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村人”的鄉村生活
新華網  2018-10-30 09:39:55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2018年10月29日,“江村人”的鄉村生活 “90後”村民姚淩超在家中分揀待發貨的快遞包裹(10月23日攝)。姚淩超從蘇州科技大學畢業後回村開網店,幫父親姚玉坤開辦的針織衫加工作坊銷售針織衫,電商發展使家庭作坊有了更多生存空間。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開弦弓村位於太湖南岸,現有25個村民小組,農戶747戶。近年來,開弦弓村形成了化纖紡織、針織衫編織和水産養殖三大産業,2017年村集體收入268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萬多元。 由於生活條件好、發展機會多,開弦弓村年輕人外流的不多,村民主要在本村就業,這些年輕人從父輩手中接過接力棒、為這個傳統村莊注入持久活力。 季春鵬 攝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2018年10月29日,“江村人”的鄉村生活 現年72歲的姚苗英(左)與丈夫在自家新修建的樓房前留影(10月23日攝)。姚苗英家的老房因修建公路拆遷,新房是在村裏統一規劃下新址新建。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開弦弓村位於太湖南岸,現有25個村民小組,農戶747戶。近年來,開弦弓村形成了化纖紡織、針織衫編織和水産養殖三大産業,2017年村集體收入268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萬多元。 由於生活條件好、發展機會多,開弦弓村年輕人外流的不多,村民主要在本村就業,這些年輕人從父輩手中接過接力棒、為這個傳統村莊注入持久活力。 季春鵬 攝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2018年10月29日,“江村人”的鄉村生活 “60後”村民周小芳在家中庭院開茶會(10月23日攝)。開弦弓村至2018年仍保留著婦女開茶會的習俗,關係較好的鄰裡之間輪流舉辦茶會,喝茶話事、交流見聞。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開弦弓村位於太湖南岸,現有25個村民小組,農戶747戶。近年來,開弦弓村形成了化纖紡織、針織衫編織和水産養殖三大産業,2017年村集體收入268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萬多元。 由於生活條件好、發展機會多,開弦弓村年輕人外流的不多,村民主要在本村就業,這些年輕人從父輩手中接過接力棒、為這個傳統村莊注入持久活力。 季春鵬 攝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2018年10月29日,“江村人”的鄉村生活 開弦弓村村貌(10月23日無人機拍攝)。小清河穿村而過,從高空俯瞰,南村河道像張弓,北村河道像支箭,村名由此而來。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開弦弓村位於太湖南岸,現有25個村民小組,農戶747戶。近年來,開弦弓村形成了化纖紡織、針織衫編織和水産養殖三大産業,2017年村集體收入268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萬多元。 由於生活條件好、發展機會多,開弦弓村年輕人外流的不多,村民主要在本村就業,這些年輕人從父輩手中接過接力棒、為這個傳統村莊注入持久活力。  季春鵬 攝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2018年10月29日,“江村人”的鄉村生活 “70後”村民李錦和在自家蟹塘裏給螃蟹苗喂食(10月24日攝)。李錦和在開弦弓村經營著近50畝蟹塘,專養螃蟹苗,每天從早上5點就開始忙碌,到了10月份蟹苗上市的季節就更加忙碌了,幾乎日夜守護在蟹塘邊。開弦弓村90%的水域用於水産養殖,以蝦蟹為主。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開弦弓村位於太湖南岸,現有25個村民小組,農戶747戶。近年來,開弦弓村形成了化纖紡織、針織衫編織和水産養殖三大産業,2017年村集體收入268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萬多元。 由於生活條件好、發展機會多,開弦弓村年輕人外流的不多,村民主要在本村就業,這些年輕人從父輩手中接過接力棒、為這個傳統村莊注入持久活力。  季春鵬 攝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

  2018年10月29日,“江村人”的鄉村生活 “60後”村民周小芳(左四)在家中庭院開茶會(10月23日攝)。開弦弓村至今仍保留著婦女開茶會的習俗,關係較好的鄰裡之間輪流舉辦茶會,喝茶話事、交流見聞。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開弦弓村位於太湖南岸,現有25個村民小組,農戶747戶。近年來,開弦弓村形成了化纖紡織、針織衫編織和水産養殖三大産業,2017年村集體收入268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萬多元。 由於生活條件好、發展機會多,開弦弓村年輕人外流的不多,村民主要在本村就業,這些年輕人從父輩手中接過接力棒、為這個傳統村莊注入持久活力。  季春鵬 攝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7

  2018年10月29日,“江村人”的鄉村生活 開弦弓村婦女主任周春燕(左一)在村部和同事們一起處理村務(10月23日攝)。“80後”周春燕是土生土長的開弦弓村村民,大學畢業後回村工作,每天活躍在村裏的大街小巷。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開弦弓村位於太湖南岸,現有25個村民小組,農戶747戶。近年來,開弦弓村形成了化纖紡織、針織衫編織和水産養殖三大産業,2017年村集體收入268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萬多元。 由於生活條件好、發展機會多,開弦弓村年輕人外流的不多,村民主要在本村就業,這些年輕人從父輩手中接過接力棒、為這個傳統村莊注入持久活力。 尹棟遜 攝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8

  2018年10月29日,“江村人”的鄉村生活 “60後”村民周小芳在家中整理將用於開民宿的房間(10月23日攝)。她家有一棟三層樓,準備辦民宿。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開弦弓村位於太湖南岸,現有25個村民小組,農戶747戶。近年來,開弦弓村形成了化纖紡織、針織衫編織和水産養殖三大産業,2017年村集體收入268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萬多元。 由於生活條件好、發展機會多,開弦弓村年輕人外流的不多,村民主要在本村就業,這些年輕人從父輩手中接過接力棒、為這個傳統村莊注入持久活力。 尹棟遜 攝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9

  2018年10月29日,“江村人”的鄉村生活 現已83歲的村民姚榮生佩戴紀念章站在自家院中(10月23日攝)。姚榮生生於1935年,曾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現在開弦弓村與兒孫們生活在一起。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開弦弓村位於太湖南岸,現有25個村民小組,農戶747戶。近年來,開弦弓村形成了化纖紡織、針織衫編織和水産養殖三大産業,2017年村集體收入268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萬多元。 由於生活條件好、發展機會多,開弦弓村年輕人外流的不多,村民主要在本村就業,這些年輕人從父輩手中接過接力棒、為這個傳統村莊注入持久活力。 尹棟遜 攝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0

  2018年10月29日,“江村人”的鄉村生活 “50後”村民姚富坤(左)在村部閱讀《開弦弓村志》(10月23日攝)。姚富坤退休前是村裏的農技員,熱心於向外界介紹開弦弓村的傳統民俗和鄉土文化,參與了村志編修,被當地人稱為“農民教授”。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開弦弓村位於太湖南岸,現有25個村民小組,農戶747戶。近年來,開弦弓村形成了化纖紡織、針織衫編織和水産養殖三大産業,2017年村集體收入268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萬多元。 由於生活條件好、發展機會多,開弦弓村年輕人外流的不多,村民主要在本村就業,這些年輕人從父輩手中接過接力棒、為這個傳統村莊注入持久活力。 尹棟遜 攝

 

責編: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