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通: 踏浪疾行 爭當“一龍頭三先鋒”
新華日報  2018-12-13 11:30:33

  原標題:江海交匯點崛起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 南通: 踏浪疾行 爭當“一龍頭三先鋒”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181213092527

南通通海港區。許叢軍 攝

  冬霧鎖江,站在南通圓陀角遙望,東海、黃海、長江三水激情交匯,驚濤拍岸,浪卷千堆,撼人心魄。

  大江大海激情相擁,一如40年前。但若從空中俯瞰,南通400多公里江海岸線已然換了新顏:海這邊,呂四港、東灶港、通州灣、洋口港等深水大港依次布點,産業新城拔地而起;江這邊,崇啟大橋、滬通大橋、蘇通大橋如長虹臥波,萬噸巨輪百舸爭流……改革開放40年來,江海兒女豪情滿滿,踏浪疾行,將阻隔南通千百年的江海天塹,打造成助力城市騰飛的黃金羽翼。

  “作為全國首批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改革開放40年來,南通走過了不凡的發展歷程,地區生産總值從1978年的不到30億元,激增到2017年的7735億元,居民儲蓄存款增長了2400多倍。”南通市委書記陸志鵬説,站在改革開放40週年的新起點上,南通對照省委賦予的新目標、新使命,正奮力搶抓多重戰略疊加機遇,打造名副其實的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努力成為江蘇沿海崛起的龍頭,爭當解放思想跨越發展的先鋒、全省高品質發展的先鋒、新時代幹事創業的先鋒。

  “交匯點”上抓“風口”,爭當龍頭先鋒

  初雪過後,氣溫逼近冰點。走進位於海門的中國疊石橋國際家紡城,熱浪撲面而來——各地牌照的貨車川流不息,各種口音的客商摩肩接踵……這個從鄉村地下攤點發展而來的世界級家紡中心,已佔據全國市場超過50%的份額,産品遠銷130多個國家和地區,今年線上線下交易額有望突破1200億元。

  疊石橋市場的變遷正是南通跨越發展的縮影。從建成長江沿線首個萬噸級碼頭,到獲批成為全國首批對外開放沿海城市;從投産江蘇首家中外合資企業,到躋身全省外向型經濟第一方陣;從實施江海聯動、跨江融合發展戰略,到建設融入全球創新鏈的上海“北大門”……改革開放潮涌40年,南通奮楫爭先,經濟總量已躍居全國大中城市第18位、地級市第6位,成為江蘇省繼蘇州、南京、無錫之後,最接近“萬億俱樂部”門檻的城市。

  奮進新時代,南通迎來強勁“風口”:“一帶一路”倡議和長江經濟帶、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江蘇沿海開發等多重國家戰略交匯疊加,在江蘇“1+3”重點功能區戰略中,南通是唯一在兩個重點功能區中擔當重任的設區市。放眼全省乃至整個長三角,同時擁有江海兩條黃金岸線的只有南通,且土地開發強度不到20%,經濟潛力巨大。

  研究探尋追趕超越的發力點、突破口,南通率先興起思想解放“頭腦風暴”,經過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一條戰略路徑漸漸明晰——立足獨特的區位優勢,佈局空鐵、江海聯運港口、互聯網三大樞紐,發展樞紐經濟、打造經濟樞紐,建設名副其實的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

  與戰略路徑同樣清晰的是這座城市的奮鬥目標:到2020年,地區生産總值突破1萬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800億元,建成國家創新型城市,市區GDP和常住人口占全市比重均達到50%左右,宜居宜業富有魅力花園城市展現出現實模樣。此後再經過5年努力,經濟總量在全國大中城市排名中進入前15位,在全國地級市城市排名進入前5位,基本達到I型大城市標準。

  “南不通”變“路路通”,打造騰飛黃金跑道

  走進6月底剛剛開港的南通通海港區,只見岸橋高聳、貨輪繁忙,集裝箱堆成座座小山,“集裝箱吞吐量月月攀高,僅10月份就完成了6.2萬標箱!”港口負責人呂東芹高興地説。不遠處,蘇通大橋上車輛穿行如織,構成一幅壯闊的橋港新圖景!

