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淮硅巷” 破解老城科技創新難題
南京日報  2019-02-27 11:39:12

  原標題:嵌入大街小巷,釋放創新空間——“秦淮硅巷”,破解老城科技創新難題

  在人口集中、建築密集、開發建設空間有限的老城區,如何推動科技創新、激發城市活力?2018年9月份,南京秦淮區發佈“秦淮硅巷”空間和産業規劃,提出在老城區打造無邊界創新園區,破解老城區科技創新難題。近日,關於“秦淮硅巷”建設,秦淮區又進行了一攬子規劃佈局。

  多方取經,為老城找回科創活力

  為探索老城區創新發展的新路子,2018年以來,秦淮區赴深圳、上海、長沙等地學習取經,並走訪轄區內的諸多高校、院所和企業,“經過反復研究磋商,最終提煉出‘創新不在園區,而是在城市社區’的理念,進而形成‘秦淮硅巷’打造的大思路。”負責“秦淮硅巷”工作的白下高新區園區服務處處長金界春表示,“秦淮硅巷”將緊貼城市原有肌理,通過對現有老寫字樓、老廠房、棚戶區加以改造,釋放出創新空間,嵌入式地在大街小巷容納創新創業者。 

  改造載體6.5萬平方米,培育或入駐新型研發機構9家、3家完成市級備案,區域內現有3個園區稅收同比增長18%……啟動5個多月,“秦淮硅巷”建設不斷發力,目前已初具成果。2018年,南航無人機研究院與秦淮區政府、金城集團共同簽署合作協議,共同推動硅巷建設,中航工業也已決定將中小型無人機及中高端工業級無人機産業佈局在中航金城,項目將落戶中航科技城,實現中小型軍用無人機全國前三,200公斤以下直升機全國第一的戰略目標,有望6—8年內打造百億級産業。同時,通過整合院所園企科教資源,“秦淮硅巷”明確了“晶片應用、航天技術、軍民融合”的産業定位,初步構建起“一城一谷一帶”,高校、院所、企業聯動發展新格局。 

  區位優越,豐富資源助力“硅巷”騰飛

  以中山東路、龍蟠中路、月牙湖和秦淮河為圍合,總面積約4.3平方公里,這是“秦淮硅巷”的空間範圍。為何選址在這裡?金界春表示,該區域地理位置獨特,有著推動老城創新發展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這裡創新資源集中,有南航、55所、8511所、5311所、金城集團等大院大所大企,還有著豐富的人才資源。在創新載體方面,現有中航科技城、5311紫荊科技園、創意東八區等産業園區,建成載體面積約21萬平方米。在配套功能方面,該區域是秦淮的中心地段,環境優美,交通便利,工作生活功能健全完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科研院副研究員孔詳浩認為:“硅巷模式是大都市中心城區創業生態系統典範,它在解決‘老城更新、舊城創新’這一命題的同時,還能更好地調動城市原有的資源,讓企業和員工可以更加充分地享受到城區完善的基礎設施帶來的便利。”生活、辦公、商業一體化,員工上下班時間更短,子女上學方便,生活更加便捷,高品質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更容易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這些都是硅巷模式的優勢所在。同時,企業也不用再特意建諸如人才公寓之類的設施,並且能就近獲取高校、研究所等機構的技術支持。 

  旗艦引領,“秦淮硅巷”帶動周邊升級

  為推進“秦淮硅巷”建設發展,引入創新資源,探索引入市場化的運作機制的“秦淮硅巷”創新廣場也已啟動建設。據悉,“秦淮硅巷”創新廣場將促進科技成果孵化,建設科創亮點,打造創新品牌,營造出濃厚的創新氛圍,成為“秦淮硅巷”的旗艦和地標。 

  在紫荊科技園內,南京日報記者看到,作為“秦淮硅巷”創新廣場的一部分,“秦淮硅巷”一樓展廳已經建設完成,硅巷建設思路、空間、産業構想、主要任務以及發展成果等內容在展廳內一覽無遺。展廳一側的多功能廳也已投入使用,會議桌上擺放著一些無人機等展品,據介紹,多功能廳主要承擔日常工作推進、産品發佈、成果對接及小型活動。 

  “接下來,‘秦淮硅巷’創新廣場將依託5311廠新建航空發展大廈及部分存量舊樓改造,引入南京海創島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仲介運營平臺,打造‘秦淮硅巷’科創綜合體。”5311廠副總經濟師楊通表示。 

  南京日報記者同時發現,在緊鄰紫荊科技園的藍旗街上,因為油煙擾民、無證照等問題,大部分“上宅下店”式的餐飲店都已關停,其中一些店面還貼出了“門面出租,拒絕餐飲”的告示。據了解,閒置出來的店面,將引進計算機系統服務、數據處理,軟體和信息服務、網絡技術、文化創意和諮詢策劃等新業態,其中不少都可以為科技創新和硅巷建設提供配套服務。 

  據介紹,隨著“秦淮硅巷”的建設推進和周邊部分老舊住宅的改建拆遷,以及東八區、世界之窗等約10萬平方米周邊載體地塊産業轉型升級,不久的將來,作為秦淮硅巷的“陣地”之一,紫荊科技園周邊的業態和整體形象,都將發生巨大飛躍。(南京日報 記者 鍾太昌)

編輯: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