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揚州高郵菱塘:擦亮民族團結“特色名片”
新華日報  2018-12-06 11:17:26

  原標題:人均主要經濟指標位居全國民族鄉鎮第4位 菱塘:擦亮民族團結“特色名片”

  2018年揚州高郵菱塘回族鄉建鄉30週年慶典上,作為回民代表,77歲的楊雲龍深情回顧了民族鄉成立以來發生的巨大變化:30年前我們穿布衣、住瓦房;如今,我們有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宮、敬老院,大部分居民住進了別墅小區……

  位於蘇皖交界的菱塘,地處高郵湖一隅,從元朝開始,就有回民在此定居。“菱塘是個窮山岡,十年倒有九年荒……”昔日當地流傳的民謠,一度讓“窮荒”成為菱塘的標簽。1988年,菱塘迎來了歷史性的機遇——經過省政府批准,它成為全省唯一的民族鄉。

  捧回這張全省“特色名片”,如何建強回族鄉?30年奮鬥,菱塘人寫出了精彩答卷。曾擔任菱塘回族鄉鄉長、今年81歲的喬震山老先生如數家珍地給記者報出一組數據。1987年,菱塘人均財政收入只有3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68元;2017年,人均財政收入923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9萬元,主要經濟指標人均水準位居全國民族鄉鎮第4位。鄉黨委書記王懷忠告訴新華日報記者,建鄉30年來,正是通過一次次解放思想、搶抓發展機遇,菱塘才實現了全方位的精彩蝶變。

  電線電纜是菱塘人抓住的關鍵産業機遇。1985年,28歲的菱塘青年鄭連元和幾個朋友決心創業。“當時準備做電線加工業務,我們連工人加起來,不過十多人。”鄭連元記得,公司起步資金也就三四千元,出門跑業務都是“晚上坐車,白天做事”,一年有9個月在外面奔忙。創業兩年後,鄭連元有了新思考:“靠加工別人的半成品,利潤薄、風險大;想做大,必須自己上項目。”頂著風險,拿著借來的10萬元,鄭連元上了電纜項目。1988年,這家小廠正式更名為曙光電纜廠,成為菱塘回族鄉電線電纜産業輝煌的發端。

  如今,作為菱塘回族鄉産業“領頭羊”,揚州曙光電纜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線纜行業最具競爭力50強企業、電子信息業百強企業,擁有兩條50萬伏超高壓電纜生産線。昔日這家企業的副廠長、技術骨幹、銷售精英們也紛紛自立門戶,攜手共同打造菱塘回族鄉的支柱産業。

  菱塘回族鄉鄉長薛元金告訴記者,除了“領頭羊”曙光電纜,光明公司的船用電纜、紅旗公司的礦用電纜,在業界獨樹一幟;迅祥公司的軌道交通電纜也在圈內鼎鼎有名。2017年,全鄉實現電線電纜産業開票銷售33.31億元,佔全部工業開票銷售64.5%;入庫稅收8128.76萬元,佔全部工業入庫稅收51.5%。

  與此同時,接受周邊鄉鎮特色産業輻射,菱塘智慧照明産業也異軍突起,僅10年便發展出涵蓋産品研發、照明方案設計、生産製造等在內的産業鏈。鄉工業助理吳孝峰介紹説,目前全鄉共有各類照明燈具企業105家,全行業擁有中國馳名商標1件、省著名商標2件、省名牌産品2個,2017年全鄉燈具産業開票銷售12.13億元。

  “30年來,菱塘的回漢群眾攜手奮鬥,通過解放思想,抓住了三次發展機遇。”王懷忠告訴新華日報記者,第一次機遇是改革開放初期,菱塘各個村開辦了一批集體企業,這為後來的發展打下了基礎;第二次機遇是上個世紀90年代初的深化改革,當時一大批國有、集體企業處境艱難,通過徹底改制,才有了現在的億元企業、十億元企業;第三個機遇就是最近十多年,大力開展全面招商引資和全民創業。

  發展的根本目的,是讓回漢群眾幸福生活、打造美麗鄉村。建立回族鄉不久,菱塘就開始有規劃地建設小城鎮。2009年起,又邀請東南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等專業機構陸續修編總體規劃、集鎮控制性詳規和工業集中區規劃、鎮村佈局規劃、民族特色旅遊專項規劃等。多年來,“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建設一盤棋、上下一個調”的意識,刻進了菱塘歷任領導班子和黨員幹部思想中。

  經過30年的有序規劃建設,今天的菱塘回族鄉集鎮建成區面積近3平方公里,一個具有民族特色、雙回型架構的新型城鎮初步形成,城鎮化率達68%。一座座頗具特色的建築和居民小區,顯示出濃郁的民族風情,勾畫出一幅民族團結共融、和睦共處的和諧畫面。

  “菱塘回族鄉抓住了經濟這個基礎的命脈,一以貫之地堅持以産業興旺富民生、促團結。”“十縣十鎮十村十企調研”菱塘回族鄉調研組組長,省中特中心揚州大學基地特聘研究員鄒昇平説,民族工作必須建立在發展之上,只有把經濟發展好了,才有足夠的實力解決民生問題;民生問題解決好了,民族團結也會往更好方向發展。

  而今,在菱塘5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充滿民族特色的樓宇、縱橫寬闊的馬路、優美整齊的環境、現代化的標準廠房、繁榮的商貿、幸福的人群……多年來,菱塘沒有發生一起因民族方面矛盾糾紛而引發的群眾信訪和上訪事件,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光榮稱號。

  王懷忠告訴新華日報記者,下一步,菱塘將突出思想大解放、實踐再創新、發展高品質,全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著力打造特種電纜製造名鄉、民族風情旅居名鄉、綠色生態秀美名鄉和和諧幸福安康名鄉,繼續擦亮江蘇這張民族團結的“特色名片”。(新華日報 記者 李源)

編輯: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