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昨天是“國際社工日”,請隨記者走近專業社工——他們,把“平凡”做成“專業”
3月19日是國際社工日,南京市公益創投協會來到莫愁湖街道,為9位10年前入行的社工舉辦一場特殊的分享會。他們的成長,見證社會工作的職業化道路,也見證社區治理的創新發展,他們忙碌的身影是全省5.57萬持證社工的一個縮影。
“六尖”社工這樣煉成
南京市公益創投協會負責人常建東表示,10年來,我國專業社會工作經歷從無到有,從“社區大媽”到專業化、職業化隊伍的歷程。2009年,南京首次公開招聘1000名大學生社工充實到社區崗位一線。十年大浪淘沙,很多人因為工資少、事情多、社會認同度低而離開,但也有人選擇了堅守。
據統計,最初這1000名大學生社工,最終有300多人留了下來。如今,他們是南京各大社區和社會組織的骨幹力量。在他們的帶領下,很多社區探索出全新的治理方式。呂歡就是其中一員,如今她已成為莫愁湖街道文體社區黨委書記。
“剛考進來時,很多居民都表示懷疑,一個小姑娘在社區能幹啥?”呂歡回憶説,她曾逐個走訪360位社區黨員,耐心傾聽他們的意見和想法。她發現,小區停車問題是社區矛盾最突出的部分。她和同事們一一走訪,爭取到多數居民的支持,成功在4個老舊小區實現停車管理的規範化。專心做好社區的平凡小事,呂歡被民政部授予“最美社工”榮譽稱號。
專業社工,有專業方法。做一名眼尖、耳尖、舌尖、筆尖、腳尖、心尖的“六尖”社工,成為老社工李鴻運的志向。在社區這10年裏,他從事過低保、房保、計生、綜治、城管、黨建等各個條口的社會工作。“一開始,我是一無所知的‘小白’,如今,居民諮詢任何問題,我都能給出回答,遇到緊急情況也能有條不紊地處理。”李鴻運的這份自信,是靠雙腳跑出來、用心琢磨出來的。
“鶯歌苑的下水道,我帶人晚上加班疏通過;明園社區的黨員微信群是我推動建立的;內秦淮河防汛值班,我夜裏參與過;福園路命名,是我寫信申請下來的;門口黃色禁停線,是我中午加班帶領工人畫好的……”李鴻運將這些年的工作日常一一道來。“常敲千家門,常理千家難”,他確實做到了。
12%的持證專業社工在江蘇
近幾年,全國社工考試報名人數接連突破20萬、30萬和40萬數量級,目前全國有44萬人考取專業社工資格證,其中12%在江蘇。全國已成立社會工作服務機構7500多家,其中16%在江蘇。
南京師範大學教授白友濤感慨道,這10年,不僅社工人數激增,社工待遇和社會地位也發生巨變。1993年,南師大首開社工專業,第一屆畢業生們不知道該去哪找工作。2009年,南京市首創統招大學生社工,社工人才迎來春天。2012年,公益創投興起,一大批社會組織發展起來,社工又找到新的用武之地。2015年起,“社會工作”連續四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意味著社會工作已成為國家社會建設的重要部署之一。
社會工作的內涵和外延也在不斷擴大。南京市建鄴區民政局局長劉天鵬認為,社工做的雖是點滴小事,帶來的影響卻是巨大的。社會救助、兒童保護、災後服務、禁毒戒毒、脫貧攻堅等領域,離不開專業社工的參與。要想把更有溫度的服務送到每一個被需要的角落,必須依靠廣大一線社工。
社工待遇逐年提升
隨著社會需求日益多元,全省2萬多個城鄉社區社會治理的難度也會越來越大。過去社工是憑經驗辦事,今後更多地要憑專業技術,就像教師、律師、醫生一樣。
“十三五”期間,江蘇每萬人要擁有持證專業社工7人,所以缺口仍然很大。去年,人社部和民政部頒發《高級社會工作師評價辦法》,至此我國正式建立初、中、高級相銜接的社工職業水準評價制度,有力推進社工職業化進程。民政部門還將配合教育部支持全國近500所高校,通過學歷學位教育每年培養4萬名社工專業畢業生。
各地也在探索,從戶籍、住房保障、創業資助等方面給予社工人才更多激勵。南京大廠街道提出,打破社工晉陞通道“天花板”,能力強、素質高的社工可以晉陞到街道,擔任副科長、科長。南京市還出臺政策,首次明確社區社工待遇底線,城市社區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報酬不低於上一年全市城鎮非私營單位從業人員平均工資水準。按照南京市相關工資標準,他們的年薪將不低於9.8萬元。常州提出引進國內外知名社工督導,2年內購房的給予5萬-20萬元購房補貼政策。蘇州培養首批14名本土社工講師,優化社工高層次人才結構,社工的職業前景越來越被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