  “改革開放前,在全省、全國的交通版圖上,南通只是‘神經末梢’。”南通市交通局局長周建飛告訴新華日報記者,當時南通每萬人僅擁有2.29公里公路,不通公路鄉鎮達79個,沒有一座機場、一寸鐵路,400多公里江海岸線上沒有一座港口,過江通道更是為零。

  南通不“通”,南通人有著切膚之痛。1987年6月,啟東東元燈泡廠火災,6名被大火燒傷的工人,唯一的希望就是送往上海搶救,但滔滔長江阻隔去路。最後只得通過省委、省政府向上海某空軍部隊求援,動用直升機飛越長江,傷者才得以救治。多年來,南通因大江阻隔錯失的投資項目,更是不可勝數。

  南通要“通”,成了所有南通人的迫切心聲。以2008年6月30日蘇通大橋建成通車為標誌,南通按下了新一輪交通建設的快進鍵,也進入了城市追趕超越的“高光時刻”:10年間,南通經濟總量增長了198%,遊客接待量和旅遊總收入分別增長226%、309%,吸引到賬外資超過230億美元。

  邁向新征程,交通再次擔當南通高品質發展的“開路先鋒”,成為爭當“一龍頭三先鋒”的破題之筆。一幅包含空鐵、江海聯運、互聯網三大樞紐的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藍圖正徐徐打開:空鐵樞紐規劃建設南通新機場,結合北沿江高鐵,形成“軌道上的機場”,並與上海虹橋、浦東機場快速聯通;江海聯運樞紐以通州灣港區為核心,形成“海進江、江出海”的江海聯運新格局,打造江蘇出海新通道和江海聯動新引擎;互聯網樞紐爭取成為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建成華東地區重要信息港。

  “汗水型”邁向“智慧型”,地標産業耀然崛起

  12月10日,一艘卡塔爾籍LNG(液化天然氣)運輸船緩緩靠泊洋口港,通過專用管道將液化天然氣源源不斷卸入接收站。2018年以來,南通共接靠LNG船舶96艘次、完成接卸超過650萬噸,均躍居全國首位,為解華東乃至全國用氣緊張發揮重要作用。

  “樞紐經濟,樞紐是基礎,經濟是目的。”陸志鵬説,南通建設三大樞紐,就是要借助樞紐吸納各種資源要素,經過加工、整合、組裝和創新,轉化成經濟效益和産出。在擁有優良深水岸線的通州灣,荒涼海灘正變成投資熱土,繼中天鋼鐵這艘産業航母簽約落戶後,又有一個總投資近千億元的精細石化項目在洽談。2018年,南通共有41個項目列入省重大項目投資計劃,其中重大産業項目26個,數量全省第一。

  家紡産業佔據全國半壁江山,建築鐵軍斬獲100座魯班獎……改革開放以來,南通人用汗水鑄造的産業名片,正向著“智造”闊步升級。9月26日,被稱為“造島神器”天鯤號正式交付,成為南通江海岸線上駛出的又一個“中國第一”。以船舶海工業為代表,南通電子信息、智慧裝備等六大地標産業耀然崛起,總産值2018年將突破1萬億元。

  捕捉未來“風口”,11月15日,南通新一代信息技術博覽會開幕式上,南通市代市長徐惠民宣佈,“設立100億元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專項資金,採取股權投資等多種方式,全力支持細分領域的領軍企業、高精尖項目落戶。”南通力爭到2025年,成為全球領先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基地,帶動相關産業規模突破5000億元,吸納就業40萬人。

  鍛造城市創新之核,南通在17平方公里土地上高起點規劃建設中央創新區,打造科創、文創、醫學、會展四大中心,將區域內最好的環境、最好的地段全部留給科創企業和公共載體,已吸引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的“南通新微研究院”、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的“南通智慧感知研究院”等數十個科創項目落戶。

  2018年前三季度,南通經濟量質並舉,再次拉出大陽線:地區生産總值增長7.3%,增幅全省第3;工業應稅銷售增長22.1%,增幅全省第2;新增“四上”企業350家,新增企業數全省第1;新申報高新技術企業823家,創下歷史新高……徐惠民説,南通力爭到2020年建成經濟樞紐雛形,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超過1.7萬億元,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接近3%,高新技術企業數突破1500家。(新華日報 記者 陳明 徐超 賁騰)

編輯: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