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玄武區口述史項目“尋根”非遺
南京日報  2019-03-14 12:48:05

  原標題:收集多方口述信源,還原金陵竹刻數百年曆史 玄武區口述史項目“尋根”非遺

  “金陵竹刻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宋代有文獻記載,唐人收藏的一支毛筆上,雕刻有精美的人物山水,就是竹刻。”近日,在南京工藝美術行業協會研究員陸暉的家中,年近七旬的他將金陵竹刻史娓娓道來。他正是玄武區口述史項目“金陵竹刻”第三位史料提供者。 

  2018年,江蘇省檔案局啟動“百村萬戶”口述歷史採集工作,各區需結合轄區特色,以口述史形式,採集民風民俗、歷史往事、生活生産、社會變遷等內容,豐富口述歷史資源目錄數據庫。“檔案局調查後,決定以金陵竹刻作為玄武區口述史項目主題。”玄武區檔案局保管編研利用科科長張玲説。通過走訪行業專家、傳承人、經營者、高校學者等,還原金陵竹刻發展歷史以及現狀。 

  作為玄武區非遺項目之一的金陵竹刻,目前已被列入省非遺名錄。“竹刻自明代起劃分兩大流派:嘉定流派以‘高、深、透’為風格,崇尚繁複為美;金陵竹刻則多為淺刻,以簡約為特色,寥寥數筆卻意境深遠。”在陸暉口中,金陵竹刻的流派技法、名家名作,以及幾百年的歷史緩緩鋪展開來。結合實物,他詳細講解了留青、陰刻、陽刻、浮雕、頭雕、透雕等多項竹刻技法的區別。 

  2018年11月,檔案局還曾走訪當代金陵竹刻代表性傳承人成培新和龍雙衡家中,從兩人口中了解竹刻具體製作技法和傳承現狀。成培新向口述史收集員展示了一個木箱,箱內滿滿的都是各式各樣竹刻刀具,每一把均由他親自製成。在正式雕刻前,成培新還會在製圖冊上繪製線稿。一幅名為《金陵十二釵》的竹刻作品,經歷三次精細修改後,最終拓印到竹子上,沿著線稿進行雕琢。 

  據介紹,下一步,檔案局將繼續對高校相關研究學者、市場經營人員開展調研走訪,收集多方口述信源。口述史收集成果將按照規範格式建檔,備註採訪主題、時間、專家基本信息等內容。預計2019年上半年,歷時一年半時間的口述史項目將整理完成,並保存至江蘇省口述歷史資源目錄數據庫。 

  “非物質文化遺産也需要載體,以檔案形式為非遺‘尋根’,保留下來,讓非遺文化不僅能‘口口相傳’,研究者也將有據可依。”玄武區檔案局副調研員談桂華説。(南京日報 記者 鄧露潔)

編輯: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