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助力高品質發展?是江蘇省“兩會”期間代表委員的熱議話題。江蘇省人大代表、南京廣電集團廣播傳媒中心主持人馬青以家門口的“一根油條”為例,講述了政務改革給經濟生活帶來的變化。
“放管服”改革的根本目的,是通過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效率,從而降低企業和群眾的辦事成本,讓他們少跑幾步路,少進幾個門。在馬青的講述中,工商部門主動上門服務,半天時間就幫助早點攤辦好了營業執照,正是“放管服”理念最生動鮮活的展現。從一根油條到一張執照再到一項工程,一件件身邊小事積累起來,優化提高了城市的營商環境,也給老百姓帶來便利和實惠。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一根油條”折射出的變化,再次提醒我們,改革要始終以人民為中心,以人民滿意為宗旨。“放管服”改革之所以取得顯著成效,關鍵是順應群眾期待、遵循經濟規律。無論是發展經濟、簡政放權、優化服務,還是營造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環境條件,從更深層次上而言,都是為了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需求,都是為了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
改革進入深水區,尤其需要以問題為導向,著力解決現實梗阻、紓解現實之痛。企業和群眾反映強烈的“辦事難、辦事慢”“多頭跑、來回跑”“奇葩證明”等問題,都是現實存在的桎梏頑疾,是公共服務存在的薄弱環節。改革就是要奔著這些問題去,奔著困難去,奔著服務去。積極主動換位思考,站在企業和群眾角度考慮問題,變政府端菜為人民點菜,才能讓改革深入到社會的毛細血管,激發人們創新創業的熱情,為經濟社會發展凝聚起強大動力。
家門口小店的興衰,成為城市經濟“晴雨錶”,也在提醒我們:改革的生命力和公信力在於落實,實際成效才是檢驗改革成色的試金石。“放管服”改革已經推行多年,為什麼有的領域好,有的領域不好;有的地方有效果,有的地方沒效果,關鍵就在於落實。千忙萬忙,不抓落實就是瞎忙;千招萬招,不抓落實就是虛招。只有撲下身子辦實事、求實效,始終保持狠抓落實的勁頭,才能真正打通“最後一公里”,把“放管服”改革向更深層次、更高水準推進。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近年來南京的改革實踐證明,“放管服”的步子越大,營商環境改善的速度就越快,市場活力也就更強。小小油條反映出改革開放的大變化,讀懂其中蘊含的百姓期盼,繼續“南京探索”,擦亮“南京品牌”,講好“南京故事”,這座城市一定會更美麗、更溫暖、更宜居。(南京日報 作者 劉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