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政治上保證、制度上落實、素質上提高、權益上維護 我省打造特色産業工人大軍
江蘇省委、省政府日前印發《新時代江蘇産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提出重點實施政治建設、賦能成長、維權服務、支撐保障、聚力共建“五大工程”,打造更符時代要求、更契發展需求、更具有江蘇特點的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産業工人大軍。
“《實施方案》對標中央精神、結合我省實際,提出的23條主要改革舉措彰顯了江蘇特色。”省江蘇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朱勁松説,特別是緊扣高品質發展走在前列的目標追求,構建高素質産業工人培養體系,提出實施賦能成長工程,開展創客群體培育行動,在江蘇省科技進步獎中專設産業工人組別,發揮勞模工匠等群體的示範引領作用,引導企業將職工“五小”創新活動納入企業創新體系、建立技能水準與薪酬等級掛鉤制度,推動技術工人的創新成果按要素參與分配,實現技高者多得、多勞者多得。一系列創新性制度安排,將為造就一支高素質産業工人隊伍注入強大正能量。
“《實施方案》從培養、激勵到保障,各項改革舉措環環相扣,將極大地激發江蘇省産業工人提升技能、鑽研技術、創新創造的熱情。”中車戚墅堰機車車輛工藝研究所首席技能專家劉雲清説。2018年6月,以他名字命名的勞模創新工作室剛成立了黨支部,工作室累計取得科技成果35項、專利17項,自主研發設備200余套,創造産值1.5億元。
30歲的農村娃郭有東,11年前從技校畢業後以勞務派遣工的身份進入中車南京浦鎮公司當焊工。進廠短短5年,郭有東就成長為焊工領域的技術大師,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被推薦到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學習,取得本科學歷。公司工會副主席范衛華説,浦鎮公司始終堅持“把骨幹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骨幹”“把高技術、高技能人才培養成勞模,把勞模培養成高技術、高技能人才”的“雙培養”理念,通過黨建創新、勞動競賽、先鋒模範工作室等平臺,打造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員工隊伍,讓産業工人成長有通道、有平臺、有舞臺。
擁有1.5萬名産業工人的中天科技集團在全國首創“知識産權銀行”,員工所有創新成果哪怕只是口頭建議,都能取得積分存入“銀行”並兌換現金獎勵,至今已發放550萬元。依靠強大的創新活力,中天科技承擔了80多個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和火炬計劃項目,獲得860多個自主知識産權的專利授權。“《實施方案》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更有力的人才支撐,我們將繼續加大教育培訓、創新激勵力度,讓員工與企業一起成長髮展。”中天科技集團副總經理、工會主席姜伯平説。
近年來,江蘇省總工會等部門深入開展職業技能大賽,組織江蘇省千萬職工大練兵、百萬職工大培訓大比武活動,提升産業工人隊伍技能素質。堅持在勞動競賽、職工科技創新的實踐中培養選樹勞模先進人物,涌現出鄧建軍、田明等著名勞模先進人物。2018年升級勞模工作室創建活動,實施勞模支部“雙創雙提升”工程,在勞模創新工作室創建勞模黨支部和黨員先鋒崗,著力提升産業工人政治素質和業務技能,被江蘇省委組織部納入2018年江蘇省黨建創新重點項目。最近5年,通過全省十大職業技能競賽,帶動市縣技能競賽2900個工種的306萬名職工晉陞技術等級。
江蘇省總工會調研發現,江蘇産業工人技能素質建設仍存在技能成才制度機制尚未完全有效形成、職業教育培訓項目內容與企業和勞動者需求不相適應、企業培訓主體作用遠未發揮、經費投入與監管不到位等突出問題。技能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目前還難以適應新興産業企業發展的需求。處於新興産業一線、能解決企業生産過程中關鍵技術和工藝難題的高技能人才,僅佔江蘇省高技能人才總量不到1.7%。
及時把具備黨員條件的産業工人吸收到黨內來,暢通産業工人參政議政渠道,是提高産業工人政治和社會地位的重要舉措。據江蘇省委組織部組織一處處長倪春青介紹,江蘇省將適當增加産業工人在各級黨的代表大會代表和委員會委員、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政協委員、群團組織代表大會代表和委員會委員中的比例。建立完善産業工人在群團組織挂職和兼職制度,確保保證産業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各項制度安排落到實處。
職業教育是培養産業工人的基礎環節和重要渠道。江蘇省教育廳副廳長曹玉梅表示,今後5年內,江蘇省將建設50所一流的中等職業學校、20所左右高水準的高等職業院校、10所特色鮮明示範引領的應用型本科院校,建設300個左右高品質的現代化實訓基地。
為進一步激發産業工人創新創造活力,江蘇省科學技術獎自2017年度起專門設立了工人創新項目類別。
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第一次被上升到全局高度。據江蘇省人社廳副廳長陳健介紹,作為該《實施方案》的配套政策,《江蘇省關於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實施意見》已完成初稿。江蘇省將提高高技能領軍人才待遇,勞動模範、五一勞動獎章評選獲得者中,技術工人比例應達到10%以上,推行高技能領軍人才股權期權激勵或協議工資、年薪制薪酬制度,對高技能領軍人才在購買自用商品住房、參加社會保險、省內就醫、子女入學等方面按照高層次人才給予相關待遇。
江蘇省財政廳副巡視員王衛星説,全省財政部門將進一步加大投入,確保地方教育附加用於職業教育的比例不低於30%,對成效突出的市縣給予獎勵,逐步將高水準高等職業院校生均財政撥款的基本定額標準,提高到與普通本科同等的標準。對通過初次職業技能鑒定的,按照規定給予補貼;對符合緊缺職業或工種目錄、參加高級工技師培訓並取得資格證書的,也將給予補貼。(新華日報 記者 吉 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