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如何推動中小企業高品質發展?省政府作出部署:扶持“主力軍”,形成“強合力”
江蘇省政府1月8日召開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研究如何推動中小企業高品質發展。記者從會上獲悉,面對“市場的冰山”“融資的高山”“轉型的火山”等中小企業成長中的阻礙,形成“強合力”打造更好營商環境,成為著力方向。
“四個化”推進高品質
改革開放以來,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我省經濟發展的一支“主力軍”、科技創新的一個“主動力”、吸納就業的一條“主渠道”。
先看一組數據:全省中小企業總數約佔全國的1/8,預計今年底將突破300萬戶。省工信廳副廳長李強介紹,截至2018年11月底,全省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數達4.45萬戶,數量佔全省規上工業企業的97.5%,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均佔到六成左右,規模實力不斷壯大。
另一方面,中小企業創新活力持續增強。據省科技廳副廳長蔣洪介紹,全省50%以上研發投入由中小企業完成,專利申請量、授權量佔比達九成,近90%的高新技術企業為中小企業。
在此背景下,激發微觀主體活力,首先要激發中小企業活力;推動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建設自主可控的現代産業體系、打造世界級先進製造業産業集群,特別要加大對中小企業支持力度在我省已成共識。
“我省推動高品質發展走在前列,必須把中小企業發展擺在戰略位置。”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樊金龍説。
新華日報記者從會上獲悉,“四個化”成為推動我省中小企業高品質發展的關鍵——
“專業化”,深入實施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計劃,加快讓“小巨人”成長為“巨無霸”;“規模化”,推動一批主業突出、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成長性強的小微企業轉型升級為規模企業和科技型高新技術企業;“高端化”,實施“科技企業培育百千萬工程”,打造由創新型領軍企業、科技型擬上市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組成的企業創新梯隊;“品牌化”,實施品牌發展戰略,引導鼓勵中小企業爭創國家馳名商標、省著名商標和名牌産品。
諸多“痛點”“難點”待解
當然,一個現狀不得不面對:民營經濟發展還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特別是對中小企業來説。
從外部看,民營企業發展遇到的“市場的冰山、融資的高山、轉型的火山”等困難和問題,在我省中小企業發展中也不同程度存在。從企業自身看,也面臨諸多壓力:大多數中小企業處於産業鏈中低端,傳統産業仍佔七成左右。産業層次、裝備水準、創新能力總體偏低,轉型升級壓力大;人工、土地、資金、物流等生産要素成本居高不下,原材料價格上漲幅度高於産品價格漲幅,成本壓力大;受收入待遇、發展前景等因素影響,中小企業招工難、留人難問題突出,普通用工和中高端人才均較缺乏;還有中美經貿摩擦增加出口的不確定性。
南京越博動力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李佔江希望,通過發揮金融資本撬動引導作用扶持成長中的中小企業,“懇請政府進一步發揮對金融機構的協調和引導作用,幫助企業與金融機構更加順暢對接,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産業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開闢企業在銀行授信等方面綠色通道。”
創新離不開人才,而吸引人才一直是中小企業的共同難點。無錫信捷電氣公司董事長李新建議:“由政府牽頭組織省內相關企業、研究院、高校,建設具有明確行業區分的産業聯盟,盡可能解決企業人才不足、技術升級困難、高校研究院落地難等問題。”
形成“強合力”推動中小企業發展
如何解決這些“發展中的困難、前進中的問題、成長中的煩惱”?省各有關部門已主動對標,瞄準把“市場的冰山”化為“市場的海洋”、“融資的高山”化為“融資的高地”、“轉型的火山”化為“轉型的動能”,著力精準施策。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5.78萬億,這是截至2018年11月末,全省中小微企業貸款餘額數,同比增長9.74%。省財政廳副巡視員徐洪林介紹,我省創新推出“小微創業貸”,2.3萬戶次以上小微企業獲得超600億元低門檻、低成本的貸款支持;擴大“蘇微貸”覆蓋範圍,受惠企業達1900多戶;針對中小型現代服務業企業,設立融資增信風險補償池。
加大創新支撐力度。李強介紹,省工信廳支持中小企業建設製造業創新中心,全省已有7家試點運行;支持中小企業承擔國家強基工程46項;試點産業鏈聯動創新,組織實施“一條龍”創新計劃,推動基礎零部件企業與整機企業對接。
2018年,江蘇省通過評價的科技型中小企業15518家,數量位居全國第二。“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快創新發展,省科技廳將加強高新技術企業培育,開展科技金融進孵化器行動,推進科技創新創業載體建設,加快省級科技資源統籌服務中心建設,營造有利於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環境。” 蔣洪説。
推進中小企業發展,還要讓這一股股力量握指成拳,形成強大的合力。參照國務院做法,省政府成立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的召開,也標誌著協調機制的正式運轉。
當天,會議討論通過領導小組工作規則、成員單位職責和近期重點工作任務分工。副省長馬秋林表示,各地也要建立和完善相應的領導協調機制。領導小組辦公室將充分發揮好牽頭協調作用,並借鑒國家做法建立工作簡報制度,加強上下左右的信息互通,加快構建起高效的工作網絡,切實推動中小企業高品質發展。(新華日報 記者 付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