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眾參與 南京讓城市生活更美好
新華日報  2019-02-28 10:44:59

  原標題:南京城市治理實踐獲專家點讚 公眾參與,讓城市生活更美好

  以微博直播形式開展城市治理公眾委員進街區活動,30分鐘微博點擊量達到11.1萬次,直播回看視頻曝光量突破38.8萬次。2月27日,在參加南京城市治理圓桌論壇時,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莫于川對這種形式新穎的城市治理參與方法點讚。

  2013年3月1日《南京市城市治理條例》正式實施,南京成為全國首個城市治理地方立法的城市。作為該條例的起草專家,莫于川在自己的研究過程中發現,“公眾參與是實現城市治理法治目標的必由之路”。

  條例實施後,公眾委員作為城市居民的代表,從此前管理意義上的“被管理者”轉變為城市治理決策的參與者。6年的實踐證明,南京的城市治理工作基本達到了立法目的和基本要求。

  2月26日上午10點多,新華日報記者隨南京城管部門相關人員來到林景雅園小區,只見道路乾淨整潔,到處可見垃圾分類智慧桶等設施。該小區2018年3月啟動垃圾分類,目前900多戶居民參加,參與率達85%以上。居民可隨時在小區智慧垃圾桶上刷卡、分類投放垃圾獲得積分,然後去智慧垃圾桶對面的兌換機中兌換物品,也可以去小區可回收物交換點,在工作人員幫助下當面回收垃圾,獲得積分或兌換大米等生活用品、物業費抵用券等。據可回收物交換點的工作人員葉文芳介紹,平時每天可以收到二三百公斤的可回收物,高峰時達四五百公斤。在莫于川看來,該小區通過獎勵生活用品等方式推動居民參與垃圾分類,很符合城市治理新理念中提倡的協作、共治等要求。

  林景雅園小區和江北新區精細化管理成效,正是南京城市治理的縮影。近年來,南京建立了公眾委員參與城市治理的工作制度。公眾委員發揮專業特長,先後圍繞背街小巷整治、餐飲油煙擾民、城市亂張貼等城市治理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專題調研,獻計獻策。

  2018年,南京市紅廟街巷整治獲得成效,這個南京傳統文化和美食的聚集地,從亂象叢生的街巷搖身一變成為美食集聚、文化薈萃的南京新地標。促成以上治理進步的,正是南京城市治理委員會的一個關於解決油煙擾民的決議。

  據南京市城管局公眾聯絡處處長劉曉麗介紹,南京城市治理委員會的公眾委員面向社會招募,委員們來自各行各業,專家代表、社會組織代表和市民代表各佔三分之一,有專家、律師、行業協會代表、業委會負責人、媒體記者等。履職過程中,除了針對南京普遍存在的難點問題,進行大量走訪調研,最終形成決議並執行監督外,還參加市級各類政策出臺前的評估、聽證等環節,成為參與行政程式建設的有力組成,也為公眾參與城市治理探索了工作模式。南京公眾參與城市治理的實踐獲得了國家城市治理專家的一致認可。2018年10月,“南京市城市治理法治化的創新實踐” 榮獲第五屆“中國法治政府獎”,是全國唯一一個以公眾參與獲得榮譽的項目。

  南京市城治辦相關負責人介紹,2019年將繼續擴大發揮公眾參與作用。市、區、街的公眾委員將三級聯動,圍繞老百姓關注的機動車修車佔道、無物管小區內亂張貼、拆除違建等治理問題,以及老百姓反映強烈的遛狗不拴繩、不鏟狗屎、小區內狗與人互爭公共空間等,開展調研並形成相關決議。

  “只有將廣大市民和社會組織看作政府機關的合作夥伴,看作城市管理執法事務的利益相關者,暢通其利益表達途徑,尊重其意見和建議,城市治理法治目標才能實現”,莫于川説。(新華日報 記者 白 雪 胡安靜)

編輯: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