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高淳非遺小馬燈走進校園
南京日報  2019-01-22 15:33:28

  原標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擠壓陳規陋習空間 高淳非遺小馬燈“跳”進校園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res11_attpic_brief

高淳小學生排練“非遺”小馬燈。 南京日報通訊員 馬連平 供圖

  咚咚鏘、咚咚鏘……這兩天,南京高淳區漆橋鎮聯誼小學操場上鑼鼓喧天,32名小學生身騎“竹馬”手拿彩旗,正在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産“小馬燈”的排練。孩子們不時變換五角陣、雙排道、“天下太平”擺字、出烈馬等陣型,引來現場一陣陣喝彩聲。     

  據了解,小馬燈在高淳歷史悠久,最早起源於元代末期,曾因戰火停演,1938年前後新四軍駐紮在高淳西舍村,村民曾為新四軍表演小馬燈。小馬燈是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內容以《三國演義》《岳飛傳》為背景,表演敲鑼打鼓和古戰爭中的陣法,是歲末年初農民喜慶豐收和歡度春節的重要民俗表演活動。 

  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與變遷,曾經的老物件、老手藝也正面臨著消失的處境,急需保護和傳承,小馬燈也不例外。

  談及為何將“非遺”小馬燈推廣到校園?公益組織南京市愛心傳遞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負責人馬連平説,他自己是高淳本地人,這些年伴隨著一些老人的去世,懂這一行的老人越來越少,在曲譜、陣法上,若不打造這樣的項目,農村小馬燈的傳統文化可能會消失。當地的老藝術家們希望家鄉的根一直延續傳承,而恰巧中心在聯誼小學有駐校社工,2018年便牽頭成立了由老藝術家、學校老師、小學生組成的“小馬燈藝術團”,把非遺小馬燈項目在傳承基礎上發展創新,賦予它生存的時代元素。 

  聽説公益組織要在學校裏開設小馬燈項目,漆橋鎮油榨村七十多歲的老藝人孔祥慶主動請纓,全程支持,從小馬燈的道具準備、隊員選拔,再到陣法排練、鑼鼓演奏,他都堅持在現場指導。 

  老人告訴南京日報記者,村裏老人也常聊到很久沒有看到小馬燈表演了,不知道以後還能不能看到。正好學校要做這個事情,他就加入進來,教會孩子,把小馬燈傳下去,同時請孩子們給村裏老人表演。這樣,不僅傳承了優秀傳統文化,還給村民們增添了一項有益的文娛活動,對於移風易俗也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小馬燈成員都是由鄉村兒童組成,其中有個小男孩,叫孔浩南,原本比較羞澀內向。在排練中,他無意間發現,孔浩南音樂感比較強,鼓打得很棒,很快在老藝人的引導下,他掌握了所有曲子的打法。一年來,孔浩南逐漸成長,鼓打得越來越利索,還主動去教其他同學打鼓,漸漸變得開朗多了,任課教師也常説孔浩南變化大,積極開朗,學習成績有了很大的進步。 

  “期末考試結束了,這幾天有時間練習了。等過幾天,我們有機會就去給村民表演,想想都很激動。學習跳小馬燈,同時能了解各種跳法和中國的傳統文化,又感覺非常有趣。”孔浩南開心地説。

  據了解,在校園推廣“非遺”小馬燈項目,該公益項目得到了團市委、高淳團區委、漆橋鎮文化站等的支持,漆橋中學校友、松輝國際、柯菲平基金會、奧運冠軍報恩基金也給予了一定的資金支持。 

  “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産,提升鄉村文明水準不是一朝一夕的,是個長期的過程。下一步,我們打算通過網絡平臺募集資金,發動社會力量參與,希望能在更多的學校推廣小馬燈項目。”馬連平表示。(南京日報 記者 馬道軍)

編輯: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