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月13日 南京向世界講好和平故事
南京日報  2018-12-13 08:48:33

  原標題:建設國際和平城市,揭示歷史真相,傳播和平之聲——南京,向世界講好和平故事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res03_attpic_brief

  12月12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花神廟叢葬地周邊綜合整治工程完工。原先的棚戶區和違建被拆除後,建成了一座集傳播歷史、銘記歷史于一體的小遊園。 南京日報記者 馮芃 攝

  12月13日是第五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81年前的今天,侵華日軍侵入南京,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是南京城市永久的沉痛記憶,是中華民族的深重災難,是人類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頁。

  2014年12月13日,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公祭儀式在南京舉行。

  2015年10月10日,南京大屠殺檔案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名錄”。

  2017年8月31日,南京成為全球第169座、中國唯一一座國際和平城市。

  2018年9月19日,2018年國際和平日紀念活動在南京開幕。

  ……

  經歷過苦難的南京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貴。這幾年來,南京始終懷揣捍衛歷史真相、守護世界和平的堅定信念,每年都以國家公祭為統攬,在國內外舉辦一系列和平主題活動,向世人傳播歷史真相、傳播和平理念。越來越多的國際人士也加入到這支隊伍中來,把和平的種子播撒到世界各地,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自己的力量。

  以國家公祭為統攬,常態化舉辦和平主題活動

  “來,跟著媽媽一起寫——願世界和平!”

  2018年12月5日,南京市民李凡帶著5歲的女兒在南京地鐵新街口站的“和平許願墻”上鄭重寫下發自內心的話語並簽名。當天起,南京地鐵新街口站、雲錦路站、雞鳴寺站、南京南站、崗子村站分別設立了“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和平許願墻”,不少市民在此駐足留言。 

  南大研究生梁鑫源在墻上寫下了“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這16個字。他説,參與這樣的活動非常有意義,緬懷死難同胞,以史為鑒,願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永葆和平。

  播下和平的種子,傳遞和平的心聲,需要固定的平臺和常態化的儀式。以國家公祭為統攬,南京每年都舉辦一系列和平主題活動,除了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和平許願墻”簽名悼念活動,“感恩·南京國際安全區”冬日徒步尋訪活動和“播撒紫金草種子——寄哀思祈和平”線上線下祭奠活動等每年都會如期舉辦,吸引越來越多人的參與。

  南京大屠殺期間,20多位外籍人士冒著生命危險留在南京,建立安全區,救助了25萬多名中國難民。2018年12月2日,南京300多位市民和當年建立安全區的國際友人的後代、當年被保護的倖存者及倖存者的後代一起徒步尋訪當年的“南京安全區”,感恩國際友人對中國難民的無私救助,並傳遞和平友好的心聲。

  91歲高齡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葛道榮來到活動現場。南京大屠殺期間,他和家人一起躲進了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難民收容所避難。一天清晨,3個日軍破門而入,葛道榮為了保護5歲的妹妹和2歲的弟弟,腿被日本兵戳了一刀。葛道榮説:“我今天特地和兒子一起來參加徒步活動,就是為了感謝當年幫助我們的國際友人。”

  每天上午8點半,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鐘聲總是準時響起。今年9月18日開始,紀念館將撞鐘儀式常態化,邀請每天入場的前10多名參觀者,分兩組撞響和平大鐘,大家在鐘聲裏回望歷史,在內心深處緬懷遇難同胞、祈願世界和平。

  市民田良帶著14歲的女兒參加了撞鐘儀式。他告訴記者,和孩子一起體驗這種莊嚴的儀式,能夠更加了解戰爭的殘酷、懂得和平的可貴。

  走出去傳播歷史真相,讓世界聽到中國和平之聲

  2018年6月5日,名為“共同見證:1937南京大屠殺”的史實展在位於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的偉大衛國戰爭歷史博物館正式開幕。展覽共展出100幅歷史照片、4件展品和1部視頻資料,並通過文獻資料講述了9個發生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的真實故事。

