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蘇州騰出7萬畝發展空間,復耕復綠近8800畝 ——整治“散亂污”,百姓得益多
蘇州市吳江區平望鎮位於長三角腹地,太浦河和京杭運河穿鎮而過。1月23日,新華日報記者來到平望鎮金聯村,這裡原本聚集了23家船舶修理、化工倉儲等“散亂污”企業,復耕復綠後,呈現一派江南水鄉風光。
蘇州經濟總量大、資源約束緊,在保持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同時,兩年來共整治“散亂污”企業(作坊)近4.7萬家,騰出發展空間7.35萬畝,復耕復綠近8800畝,有效解決了一批突出環境問題,群眾滿意度提升。
不搞“一刀切”,整改提升比例達41%
走進蘇州富邦印刷科技有限公司,只見樓頂上兩隻風向標隨風而轉,公司東南方向不遠處,是香蜜湖小區。2017年7月前,給出口餅乾盒做印刷的富邦公司須24小時派人盯著風向標,一旦吹東南風,立刻停産,否則會被居民投訴“味道大”。
“公司曾投入400多萬元進行多輪廢氣處理改造,達到‘國標’,卻達不到‘民標’。”富邦公司總經理陸建華説。2017年上半年,蘇州張家港市經開區環保局了解到福建一家企業用RTO技術處理廢氣效果好,帶領陸建華三赴福建學經驗、看效果。2017年7月,RTO廢氣處理設施運行後,富邦終於結束了“看風向標生産”的歷史。
在張家港市茂華涂裝有限公司車間,公司董事長盧永華説:“以前車間裏粉塵滿天飛、防爆風險大,‘散亂污’整治中我們很擔心被‘一刀切’。”環保部門專門請來專家設計除塵裝置,企業投入500多萬元整改後,每年可節約30多萬元原材料費,産品品質也提高了,年銷量增加近30%。
蘇州市副市長陸春雲介紹,蘇州市“散亂污”整治堅持因地制宜,做到整治提升與依法關停相結合,堅決防範“一刀切”,對能提升規範的,加以服務引導,整治提升比例達到41%。
“騰籠引鳳”,培育發展新動能
蘇州將整治“散亂污”作為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以環境整治倒逼産業轉型升級。
1月22日,新華日報記者來到蘇州相城區北橋街道石橋村,只見多肉植物基地內一片繁忙景象。很難想像,這裡曾是氣味難聞的“廢塑膠村”,高峰時全村有近200家塑膠造粒作坊。
72歲的陸洪根做了幾十年塑膠生意,現在轉型成多肉種植專家。“大棚裏最貴的品種是‘花水晶’,市場價高位時達到1萬元一盆。種植多肉,一年收入20萬元左右。”
“廢塑膠加工破壞環境,這種‘不見綠的GDP’建立在犧牲環境的基礎上,我們再也不要了。”相城區副區長周立宏説。
好環境引來好項目。甪直鎮淞港村吳淞江沿線一塊75畝的土地上,以前聚集了15家從事砂石堆場、非法制磚、廢鐵回收等行業的作坊,環境“臟亂差”,安全隱患突出,年租金僅30多萬元。去年3月,當地以“散亂污”整治為契機,關停取締了這些“散亂污”企業。
甪直鎮黨委書記姚東介紹,這75畝土地整治完成後,引進了一家綠色環保新型建築裝備公司,佔地38畝,年産值預計達3億元。其餘土地一部分復耕復綠,一部分將建設高標準廠房。
“通過專項整治,甪直鎮共騰退優化土地480多畝,不僅實現了産業騰換,百姓也得到實惠。”甪直鎮鎮長陳菊林介紹,淞港村“散亂污”整治後,通過土地指標整合,村集體收入增加了,村裏為60歲以上老人支付每人每年270元的醫保費用。
盤活土地資源,辟出發展空間
蘇州整治“散亂污”,不僅解決了一批突出環境問題,促進環境品質再上臺階,還盤活了土地資源,為發展騰挪出空間。
平望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戴丹説,沿太浦河兩岸,平望鎮啟動了總面積約5平方公里的八大區塊“散亂污”整治,2018年太浦河水質穩中向好,有4個月達到地表水II類標準。圍繞太浦河清水通道,平望鎮計劃用3年時間拆完兩岸違建,打造生態廊道,並開發建設運浦灣旅遊示範區。
在蘇州相城區沈橋村,原先167家産業層次低、污染問題突出、安全隱患大的“散亂污”企業(作坊)全部被取締,350畝土地復耕種上了小麥。沈橋村黨委書記沈雪根説,350畝的土地指標,政府進行統一回購後,用地指標將置換到相城區的民生實事項目和高新産業項目。
相城區污染防治攻堅辦暨“263”辦專職副主任馬瑛介紹,2018年相城區通過“散亂污”整治騰出土地4600畝,為未來發展騰出寶貴空間。
蘇州吳中區胥口鎮新峰村有兩塊集體資産用地,原來為增加村集體收入引進了一些小作坊,關停110家“散亂污”企業(作坊)後騰挪出100多畝土地。新峰村黨委書記沈谷明算了一筆賬,根據蘇州市國土部門“三優三保”政策,他們在工業區置換出24畝土地,引進低能耗、後勁大的企業,預計可為村裏提高年收入300萬元以上。(新華日報 記者 許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