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安高新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堅持問題導向,深度融合黨建 ——精準對接志願服務 提升居民幸福指數
日前,剛剛榮膺江蘇省“優秀志願服務社區”的南通海安高新區星海社區舉辦了一堂別開生面的老年人“手機課堂”,社區志願者與社區老年人一起“玩轉”手機,學會了面對面建微信群、搶微信群紅包、自拍、逛淘寶、網上點外賣等新技能。活動結束後,有老人在朋友圈裏曬照留念:“像《手機課堂》這類的活動,既豐富了我們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又讓我們跟上了時代步伐!”
海安高新區向日葵志願服務隊圍繞“愛心送晚晴”“鄰裡幫幫樂”“衣舊暖人心”“紅色郵包“等特色志願服務項目,年均開展志願服務活動近3000次,參與活動2萬多人次,受眾8萬餘人。志願服務項目精準對接需求,讓百姓實實在在受益。這是海安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讓“供需”真正對接的魅力所在,也是海安高新區將黨建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相結合,以黨建發展促新時代文明實踐大提升的生動實踐。
“‘哪壺不開’就要‘提哪壺’!”海安高新區管委會主任鄧加忠對這句俚語的理解有所不同:就是要直接面對現實問題,把區域內最突出、最敏感的問題作為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導向,把解決矛盾、促進和諧、推動發展的黨建項目重點推進。
西園社區作為海安高新區工業企業集聚區,外來務工人員達到千余人,他們的子女很多就近入學,其中田莊小學350名學生中,外地學生就有177名。因為地域、生活習俗的差異,這些孩子身在異地、父母又忙於工作,在學習生活中難免遇到一些問題無處傾訴。如何確保孩子們身心健康,確保孩子的父母能安心工作?西園社區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中,結合社情,堅持居民、企業、職工區域聯動聯創,務實推進“七有”志願服務(學有所獲、區有所美、體有所健、幼有所攜、老有所依、流有所歸、居有所保),主動開展“傳承好家訓、培育好家風”行動,全面展示居民家風家訓、公示星級家庭評比結果,有效促進居民素質提升,鞏固文明創建成果,實現共建共享。
隨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各類活動的延伸,每週末都有學校或市心理諮詢中心的老師帶著這些孩子們開展“文明禮儀進社區”、講述“我的小小心事”等活動。很多社區的孩子都願意來這裡,放鬆小小心靈。
“書記作為從嚴治黨第一責任人,要像抓産業項目一樣抓‘書記項目’。”海安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陳昕介紹,高新區專門建立了項目申報、預審、立項制度,全區13個辦事處、40個村和18個社區都有書記項目,2018年有3個辦事處、5個村居書記項目被打了回票。自海安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被列入全國試點以來,高新區率先建立起覆蓋區、村(居)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綜合網絡,不斷探索新路徑,深度融合黨建,更多的志願服務元素加入了“書記項目”。
走進海安市具有百年曆史的中大街,手繪墻上還原了石板街的部分原貌和生活場景。不少幾代生活在這裡的居民感慨:這就是我們小時候玩耍的地方。“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形式,守得住記憶、留得住文化。”高新區寧海辦事處黨委書記孫堅説,中大街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成立以來,除了對傳統文化挖掘保護和傳承,更是依託原來的“紅色商業聯盟”成立了中大街蒲公英志願服務隊,充分整合轄區共建單位、志願組織成立“益起來”志願聯盟。“大到轄區商場開展愛心助學等主題活動、小到理髮師為老人免費上門服務,常態化各種類型的志願服務活動,讓轄區廣大居民切實感受到志願聯盟的溫暖。”孫堅説,通過志願聯盟、公益聯手的形式共同推進志願服務和文明實踐活動,積極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區因此成為海安市首批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示範基地。
“我們最終的落腳點是關心群眾、服務群眾。”海安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張勇華表示,高新區還將繼續結合實際,統籌力量、大膽創新、積極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建設,打造有信仰、有力量、有溫度、有色彩的幸福之城,提升高新區30萬居民的幸福指數。(新華日報 作者 張海倫 姜麗婷 趙 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