畢業生們的人生理想,還是他們的美麗家園。

  2007年從揚州教育學院畢業後,李飛便一頭紮根石塘村。“那時鄉村旅遊剛起步,但我認準了這條路。”李飛回憶説,在街道支持下,他牽頭成立飛越彩虹旅行社,網上賣民宿客房、招旅遊團隊,把上海、浙江、安徽的遊客招到石塘人家,又掛鉤橫溪11家合作社售賣“橫溪味道”,把橫溪西瓜、年糕、米酒等特産擺進河西、江寧金鷹商城。如今,橫溪文旅公司旗下已有7個子公司,運作四五億元的旅遊、酒店、會務資産。

  “與其説我們是在做民宿、賣特産,還不如説是做文化、賣風景。”南藝畢業的陳陽在公司負責文創和活動,“你看這裡,群山環抱,空氣清新,人氣很旺。村裏不僅有警務站、社區中心、茶吧、超市,還建有南京青少年陽光訓練基地、拓展中心,雖説在村裏,環境、配套可不是一般小鎮可比的。”李飛説,當年他到村裏工作,同學、家人還有誤解,以為在城裏“混”不下去才回來的,如今他的大學老師、同學每年都到石塘人家聚會,因為村子每年都有變化,公司每年都有發展,他為此感到十分自豪。

  在江寧,像李飛這樣紮根農村的大學生創業者多達四五百人,創辦的鄉村旅遊公司有十多個,吸引數千名本地年輕人返鄉創業。在他們的打拼下,江寧鄉村遊從農家樂升級到民宿村、鄉村綜合體、特色田園鄉村,農家樂經營戶戶均年收入三四十萬元。“美麗鄉村對年輕人來説,既是創業舞臺,又是生活家園。”江寧區農工辦劉權説,像石塘人家、黃龍峴、大塘金這些地方旅遊通道四通八達,配套和環境優越,是南京正在打造的旅遊特色小鎮,就業機會多,職業又體面,怎會不吸引年輕人紮根於此。(新華日報 記者 吳瓊 顧巍鐘)

編輯: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