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江寧描繪新時代“天下望縣”
新華日報  2018-11-12 09:55:17

  原標題:因改革而富、因創新而強、因美麗而興 江寧,描繪新時代“天下望縣”

    為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江蘇省組織“十縣十鎮十村十企調研行”活動,深入城鄉各地洞察其顯著成就、實踐經驗,系統反映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波瀾壯闊的偉大歷程,鮮活展現人民群眾在改革開放事業中的主體地位和偉大創造力。結合本次調研行動,新華日報11月12日起推出“十縣十鎮十村十企調研行”專欄,以進一步凝聚改革開放共識、增強改革開放信心,生動展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生命力和感召力。

  “縱觀改革開放以來波瀾壯闊的‘江寧巨變’,最大亮點當屬鄉村振興。”2018年9月,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十縣十鎮十村十企”調研組走進南京市江寧區,深入調研後得出這樣的結論。

  江寧區自古就是“六代繁華”之地、“十朝京畿”要地,史有“天下望縣、國中首善之地”之美譽。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江寧區因改革而富、因創新而強、因美麗而興,正以高品質的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全域鄉村振興,再現新時代“天下望縣”的繁盛圖景。

  建好“大景區”,美麗古都輝映“千年附郭”

  最近一段時間,江寧區熱鬧非凡——11月3日,江小白YOLO青年文化節“引爆”方山;11月8日,湖熟街道一代“報業巨子”史量才歷史文化館開館;最近在杭州舉辦的2018中國鄉村振興發展論壇上,谷裏街道榮膺“鄉村振興榜樣獎”。

  “百花齊放、千村爭妍,整個江寧就是一座生機勃勃的大景區、大花園。”調研組成員周愛民説,自2014年江寧“五朵金花”驚艷初綻,到創成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區,再到制定出臺“全域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路線圖”,江寧全區10個街道201個社區村村好風景,個個有看頭,成為南京“美麗古都”中最美風光。

  地處蘇皖交界的黃龍峴村,見證了江寧的山鄉巨變。黃龍峴境內層巒疊翠、景美茶香,卻因長期交通閉塞無人問津。2013年起,區裏對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建起茶文化村街,打造成江寧首批“五朵金花” 之一。民宅變成“民宿”,農副産品變成旅遊商品,新型農民坐在家中當“老闆”……僅在江寧西部,一條80多公里的鄉村旅遊道就串聯起十幾個像黃龍峴這樣的旅遊專業村。如今,江寧又以黃龍峴、石塘人家等一大批國家級特色田園鄉村為試點,成片推進村莊整治和特色田園鄉村建設。

  “以前外地遊客來南京,看的是中山陵、夫子廟、總統府‘老三樣’,現在南京最熱的旅遊目的地換成了牛首山文化旅遊區、銀杏湖樂園和湯山世界溫泉小鎮‘新三景’。”江寧區旅遊局負責人説,“新三景”在美麗鄉村眾星拱月烘托下,連綿而成南京環繞越文化休旅帶。

  統計顯示,江寧區去年累計接待遊客330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50億元,在全國鄉村旅遊熱點目的地中名列前三。江寧區委主要負責人表示,作為古都南京的“千年附郭”,江寧鄉村振興的“美麗實踐”,深刻印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

  念好“致富經”,改革創新不斷“破冰突圍”

  改革開放40年,江寧鄉村巨變,村民最切身的感受是:環境美了,收入高了,生活富裕了。國家統計局江寧調查隊報告顯示:1977年,江寧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111元,1978年開始平均每年增加589元,到2017年達到 23760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123倍!

