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園:進軍世界一流化工園區
化工園區現在已經成為石油和化學工業發展的主戰場。而提到化工園區,就繞不過這個名字——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園(即原南京化學工業園區),2017年,該園區以1892億元的工業總産值位居“2018中國化工園區30強”經濟總量(産值)單項排名冠軍。
2003年1月8日,南京化學工業園區總體規劃獲批,成為全國第二家國家級石化産業基地。經過多年發展,該園區的産業規模、項目集聚度與區域集約開發水準位居全國同類園區前列。
如今,該園區作為國家級江北新區重要的産業轉型與創新發展平臺,在前期發展的基礎上,集聚先進製造業,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可持續發展,正在向世界一流化工園區邁進。
基礎雄厚 穩居國內同類園區第一方陣
園區自成立以來,就始終堅持産業發展、公用工程、物流輸送、環保安全、管理服務 “五個一體化”的發展方針,目前已形成以石化、碳一化工兩大産業鏈為主要支撐,以新材料、生命科學為發展導向的現代産業體系。
2017年,園區實現工業總産值1892億元,分別完成外貿進出口和服務貿易92億元和10943萬美元,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2212億元,建成投産各類企業156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5家,年産值十億元以上重點企業23家,包括中石化、德國BASF、英國BP、美國空氣化工等20多家世界500強、全球化工50強以及細分市場領先企業。2017年工業總産值、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外貿出口等多項指標創歷史新高,為我國石化行業經濟總量增長做出了較大貢獻。
目前,園區主導産業優勢明顯,遵循“資源整合、深度加工、佈局調整、結構優化”的發展要求,形成以石化、碳一兩大産業鏈為主要支撐,新材料、生命科學與高端精細化工為發展導向的現代化工産業體系,乙烯、芳烴、醋酸三大産品鏈和EO/PO、醋酸、芳烴、生命科學、高端精細化學品、橡塑六大特色産業集群,主導産業優勢明顯、特色鮮明、集聚度高,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環氧産業、醋酸及衍生物生産基地之一,全國最大的乙烯、芳烴、高分子材料生産基地之一,華東最大的甲醇、液氨集散中心等。
截至2017年底前,世界500強和化工50強企業約佔全園企業總數的27%,三大産品鏈和六大特色産業集群企業達到73家,産值佔比達到85%。
轉型升級 優化調整再出發
近年來,園區更是緊緊圍繞高品質發展的要求,按照轉型升級三年行動計劃,強化企業服務、著力招商選資、突出項目推進、促進提質增效。
産業結構不斷優化。堅持新興産業“加法”與傳統産業“減法”並舉,把産業結構調輕、調優作為産業轉型升級的主抓手。
一方面,積極發展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興産業,先後建成南京市新材料出口創新示範基地、江蘇省(化工)新材料産業産學研協同創新基地、國家火炬南京化工新材料特色産業基地,建有市級重大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南京化工新材料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並初步形成了新型聚氨酯材料、高性能高分子材料、新型合成橡膠、高端專用化學品材料四大産業集群,涵蓋國家“新材料技術領域”新型精細化工材料和新型有機高分子材料兩大類中18個子項的15個子項,集聚了BASF、沙索、凱米拉、伊士曼、塞拉尼斯、賀利氏、歐季亞、瓦克、安迪蘇、空氣化工、普萊克斯等項目。2017年,新材料産值佔區域工業産值的30%。
另一方面,園區以工業佈局調整、“三高兩低”企業整治為抓手,加快淘汰低端落後産能。先後關停揚子石化350萬噸/年常減壓等高耗能裝置,推進南化公司轉型發展,關停大廠地區28家落後産能企業。結合綠色綜合評價體系,實施公用工程讓利,進一步去莠存良,構建穩定動態的進入退出機制,為優質企業的發展騰出空間。
此外,園區還積極推進清潔生産與智慧改造,通過落實更嚴格的安全、環保與節能標準,全面淘汰高風險、高排放的生産裝置,加強節能環保技術、工藝、裝備推廣應用,實現傳統化工的減量調整與改造提升。
搭建平臺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在發展過程中,園區管理層深刻認識到科技對産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為此,園區採用多種措施,積極為企業、院校、人才搭建創新平臺,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
依託南京化工科技人才優勢,積極推進人才創業、科技創新,初步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特別是從2011年以來,打造以新材料、生命科學為主導産業、規劃面積2.53平方公里的研發中心基地,有效集聚高端人才、發展新興産業。目前園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50家,省級以上“三站三中心”55家,國家獎2項,省科技進步獎16項。
園區突出科技創新中的企業主體地位,積極推進科技企業在資本市場掛牌融資,中旗股份成為國內首家成功由“新三板”轉板IPO企業。為了進一步幫助企業創新,園區累計建成各類載體面積22.75萬平方米,建成2個國家級科技孵化器、1個國家級眾創空間與2個省級眾創空間,形成以新材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為特色的創新孵化鏈條。
自成功獲批國家火炬南京化工新材料特色産業基地之後,園區先後設立江蘇省(化工)新材料産業産學研協同創新基地、南京工業大學化工環保産業創新中心等校地合作創新平臺。累計引進各類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300余人,有效集聚高端人才,大力發展新興産業。
目前,産學研協同創新基地核心區已建成孵化面積10.98萬平方米,建成加速器面積9萬平方米,總部基地4.2萬平方米,人才公寓0.42萬平方米。核心産業區基礎設施與公用工程配套完善,為基地內企業創新與産業化生産提供了便利。
