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社會化服務助力農業提質增效
南京日報  2019-03-19 10:54:13

  原標題:社會化服務助力農業提質增效——140畝地,種出1200畝的效益

  在南京江寧區祿口街道小彭社區,有兩家相距不過兩公里的家庭農場,一家種植水稻面積1200畝,另一家僅為140畝,雖然種植規模相差很大,但兩家的種植效益卻幾乎相同,2018年秋糧收益都是40多萬元。140畝地如何種出1200畝的效益?帶著這個疑問,南京日報記者進行了一番探訪。

  聯繫上蛙望谷家庭農場主魏宏鐘時,他正在市區和一家企業談合作,希望向對方長期供應大米。他介紹,自家農場140畝水稻採用全託管模式,所以並不需要親自種地,“解放”了雙手雙腳,他就只抓三件事:品質、品牌和行銷。

  魏宏鐘也是農民出身,過去自己種過地,為提升效益,他從2016年開始種植富含硒元素的功能米。由於既要跑銷售,又要打品牌,無暇顧及生産,他就把種地的活託管給相熟的種植大戶葛紹有。“葛紹有種田是內行,我現在越來越發現,要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人士去做。”魏宏鐘説,他自己在當地開過農業生産資料門市部,手頭上有客戶和渠道資源,對他而言,銷售是更拿手的事。

  魏宏鐘介紹,目前,在生産環節,他只需要在水稻生長期的關鍵節點到田間地頭去把把關;在技術環節,有蘇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派技術人員進行指導,確保富硒米的品質。2018年,140畝地收成9萬斤,農場出産的“天然心”品牌富硒米零售價最高可達15元/斤,扣除各項成本,總收入超過40萬元。“是農業生産社會化服務的發展,讓我這樣的農戶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幫助。”他説。

  魏建華和魏宏鐘是鄰居,他經營的宇豪家庭農場佔地1200畝,由於出産的大米沒有品牌,也缺乏相應的銷售渠道,附加值不高,2018年大米收了160萬斤,效益也是40多萬元。魏建華説,“在使用農機裝備和病蟲害防治方面,我們將更多采用社會化服務。目前,我們還在為自家大米申請品牌,希望能提高種植效益。”

  當前在南京市,像魏宏鐘這樣採用全託管模式,或者是半託管模式,騰出手來抓效益的農戶越來越多。作為全市最大的植保企業,南京艾津植保有限公司總經理胡瑞介紹,2018年該公司的服務面積為15萬畝,比上一年度增加2萬畝,“以水稻為例,在耕、種、防、收四個環節,目前的農機裝備和各項技術都很成熟,服務價格也較為合理。”胡瑞認為,從理論上講,如果一個大學生畢業後返鄉,即使“抄著雙手”也能把田種好,只要他能開發相應的配套資源,也可以成功創業。

  隨著南京邁入推動農業農村高品質發展的新階段,農業生産社會化服務是助力現代農業提質增效的重要途徑。南京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以專業化、市場化的生産服務替代一家一戶的個體勞動,能夠大幅提高勞動生産率,解放農村勞動力,有效解決“誰來種地”“如何種地”的問題,確保糧食生産安全;同時,還能夠強化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推動傳統小農戶向現代小農戶轉變,更多分享現代農業産業鏈和價值鏈延伸的增值收益。(南京日報 記者 李都)

編輯: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