  觀看展覽的明斯克退休老人古裏科夫説,展覽令人震撼,白俄羅斯民眾能夠深切感受到中國當年遭受的巨大苦難,應該讓年輕人記住歷史的殘酷,希望今後不再發生戰爭,人們能夠永享和平。

  近年來,南京大屠殺史實展多次走向海外,傳播歷史真相。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還與美國、法國、日本等國的戰爭與和平主題博物館建立了和平與友好館際關係,先後在美國舊金山、丹麥奧爾胡斯、日本大阪、法國岡城等30多座國外城市舉辦展覽、證人證言集會及和平交流活動。 

  很多國際友人也加入進來,推動南京大屠殺史實的國際化傳播,展現南京國際和平城市的形象。南京大屠殺期間,國際友人約翰·馬吉秘密拍攝下日軍的殘酷暴行,他拍攝的影像成為留存至今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唯一動態畫面。2017年10月,約翰·馬吉的孫子克裏斯·馬吉來到南京,沿著當年祖父在南京拍攝的地點和路線,一路追尋,重新拍攝。他希望通過同一地點的新舊對比,反映南京80年來城市的發展變化,向全世界傳播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真相,傳遞珍愛和平的理念。

  近日,克裏斯·馬吉又來到南京,參加徒步尋訪“南京安全區”等活動。在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難民收容所舊址,他百感交集,“當年祖父為南京難民提供了庇護,他所做的一切令我感到非常驕傲。今天我們重走這段路程,是彰顯我們對這段歷史的尊重、對和平的珍惜。

  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三大慘案”發生地和世界“四大殉難城市”之一,南京更加渴望和平、珍愛和平。過去幾年,南京一直在努力向國際和平城市協會發出申請報告。2017年8月31日,南京正式通過申請,成為全球第169座國際和平城市也是中國唯一一座國際和平城市。2018年9月19日,2018年國際和平日紀念活動在南京開幕,來自全球各地的政要、嘉賓和代表們圍繞“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攜手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主題,共同為建設和平安寧、繁榮開放的美麗世界獻計獻策。活動的舉辦,提升了南京作為國際和平城市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立法保障國家公祭,推動國際和平城市建設寫入法規

  《南京市國家公祭保障條例》從今天起開始實施,這是國內首部國家公祭地方法規。南京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員姚正陸介紹,南京制定國家公祭保障條例,在促進國家公祭活動保障工作規範化、法治化方面填補了立法空白,在地方立法史上前所未有。

  《條例》分為七章,共四十五條,不少內容有著很強的針對性。其中在“總則”中就寫明:“南京大屠殺是人類歷史上滅絕人性的暴行,是中華民族的深重苦難,是南京城市永久的沉痛記憶。全市人民應當不忘國恥,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條例》特設“宣傳教育”專章,提出構建全面、完整的國家公祭宣傳教育體系,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其中明確,市人民政府應當通過南京大屠殺史實的國際學術交流、史料巡迴展覽、民間交流活動等方式,做好對外宣傳工作,推動國際和平城市建設,提升南京大屠殺史實的國際影響力,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共同為人類和平作出貢獻。

  這些年,南京在和平研究方面也做了大量開拓性工作,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認可。南京成立了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這是江蘇省重點高端智庫,主要對南京大屠殺、世界和平等課題進行研究。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和南京大學合作,在中國第一個建立和平研究中心及和平學學科。南京舉辦的歷史認知與東亞和平論壇等智庫交流活動,成為國際和平交流的重要載體。

  國際和平城市協會項目執行會長弗雷德·寇茲先生表示,南京成為和平城市後,方便全世界所有國際和平城市的人們,更多地了解中華民族熱愛、追求和平的悠久傳統,也會讓人們明白中國在構建世界和平城市目標中作出的努力。(南京日報 記者 戴六華 許琴)

編輯: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