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蘇人力資源産業年營收超1500億元
新華日報  2019-02-25 09:01:47

  原標題:江蘇人力資源産業年營收超1500億元 做強第一資源,賦能産業升級

  人力資源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在2月22日舉行的江蘇省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協會二屆一次理事會議暨2019年發展研討會上,省人社廳副廳長朱從明表示,目前江蘇共有人力資源服務機構7800余家,從業人員近10萬人,人力資源服務業全年營業收入突破1500億元,約佔全國1/10。同時,企業規模小、傳統服務多、新興業態少、國際競爭力偏弱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江蘇省人力資源服務産業的躍升。

  新華日報記者採訪省內一些人力資源行業新銳,暢談人力資源服務發展,他們的探索實踐和建議,為做強做優這一朝陽産業提供借鑒。

  “一條龍”服務有需求

  “人力資源服務産業是一座巨大的金礦,就看你怎麼挖。”江蘇優派服務外包有限公司總經理魏亮説。和國內很多人力資源公司一樣,優派起步于勞務派遣,隨著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國家政策調整以及規範用工,勞務派遣公司面臨重新洗牌。優派及時轉型,開展招聘、外包、財稅服務等多元化服務。2013年以前,公司固定營業收入在1000多萬元,2018年營業收入超過3億元。

  對於優派的積極轉型,與人力資源服務業打了多年交道的南瑞集團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副主任葛文靜深有感觸。“我們整個集團有1萬多名服務外包人員,江蘇地區也有3000多人,每年的招聘、面試、培訓、績效考核、員工管理等都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目前國內人力資源公司大多只能專于其中一點,無法提供‘一條龍’服務。”葛文靜説,一些跨國人力資源集團能提供人力資源綜合服務,但收費很貴,如果國內人力資源公司能提供“一條龍”專業服務,肯定會受到人力資源密集型企業歡迎。

  江蘇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南京捲煙廠黨委副書記張建軍也表示,目前國內大部分人力資源公司還處於低成本競爭時代,“與用人單位結合的緊密度不夠,對用人單位的人力資源需求、戰略目標了解不深入,深入合作還有很大空間。”

  “內引外聯”開拓視野

  “國內這個行業起步晚,需要多與人力資源服務業發達國家學習交流。”蘇州世才外企服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海英説。作為省人社廳組織行業領軍優秀人士、骨幹企業赴國外交流學習項目的受益者,王海英回國後瞄準常熟地區的汽車、服裝、高端機械製造等産業,通過內引外聯——國外與日本人力資源公司Recruit合作,國內與南京理工大學、常熟理工學院、蘭州理工大學等高校合作,將服務方向轉型至區域産業發展急需的技術、行銷、汽車設計等中高端優秀人士上,先後派出6000多人出國培訓,回國後服務地方産業。針對蘇南製造業一線工人招工難,與日本公司合作,幫助企業改造生産流程,實現降本增效,業務做得紅紅火火。“如果沒有赴國外開拓視野,也就沒有公司現在的運營模式。”王海英説。

  王海英建議,地方政府定期公佈區域緊缺優秀人士、未來幾年所需專業優秀人士目錄,對人力資源産業發展的幫助會更大。他的期盼很快可以實現——在當天的座談會上,省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協會表示,2019年將會同南京財經大學及有關專家編撰《江蘇省人力資源服務業白皮書》,同時開展急需緊缺優秀人士目錄編制和發佈。

  線上線下信息需共享

  無論是單純的勞務派遣、人才獵頭,還是多元化優秀人士服務,都需要及時掌握市場的人力資源流動情況。但隨著網上求職的日漸流行,給人力資源數據監控帶來不小的難度。

  “現在很多企業招聘都是線上線下相結合,線下招聘效果可控,但線上招聘特別是商業招聘網站的信息真實性、招聘效果很難監控。”人才金港江蘇有限公司總經理施琦説,現在很多與互聯網相關的行業,比如快遞小哥、外賣員習慣於網上求職,很多平臺也反映招工難,但這些大量的招聘信息沒有線下數據,線下人力資源服務難以及時跟進。

  在省內,常州率先進行互聯網+人力資源融合服務探索,為本市所有單位、個人提供一體化、雙實名、智慧化的招聘求職服務,去年2月上線以來先後發佈公共人力資源招聘會296場,1.9萬餘家用人單位發佈招聘崗位41萬個。

  “真正實現線上線下融合,光靠人社部門一家的努力還遠遠不夠,如用人單位報名參會信息沒有現成的電子信息,對進場求職人員也未建電子簡歷數據庫,無法有效地為求職者與用人單位智慧匹配信息。”常州市人社局人力資源市場處相關人士表示,由於缺乏共享的人力資源市場數據,數據彼此孤立,無法實現數據交換和共享,如果建立起全省或全國統一、集公共和民營人力資源於一體的網上人才數據庫,人力資源服務將會更高效。(新華日報 記者 黃紅芳)

編輯: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