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提供可借鑒樣板
新華日報  2018-11-12 09:50:38

  原標題: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提供可借鑒樣板 改革提速,推進“2330”審改新模式

  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最近又交出一份漂亮“成績單”:今年前9個月,新開辦企業2984戶、新增註冊資本152.3億元;新引進億元項目44個、新開工建設重大項目13個。

  這是思想大解放、實施“2330”審改的成果。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主要負責人告訴記者,為發揮開發區改革開放的窗口和示範作用,近年來該區探索實施“2330”審改新模式,撬動了開發區各項改革全面提速,為全省乃至全國提供了可複製、可借鑒的樣板。

  最大限度優化審批流程:原來“多頭跑”,現在“一站式”

  “以前辦理土地預審、掛牌、施工許可等全部手續要跑多個部門窗口,約半年才能拿到許可證,現在只要30天,所有材料交一個窗口!”全球排名第一的專業電路板生産商鵬鼎控股淮安園區營建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選擇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最重要原因就是認可政府的辦事效率。

  “2330”,是指開辦企業手續辦結時限從5個工作日縮短為2個工作日,不動産交易登記辦結時限從法定的30個工作日縮短為3個工作日,施工許可辦結時限從50個工作日縮短為30個工作日。這一審改新模式打破了部門間的職責界限,以集成化服務強化機制創新,推動了審批服務流程再造,“堵點”“痛點”全部得以疏通。

  該區審批中心負責人告訴新華日報記者,審批中心將原來分散在26個窗口的審批事項整合到經濟事務、社會事務、建設事務3個審批窗口,實行一窗受理、部門協同、分類處置、統一發證的“集中審批”模式,推行一次性告知、容缺審批、限時辦結、超時默認等審批制度,從“多頭找部門”“多次辦理”轉變為“一個窗口”“一次辦成”,大大提升了審批效率。對於物理空間上無法集中進駐服務大廳的審批事項,出臺《關於加強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集中審批”運行規範》,實行模擬審批、限時辦結、超時默認等制度,實現推送審批事項的“化學集中”。

  同時持續推進“不見面審批”。開通網上辦事“旗艦店”,“不見面”審批事項佔比達99.2%。建成運行簽約項目會辦審批專網,環保、規劃、國土等在審批專網上聯合會簽,審批時間由過去15個工作日縮短為最多4個工作日。

  最大幅度精簡辦理環節:原來“急煞人”,現在“立等取”

  “以前拿營業執照要一週、不動産權證一個月、施工許可要半年,現在,開發區將‘20證合一’擴大到了‘30證合一’。”蘇州道拉基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淮安分公司負責人龐滿雄感觸很深,從他提供申請材料到拿到開發區發放的第一份“30證合一”營業執照,僅用了半小時。

  這些變化,得益於該區大力推進的智慧政務建設和環節精簡、材料共享、區域評審、窗口網格、多證合一等五大流程優化。前道環節審批成果由後續環節共享、企業信息材料所有審批環節共享,企業辦理施工許可所需提供的平均材料數從120件精簡到38件。通過一窗受理、並聯審批、容缺模擬等舉措,開辦企業、不動産權登記、施工許可相關辦理環節分別壓縮集成至4個、4個、14個,審批效率大幅提升。錦江麥德龍自運有限公司淮安深圳東路商城工會主席周海明來窗口諮詢公共場所衛生許可法人變更事宜,原法人代表遠在法國無法及時提供本人簽字蓋章,窗口啟用容缺審批,輔助其完成各類材料準備和申報,並當場發證。

  最大力度提升服務效能:原來“跑斷腿”,現在“不跑腿”

  新華日報記者走進該區審批大廳,沒有想像中的熙熙攘攘,甚至有些“冷清”。“我們的辦件量並不少,但因為企業註冊事項我們實行‘專業團隊代辦’,還有很多事項可網上申報,群眾還可以在社區利用自主終端機器辦理,所以來大廳的群眾比以前少了。”工商註冊窗口負責人彭高齡説。

  讓工作人員從“坐”辦公室搞審批變成“跑”到一線搞服務,讓幫辦人員“多跑腿”換來企業和群眾“少跑腿、不跑腿”。該區組建代辦中心,明確代辦員、代辦聯絡員,對投資項目相關手續實行全程化免費代辦、個性化定制服務,讓工作人員代替企業人員“跑腿”,解決了讓企業兩頭跑、辦事難。今年已為42個項目提供代辦服務,涉及投資額92億元。

  區行政審批局局長胡鴻章説,著眼于建立以企業和群眾需求為導向的簡約便捷公共服務模式,協調郵政EMS快遞和稅務系統進駐服務大廳,企業可選擇自主就近取件或免費快遞投送審批結果。在錦繡裝飾城、大學城商業街等大型市場和新港、南馬廠等較為偏遠的鄉辦,設置“企業登記”便利窗口,將審批服務觸角延伸到企業和群眾最需要的地方。(新華日報 記者 蔡志明)

編輯: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