  念好鄉村振興這本“致富經”,江寧憑的是一場場“思想破冰”,靠的是一次次“創新突圍”。

  “破田低山丘,十年九不收,米缸挂在扁擔頭(挑水灌溉)。”這是2000年江寧撤縣建區前谷裏鎮銀杏湖一帶的民謠。十年前,湯山溫泉旅遊剛起步,銀杏湖二期還是一片荒山溝。江寧大膽創新機制,引入各路資本共建美麗鄉村,掀起鄉村振興的“第一波”。臺商林銘田相中銀杏湖,礦山復綠,興修水利,硬是把一個窮山溝收拾成全省規模最大的生態主題樂園。區商貿集團投資2000多萬元建成公塘頭民宿村,上市公司東方園林投資7000多萬元“盤下”秣陵街道蘇家村,客商楊先榮投資6億元開發大塘金“婚慶文化小鎮”。“山水再好,也需資本點化。”江寧交通建設集團董事長費盛忠説。

  發揮人民首創精神,匯聚改革智慧力量。湯山街道湖山社區上世紀60年代開始就是採礦區,礦山火車噪音粉塵擾民,2012年建成的京滬高鐵又正好橫貫而過。既然搬不走鐵軌,索性大大方方打“火車牌”!2015年,湖山社區建起“托馬斯小火車漫步公園”,發展“火車愁”變成了富民“火車頭”。一字之變,郄坊村妙變“七坊村”;變廢為寶,牛首山西峰廢棄礦坑“蝶變”世界級景區……群眾真正成為了美麗鄉村建設的主體,不斷破除思想“堅冰”,不斷推動江寧鄉村振興改革縱深發展。

  進入新時代,勇蹚“深水區”。2014年江寧區承接了國家第二批農村改革試驗區任務,按照“確權、賦能、搞活”三步走的總體思路,選擇泥塘、駱村等12個村(社區)進行試點。一村一策、股權固化、村社分設、權能拓展、産權交易……系統化改革將集體的資産折股量化到人,改變了集體經濟“人人有份,而人人無份”的産權缺位狀況,促進了集體資産滿負荷高效運營。江寧還將全區農村集體資産、資源項目情況全部納入農村産權交易平臺監管,所有資源要素交易“應進必進”。截至今年9月,江寧區農村産權交易市場實現累計流轉交易2768筆、交易額 8.98億元,位居全市第一。

  “幸福織造府”,融合發展做優“城鄉拼圖”

  2018年4月,南京市委常委會集體調研時,對江寧提出要“奮力走在全市改革發展的最前列,聚力打造高品質發展的樣板區”的新要求。踏上高品質發展新征程,江寧區委認為,要在改革發展上從追跑、並跑邁向領跑,從拼速度、提溫度轉向爭高度,努力實現更高品質的發展。

  在全力以赴繪製好“四張圖”的“江寧答卷”中,做優“城鄉拼圖”是關鍵一圖。當下,一系列大動作、新動作在1577平方公里的江寧城鄉大地展開——江寧城市核心區啟動建設園博園、金陵小鎮等一批休旅項目,確保在江蘇率先創成全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和全域旅遊示範區;實施“四變興農、五新強村”工程,力爭在全省率先實現特色田園鄉村全覆蓋。同時,加快推動江寧、橫溪、淳化等5個PPP新市鎮項目和13個特色小鎮建設,讓城市居民盡享田園風光,農民分享現代文明。

  “江寧改革開放之路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堅持城鄉融合發展’。” 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王永貴説,江寧區構建以副城為核心、新城為重點、新市鎮為補充、特色田園鄉村與主城同城化為驅動的先導區、標誌區,打造引領區域發展的新增長極,實現了城市品質“蝶變”與鄉村振興“質變”的同頻共振,形成了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

  美麗鄉村建成覆蓋率超過70%,市級以上美麗鄉村示範村116個,10個村入選中國最美鄉村,5個村入選省級特色田園鄉村試點,站上鄉村振興新起點,緊扣南京“創新名城、美麗古都”總體佈局,江寧區繼續打好城市轉型和鄉村振興“兩張牌”,著力繪好全域特色田園鄉村建設“一張圖”、建好“大景區”、念好“致富經”、譜好“文明曲”,打造新時代 “幸福織造府”。(新華日報 記者 王世停)

編輯: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