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會診 第三方機構、專家學者為南京帶來數份報告 找準“靶點”提升國際化水準
和招商引資不同,國際化沒有量化指標,沒有統一標準。要理清提升城市國際化的路徑、抓手,必須先看清自己、了解自己。為了“破題”,南京國際化推進辦在此次論壇上,邀請了數家第三方機構、專家、學者們為南京帶來數份報告。就像一次名醫“會診”,他們將南京裏裏外外用“X光”照了個遍,挖掘出優勢,照出痛點難點,最後的“會診”結果將成為政府決策的依據。
發佈《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18—2019:全球産業鏈:塑造群網化城市星球》時,中國社科院—聯合國人居署聯合課題組首席城市經濟學家倪鵬飛教授特意拉出一個章節,專門對南京全球城市競爭力的長短板進行了分析。
他説,南京的“長板”主要集中在人力資本、科技創新、基礎設施等方面,“短板”主要集中在制度成本、社會環境、金融服務方面。比如經濟競爭力中的金融服務分項,全球排名192位,比全球平均水準低10.98%。不過,這和整個中國的金融服務水準有一定關係,南京在中國境內金融服務排名為19位,並不低。南京制度成本低於中國平均水準,全球排名390位;社會環境在中國排名204位,全球排名369位,都不算高。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盧邁帶來了他們和普華永道的研究成果——《機遇之城2018》報告,這份報告主要關注我國重點城市的産業發展,創新潛力、區域協調發展等內容。
重點城市評比中,南京2018年在全國26個城市中國際化水準位居第三(不含北上廣深)。支撐南京國際化的“長板”依次是智力資本和創新、技術成熟度、區域重要城市、軌道交通覆蓋面、文化與居民生活、宜商環境。相對較弱的“短板”國際化指標依次是,國際旅客數量(第12)、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第9)、飛機起降航班數量(第6)、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第6)、會展經濟發展指數(第6)等。
全球化與世界城市研究網絡副主任本·德魯德説,一座城市和全球城市的“連接性”也是考量國際化的重要指標。根據他所在機構出具的報告,在2016年排名前20最受關聯的城市中,南京進入前十,成績不錯。但仔細一看,南京和亞洲城市聯繫比較多,和歐洲、北美連接並不是很緊密。南京還停留在區域性連接,而不是全球連接。
這些國際機構帶來的分析報告,從不同維度對南京國際化水準進行了“透視”。南京日報記者從南京市國際化辦獲悉,南京市將選取23項國際化指標並建立國內城市對標數據庫,找準當前薄弱環節,科學推進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