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京市政府公佈了《南京市生活垃圾處置監督管理辦法》。《辦法》明確,生活垃圾應當分類處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處置生活垃圾。《辦法》自2018年12月10日起施行。
垃圾分類政策已經推行多年,但收效一直不大理想。究其原因,從分類投放到分類收集、運輸、分揀,再到終端處理,是一個環環相扣的完整鏈條,哪個環節沒做到位都不行。另一方面,垃圾分類帶有很強的公共服務屬性,不能僅僅依靠市場調節和個人道德自覺,還需要政府的強力推動。2017年,國家、省、市三級相繼出臺強制分類實施方案,從完善頂層設計開始補齊短板,提高垃圾分類的法治化水準和全民參與程度。按照時間節點,南京市的強制實施方案將於明年基本覆蓋全社會,此次發佈的《辦法》是對實施方案的進一步細化落實,意味著垃圾分類正式從鼓勵變為強制,相關工作開始邁出實質步伐。
對於生活垃圾分類,一個普遍的現實問題是:自己辛辛苦苦分類了,但環衛工清運時還是“一勺燴”,這讓居民們有些受傷。不過在強制方案出臺之後,情況正在悄然發生變化。10月,筆者住的小區新安裝了一批分類垃圾箱,每組垃圾箱分為紙質垃圾、金屬、有害垃圾等幾類,按提示丟入垃圾可以獲得積分,用於兌換環保垃圾袋和日用品。本著以往的經驗,業主們以為又是換湯不換藥,但接下來發現,每天都有一輛紅色小車按時出現,車上印著“有害垃圾回收”字樣,工作人員細心地收集整理垃圾。幾天下來,大家的看法開始轉變,大人小孩都開始學習分類投放垃圾、積攢積分。
強制實施方案和《辦法》的出臺,不僅為垃圾分類工作劃定了總體框架和路線,還明確了責任主體以及執法督導、考核激勵等工作推進機制。作為普通市民,我們不一定了解相關工作的部署、進展,卻能通過身邊的點滴變化,感受到垃圾分類工作正在堅決紮實地向前推進。當居民們的努力不再是無用功,鏈條上每一個環節、每一個人的工作都能受到重視,自然會形成良性循環,讓一系列政策舉措真正落地生根。
相對於機關單位,行政指令對普通居民的效力相對較弱,強制推行垃圾分類需要更細化的獎懲機制。按規定分類投放的有獎勵,亂丟亂放的應該受到懲罰,做到有獎有罰,獎罰分明。當然,無論獎罰都只是手段,最終目的是引導公眾參與垃圾分類,讓垃圾分類成為自然而然的生活習慣。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指出,垃圾分類工作就是新時尚。所謂時尚,不是標新立異,而是人們普遍尊崇的流行風氣與社會環境,是追求真善美的意識。就像這些新的積分分類垃圾箱,把垃圾分類變成一件有趣的遊戲,潛移默化中樹立垃圾分類的相關理念,培養公眾形成綠色、和諧、環保的生活方式,這件事本身就很時尚。
讓垃圾分類成為社會新時尚,沒有旁觀者,每個人都責無旁貸。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文明的行為方式才能逐漸養成,這座城市才能更加靚麗宜人。(南京日報 作者 劉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