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走到村民中 解決身邊事 昆山加強村務監督推進基層治理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目前,蘇州昆山市深入開展村務監督工作,全力推進166個村務監督委員會制度化、規範化、信息化建設。該市張浦鎮金華村作為市級試點,率先健全監督隊伍,積極探索監督路徑,在推動村務監督中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機制,獲得村民一致點讚。
積極參與,讓制度落地生根
來到張浦鎮金華村村委會,村務監督委員會的牌子醒目地挂在辦公室門口,墻上公示了5名成員的照片、姓名、聯繫電話。隨著村務監督委員會“改版升級”,村民對村務監督也有了全新認識,村民們樂意來反映和了解村裏的情況。
監督能否做實做細,關鍵在制度設計,核心在人員管理。昆山市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要求,制定《關於進一步加強村務監督委員會建設的實施意見(試行)》。金華村對照《實施意見》,嚴格落實機構設置、職責權限、監督內容、工作方式、管理考核、保障措施“六個規範”,在達到監督有制度、辦公有場所、對外有牌子、監審有公章、工作有記錄“五有”標準的基礎上,公開選舉5名在村裏群眾基礎好、敢擔當善作為的黨員擔任村監委會成員,以輪流值班“聽訴求”、列席會議“督流程”、參加活動“看實效”、定期例會“促反饋”等方式,重點加強對村務決策、重點工作進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程項目建設、扶貧救助和惠農政策落實、安全環保、村務公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村幹部履職等十項工作的監督。
“每個監督項目緊扣市、鎮、村‘三級重點’,每條監督內容貼合村務、村幹部、村民‘三方實際’,監督者有底氣,村民也更歡迎。”金華村黨委副書記、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丁新良介紹。村務監督委員會成立以來,積極參加各類會議活動,收集並提出建議65條,還與市監委派出監察員辦公室建立信息溝通機制,“立體式”的村務監督格局正逐步形成。
分片包乾,助“兩委”信息暢通
群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金華村原治保主任、現任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梅建華在走訪中聽到群眾訴求後,立即向村“兩委”反映,並以監督第一責任人的身份,全程跟進關注。鎮村兩級迅速採取措施,予以解決。
“村民們都很樸實,有時候覺得自己家的小事不必麻煩村‘兩委’,有時又不好意思向不熟悉的工作人員開口,村民身邊的小事就成了村務工作中的‘漏點’。”丁新良説。
為了幫助村“兩委”消除工作盲區,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除了每週輪流值班,還將該村分為4個責任區塊,由居住在區塊內的成員不定期進行走訪,與村民們拉拉家常、談談村情。遇到自己熟悉、認可、在村裏有威望的老同志,村民們自然而然地打開了話匣子。“只要村民反映的合理要求,村‘兩委’都非常重視,列入議程儘快辦理。”一名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表示。
隨著監督工作不斷深入,金華村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監督履職的自覺性逐步增強:按時分類匯總督查發現的問題,根據相似性開展專項監督;自己不值班時也經常到辦公室接待村民;每天到“包乾區”走一圈,看村務工作推進情況、聽取村民想法建議。與此同時,老黨員以“走讀式”的監督方式促進了村級專職監督和群眾監督有機融合,讓監督更有溫度。
明責留痕,以監督推動治理
翻開擺在村務監督委員會辦公室桌上的《坐班記錄表》,不僅詳細記錄村民反映的問題,還專門標注了“接訪人”“處理意見”“承辦結果”,完整記錄了問題處理情況。
“除了《坐班記錄表》,金華村還製作了《問題情況上報表》《通報工作記錄》《督查記錄表》《會議記錄》等4種表格,對應村務監督委員會受理、參與、監督、列席等5項工作內容,確保監督工作公正公開。”張浦鎮監察室主任趙志榮表示,細化工作環節,明確各項責任,既是自我監督,更是主動加壓,有力推動了村監委會工作的落實。
在一次村道泥路改造中,因使用了新材料,村“兩委”決定先試改北側路面,再改造南側。但因改造時間先後,造成雨天部分村民出行不便。村監委會根據《坐班記錄表》反映的問題情況,現場走訪督查,並聯合村“兩委”向村民作出説明,提議代鋪石子路,儘量方便村民出行。一次監督、一句説明、一條建議,村監委會以監督為首責、治理為目標,把解決群眾實際困難與提升村務治理有效對接。目前,該村村務監督委員會已督促辦理村務重大項目意見15條,解決10條,5條以臨時辦法處置。
金華村村務監督的有益實踐,是昆山開展村務監督的生動縮影。昆山市紀委市監委負責人表示,將建立村務監督信息工作平臺,完善鎮區、村、村民小組三級村務監督工作體系,形成線上線下、上下貫通、分片負責、一抓到底的全市村務監督工作格局,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新華日報 作者 陶曦 管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