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蘇數字經濟全國排名第二
新華日報  2018-12-19 11:37:13

  原標題:江蘇數字經濟全國第二,規模達2.39萬億 寧蘇率先探索建設“城市大腦”

  打破數據孤島,發展連接人、設備和服務的“智慧大腦”,成為未來城市的願景。12月14日,由中國智慧城市論壇主辦的2018智慧江蘇發展論壇暨智慧城市全國行江蘇站在南京江北新區舉行。新華日報記者從論壇獲悉,目前,江蘇信息化發展水準指數達到78.22,數字經濟規模達到2.39萬億元,在廣東之後位居全國省、市、自治區第二,新一輪智慧江蘇建設將突出圍繞便民、興業、行政三大領域展開。

  除了會發電的屋頂,還有能發電的玻璃幕墻,這樣的“科幻片”生活場景出現在現實生活中,蘇州同裏綜合能源服務中心已實現這種“智慧能源”應用。論壇現場,中國智慧城市論壇副秘書長王永剛介紹的“薄膜太陽能小鎮”被視作現代綠色智慧城市的一個縮影,小鎮引進的薄膜太陽能企業,讓房頂磚瓦、玻璃幕墻智慧吸收太陽能,再變身“綠色發電站”,通過智慧能源系統,按區域所需,科學分配清潔能源,打破傳統發電、輸電、配電、用電的單向運輸模式。

  綠色智慧城就是把綠色、智慧的技術集中在一個空間內。王永剛表示,當前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為代表的新技術正催生更精細化、更科學的“智慧城市”,以綠色智慧城市為例,必將是綠色、節能、新能源和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創新融合,使得居民可低成本地獲取更好的公共服務。

  在江蘇,類似同裏能源智慧小鎮的項目還有很多,智慧城市的概念正滲透生活的方方面面。江蘇省工信廳副巡視員常如平介紹,近年來,江蘇已組織實施時空信息雲、智慧城管、智慧城建、智慧交通、“城市大腦”等一批重大示範工程。此外,智慧江蘇門戶平臺已接入政務、民生以及企業服務應用多達150多個,累計建成536家示範智慧車間,上雲企業數量超過19萬家。

  論壇上,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産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表示,智慧城市要用信息化手段更好地感知社會態勢,輔助決策施政。

  2018年10月,江蘇省政府出臺新一輪智慧江蘇建設行動計劃,突出“智慧便民、智慧興業、智慧行政”,深化經濟社會各領域信息化應用。下一步,將全面推進實施智慧江蘇三年行動計劃,重點實施四大工程,包括政務服務能力優化工程、智慧城市治理創新工程、民生服務均等普惠工程、數字經濟融合發展工程。此外,還將推動南京、蘇州等有條件地區先行探索建設“城市大腦”。

  以智慧建築為例,南京大學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長甄峰表示,目前大數據採集處理與規劃倣真技術平臺已應用於南京河西CBD,在建築動工前,設計師會參考這一平臺數據,對建築進行倣真設計,並利用可視化技術進行三維搭建,今後的建築設計將更協調、更精準化。此外,南京空氣品質綜合分析系統、南京城市交通大數據分析系統、建鄴區智慧城管監督智慧系統、建鄴區智慧城市管理平臺等都已落地應用。

  “以綠色智慧城為例,它是要每個城市植入一個智芯。”單志廣介紹,當前“智慧城市”成為社會熱詞,但真正的智慧城市不應該是簡單的“拼盤”,某一環節的智慧化還不夠,應該是系統化的應用,各個環節應注重協調性。他建議,政府應注重智慧城市的頂層設計,真正實現跨層級、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

  智慧城市中的生産同樣需要注重協同性。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舉例説,在數字車間機器人的應用中,機器人不能是孤立的,要通過大量倣真、虛擬現實等方式把車間實際加工過程有機結合起來。“人、機器以及機器人這三者需要有效互動,並且在工作過程中需要更高效的協作,如何把這三者有機融合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之一。”未來智慧城市中,最可能的生産場景是人與機器並肩工作,人們不必擔心“機器換人”,因為發展智慧製造的目的是,提高生産效率的同時,也能將人從重復枯燥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新華日報 記者 王夢然)

編輯: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