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宿遷市宿城區每天新增30個創業主體 創業促就業, 打好脫貧“收官戰”
“二里村脫貧了!”新年伊始,成子湖畔傳出令人振奮的消息,宿遷市宿城區中揚鎮的“最窮村”、也是鎮裏最後一個省定經濟薄弱村終於“摘帽”了!2018年,二里村村集體實現收入28.8萬元。
成子湖片區是全省“十三五”6個扶貧開發重點片區之一,長期交通閉塞、資源匱乏。二里村是如何摘掉“貧困帽”的?“鎮裏集結各路扶貧資金建設扶貧産業園,僅一個上海吉龍塑膠項目就‘吃’下了二十幾棟廠房,二里村光股權分紅就得到10多萬元。”中揚鎮黨委書記李威告訴記者,除了村裏得股權分紅,貧困戶也按股收益,再加上村民去廠裏上班月收入3000多元,多管齊下,二里村終於迎來小康的“曙光”。
一個創業項目帶富一個薄弱村,激動人心的“小康故事”在宿城區不斷精彩上演。剛剛召開的宿城區兩會交出成績單:2018年,7個省定經濟薄弱村實現“新八有”,2.2萬低收入人口如期脫貧。區政府報告還提出,確保年內剩餘的兩個省定經濟薄弱村“摘帽”、1.6萬低收入人口基本脫貧。
2019年是決勝高水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脫貧攻堅戰越到“收官”階段難度越大,剩下的都是“硬骨頭”,宿城區打算怎麼“啃”。
“抓民生必須抓就業,抓就業必須抓創業。”宿遷市政協副主席、宿城區委書記裴承前説,就業是民生之本,沒有就業就沒有持續穩定的收入;創業是就業之源,沒有創業就沒有就業崗位。宿城區將用好創業“關鍵一招”,打好脫貧攻堅“收官之戰”。
大力推進全民創業,宿城區去年新增創業主體1.1萬個,帶動就業12萬人次。平均每天“冒”出的30個創業項目中,網絡電商創業成為“主力軍”。
“職”為你來,“疆北大叔”招聘啦。臨近春節,宿城區埠子鎮肖橋村90後電商老闆韓凱開出4000-8000元的月薪,招聘會計、運營、客服、配貨等10個工作崗位。1月19日,新華日報記者來到疆北大叔食品有限公司,才知道這家電商為何急著高薪攬才。公司大院裏,一輛17米長的卡車滿載整箱白酒正待發出,倉庫裏乾果年貨禮盒堆積到天花板上。“進入臘月,基本兩天一車貨,一車就是90萬元。”韓凱翻著厚厚一疊快遞單説,最近每天接到2000多單,幾十名員工天天忙到晚上10點半。
在網絡創業大潮的洗禮之下,一大批電商從線上走到線下,催生一大批實體産業項目落地。在王官集鎮苗圩村,英國諾丁漢大學的海歸青年鄔國園,3年前還是淘寶上現代裝飾畫的“店掌櫃”,現在已成為王官集鎮電商扶貧産業園內宿遷奇瓦麗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總經理。2000多平方米的廠房裏,40多名工人忙著印刷、裝裱、配發。在耿車鎮循環經濟産業園,90後青年王讚開辦的“竹林風”傢具生産企業,2018年銷售3000多萬元,獲評省大學生創業優秀項目,還註冊了“雨晨”“下項楓木”等品牌商標,“脫虛向實”建成一家規模企業,釋放出強大的富民帶動效應。
“脫貧攻堅關鍵看産業項目,鄉村振興首要一條是産業興旺,這兩大戰略的‘交匯點’就是創業。”宿城區分管創業工作的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尹者剛説,近年來,宿城區把“淘寶村”列入發展“硬指標”,10個部門瞄準10類主體人群精準施策,先後出臺電子商務扶持政策20條,創新免抵押免擔保金融等系列扶持政策。創業的門檻不斷降低,創業路上的“玻璃門”“卷閘門”不斷被打破。
如今的宿城,每個鄉鎮都有創業園,村村都有孵化室。年銷售過億元、過5000萬元的創業項目頂天立地,百萬至千萬元級的中小創業項目鋪天蓋地。截至2018年,全區8個鄉鎮街道、52個村居創成“省級創業型街道(鄉鎮)、社區(村)”,實現“淘寶鎮”全覆蓋,成功入選“全國十大淘寶村集群”“電子商務促進鄉村振興全國十佳縣域”。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6533元,增長9%,超過GDP增速3個百分點。
“空氣裏瀰漫創業求變的喜悅,寬敞的庭院忙碌的身影。啊,創業向前奮勇向前,時代在向前……”在耿車鎮大眾村創業園,一曲《大眾村歌》,唱出了大眾村由“垃圾村”轉型“電商村”、再升級為“美麗村”的嬗變歷程。在宿城區,許許多多個“大眾村”因創業而富,因創業而美,因創業而興。裴承前説:“創業帶來的鄉村巨變,再好的編劇都編不出來!”(新華日報 記者 劉宏奇 徐明澤 王世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