在一系列創新平臺的“鵲橋”作用下,園區的創新實力得到提升,在向新材料轉型的前進道路上底氣更足了。下一步,園區將對接新能源汽車、高鐵、光電等戰略新興産業的材料需求,加快發展合成橡膠、工程塑膠、功能纖維、聚碳酸酯、聚氨酯等5個新材料産品集群,為實現新材料科技園轉型升級提供進一步支撐。
可持續發展 堅持安全至上生態優先
在化工園區的發展過程中,安全和環保一直是産業發展的首要任務。在這一點上,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園一直走在國內同行的前列。
生態綠色發展全面加強。園區始終把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綠色園區、實現可持續發展作為各項工作的基礎,堅持環保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以提升環境品質和群眾滿意度為目標,以生態文明建設為重點,以“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為指南,所有進區項目環評率、能評率、安評率均為100%,企業污染物落實達標排放。園區嚴格落實節能控煤要求、著力提升系統治污水準、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嚴格控制區域能耗與污染物排放總量,不斷提高“三廢”治理與綜合利用水準。
同時,園區不斷創新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方法。注重循環化發展,通過關聯企業集中佈局,上下游項目協調發展,推動企業間産品原料配套協作、互通互供,形成“資源-産品-再生資源”的封閉循環,實現可持續發展。2005年5月,園區成為江蘇省省級循環經濟試點園區,目前已經成為江蘇省循環化改造示範點。
在發展中,園區領導深知安全生産是化工産業發展的首要任務,通過各種措施加強監管,提高本質安全水準。園區認真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制度,夯實安全監管基礎,強化隱患排查治理,安全生産形勢始終保持了平穩態勢。
一是狠抓源頭管控,提升本質安全度。按照分級管理和屬地管理的要求,構建分工明確、相互協作、齊抓共管的安全生産監管體系。強化安全生産同時設計、同時建設、同時投入運行的“三同時”管理,促進企業高標準建設。二是加強雙重預防,落實企業主體責任。三是強化安全理念,提高安全生産管理水準。推行安全生産標準化創建,危化品企業全部通過二級及以上安全生産標準化管理考評工作。注重企業主要負責人管理理念提升,推進民營企業主要負責人集中約談和安全意識提升活動。四是加快基礎建設,提升應急救援保障水準。推進園區應急響應機制體制建設,建成3座消防站,整合3支企業專職消防隊伍,區域綜合應急保障水準顯著提升。
除了織密安全“網”和環保“網”外,園區還引入責任關懷體系。2007年4月,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責任關懷試點在北京啟動,南京化學工業園區簽署了責任關懷倡議書,是我國最早實施責任關懷的化工園區之一。此外,園區在踐行責任關懷上不斷探索,為引導企業自覺履行安全環保責任,園區要求企業負責人、周邊社區負責人參加責任關懷體系建設培訓,並與重點企業簽訂承諾書。
建園以來,園區多次舉辦公眾開放日活動,讓社區居民走進園區,了解神秘的石化行業。而已經建成的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園創新材料展示中心,不僅向公眾科普了化工材料的發展史,更是向人們展現了材料與人們衣食住行的密切聯繫以及在人類文明進程中的重要作用。
跨越發展 瞄準世界一流水準
雖然已經躋身國內一流園區的前列,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園並未滿足現狀。他們立足現有新材料産業以及科創人才集聚資源,將目光瞄準了“世界一流、國內頂尖”。圍繞這一目標定位,園區正在加快轉型發展,搶佔産業制高點,打造核心競爭力,努力實現向“特色鮮明、産品高端、安全綠色”新材料産業高地的華麗轉身。
突出規劃引領,不斷優化産業結構。結合江北新區規劃,對標江北新區“4+2”産業體系建設,認真組織園區産業發展規劃修編工作。按照産業集聚、連結互補的原則嚴格項目準入,突出落後産能壓減、傳統産能改造與新興産業集聚,著力去産能、優結構、促升級,加快形成可持續、有效益、能創新的産業發展新格局。充分利用企業綠色綜合評價體系,綜合運用安全、環保、節能、差別化公用工程價格等措施,引導淘汰類産能企業主動退出。
強化創新驅動,不斷拓寬轉型思路。加強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推進企業和科研院所的深化合作,加強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研究和發佈産業發展趨勢。努力突破制約行業轉型升級的核心關鍵技術,加快産學研融合和成果轉化,培育行業創新型企業。切實發揮國家級科技孵化器與國家級眾創空間對高端人才項目的集聚作用,努力集聚一批站在行業科技前沿、具有國際視野和能力的領軍人才,重點引進一批産業發展急需的科技人才和人才團隊,開展重點産業技術研發。引進和自主創新並舉,打造一批有較強行業影響力和帶動力的優勢新材料龍頭企業。
堅持集群發展,加大招商選資力度。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集聚帶動效應進行産業鏈招商,努力形成以大企業為龍頭、關聯企業合理分工、緊密聯繫、上下游産業一體化發展的産業集群。緊緊圍繞新材料、生命科學、高端精細化學品等開展招商,引進和自主創新並舉,打造一批有較強行業影響力和帶動力的優勢龍頭企業。鼓勵企業緊盯新興産業需求、融合傳統産業、開展戰略合作與兼併重組,重點推進一批産業關聯度大、帶動力強、産業鏈長的新材料重大項目。
推進兩化融合,打造智慧化工園區。加強園區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鼓勵企業採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地理信息系統等信息技術,建立網上交易、倉儲、物流、檢驗檢測等公共服務平臺。積極推進製造過程智慧化,完善園區環境風險管理、安全生産管理、公用工程調度和規劃建設管理“四合一”管理平臺,實現信息技術對園區産業體系、流程和模式的再造,力爭創建全國智慧化工園區示範試點單位。
未來,園區將把新材料和生命科學産業培育成支撐轉型的優勢産業,爭創以新材料産業為特色的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國內頂尖”的新材料科技園。(新華網 記者 孫瑞華 范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