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南京精神醫學專科聯盟成立 精神疾病今後在“家門口”也能看
相較于眾多三甲醫院的“一床難求”,精神專科醫院的床位緊張度更顯誇張。以青龍山精神病院為例,核定床位1059張,但常年住著1300多名病人。“出不去”正成為各精神專科醫院的頭疼事。“除了街道、社區設立相應的康復站,還要為基層醫院培養一定數量的能接診精神疾患的醫護人才。在明確的分工體系下,精神病人才可能‘出得去’。”相關業內人士表示。
1月11日,由南京腦科醫院牽頭40多個大小醫療機構組成的南京精神醫學專科聯盟正式成立,旨在通過大醫院專家下沉帶教坐診、基層人員進入大醫院接受培訓等形式,提升基層精神疾病服務能力,從而讓精神病人回到社區能被更加有效地“管起來”,一些普通的精神疾病在基層能“看起來”。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精神疾病患病率達17.5%,其中重型精神疾病患病率達1%。南京腦科醫院、青龍山精神病院、江寧二院等多個醫療機構的床位常年一床難求。
青龍山精神病院院長王明忠告訴記者,該院核定床位1059張,但常年住著1300多名病人。而且相當一部分病人一住就是好幾年,有的病人從建院時就住進來,四五十年都沒出去過。後來醫院不得不想出一個辦法:街道或社區如果想送進一個新病人,必須承諾接一個康復期病患回去。
“‘出不去’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無處去’。”南京腦科醫院醫務處主任譚俊華説,在分級診療加速推進的當下,精神疾病診治的順暢流程應是:三級大醫院負責解難題,二級醫院提供疾病預防和後續治療,社區為他們提供康復訓練,幫助他們回歸社會和家庭。但社區康復機構少之又少。
目前鼓樓、玄武等主城六區各設置有一個康復站,為患者提供日托服務。“這遠遠不夠”,在王明忠看來,每個街道或每個社區都應該設立一個康復站。
“設置精神康復機構必須要有人,在精神衛生人才奇缺的當下,連很多大醫院的精神科都招不到醫生,更別談基層了。”譚俊華認為,精神醫學專科聯盟的成立,是解決基層精神衛生服務能力不濟的辦法之一。該聯盟突破了醫聯體的幫扶模式,更著重于專科學科建設,將從臨床診治、科研、教學等方面提升二級綜合醫院精神科、二級專科精神病院的科研能力和技術水準,同時,聯盟將推動更多優質專家資源下沉,以帶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精神、心理疾病專病門診的設立。另外,還將在基層遴選全科醫生或內科醫生到大醫院接受培訓、進修,以拓寬他們的執業範圍和服務能力。
“基層精神疾病服務能力提升了,病人回到基層後的用藥指導、康復訓練等才能有人管、管得好。”譚俊華説。
南京日報記者了解到,提升精神疾病預防、診治和管理能力是我市醫療衛生攻堅“短腿”的重點之一。《南京市2018—2020年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中,將精神專科的扶持發展放在提升專科醫療服務能力建設的首位。市衛計委醫政處處長李正斌表示,對精神疾病患者照料、管理是基層公共衛生服務內容之一,不可否認的是,面對不斷擴大的精神、心理疾患群體,基層管理力量相對薄弱。按照要求,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都應開設精神和心理門診,但因專科醫師數量不足,門診開設存在困難,“精神醫學專科聯盟推動一系列工作後,基層管理診治精神疾病的能力,有望得到進一步提升。”(南京日報 記者 顧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