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奏響黃金水道“綠色交響曲”
南京日報  2019-04-02 09:35:32

  原標題:添綠補綠控污截污,全力做好長江生態環境保護 ——   南京奏響黃金水道“綠色交響曲”

  跨江而踞、擁江而興,南京是江蘇省內唯一跨江佈局城市。在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下,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被市委市政府提到了空前的新高度。

  全面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對各類排口進行全面排查,對長江岸線進行清理整治,加強沿線濕地管理、綠化提升、水源地和生物多樣性保護。今年我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要重點實施的十大項目裏,前三項都與長江生態保護有關。南京正全力為長江南京段繡上“綠飄帶”。

  添綠補綠:沿江造林今年完成5250畝

  大好春光植樹忙。江北新區、江寧、浦口、棲霞、六合、雨花臺等區,找準長江兩岸視覺效果較差和缺綠地段,選栽耐水濕的珍貴化、彩色化、效益化樹種,全力打造錯落有致、色彩豐富、四季有景的沿江防護林帶。

  八卦洲洲頭,一處船廠關閉拆遷後的約400畝地塊,正在開展濕地修復。“主要是水體修復和植樹造林。”棲霞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説,靠島內一側的水體,通過種植水生美人蕉、鳶尾、梭魚草等植物凈化水體;靠長江一側的江岸,則栽植中山杉、落羽杉、烏桕、海棠、櫻花等“三化”樹種,讓洲頭綠起來、美起來,“目前已完成三分之一進度,爭取6月初全面完成修復工作。”

  長江南京段長97公里,江中洲島眾多,總岸線長度約275公里,沿江防護林建設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市綠化園林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03年我市啟動“綠色南京”建設工程以來,營造長江沿岸和洲灘防護林8萬多畝,形成了特有的水源涵養保護林網和森林生態走廊,“通過植樹造林,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土壤侵蝕量顯著降低,為保障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2019年,新一輪沿江大規模植樹造林活動啟動,計劃全年完成綠化造林5250畝,缺綠斷帶的“綠飄帶”將從“虛線”變“實線”。 

  春天的二月蘭、秋天的粉黛亂子草,挺拔的池杉、婀娜的垂柳……江心洲大江側的濱江風光帶綠道,是南京迄今為止建設標準最高的綠道之一。配合長江岸線保護,江堤採用石籠與聯鎖塊護坡等生態技術,水下駁岸可供生物棲息,堤身可綠化、彩化。“經過五六年的努力,洲島江堤的水利設施已基本建成,綠道兩側生態景觀營造也完成了一半,目前正緊鑼密鼓地推進剩餘景觀項目建設。”中新生態科技島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景觀師余曉琨説。 

  南京市自2013年啟動濱江風光帶建設以來,截至目前已建成60公里生態綠道。其中,江南濱江綠道從長江三橋至長江二橋,串聯濱江公園、綠博園、寶船遺址公園、渡江勝利紀念館、幕府山等人文自然資源;江北濱江綠道從長江三橋至南鋼碼頭,串聯綠水灣濕地公園、青奧體育公園、浦口老火車站歷史風貌區等景點,把長江沿線環境打造成為生態自然風貌展示區和人文景觀集中展示區。下一步,南京市將繼續推進河西魚背段綠道維修,新建下關濱江商務區段綠道的驛站,並推進已建綠道驛站的功能配套。

  工業截污:沿江污染工業紛紛搬遷關停

  2018年12月1日,一隻“靴子”終於落地,位於南京西南部、北臨長江黃金水道的梅鋼首次明確搬遷時間表。政企雙方將爭取用10年時間,到2028年年底前,鋼鐵冶煉産能逐步遷出南京。未來梅鋼所在地將打造濱江通道,與已建成的建鄴、鼓樓段濱江風光帶相串聯。這是央企和地方政府以實際行動,堅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在南京的長江岸線兩側,不僅分佈著梅鋼、南鋼兩大鋼廠,還有四大重化工企業組團,對環境、資源和安全造成的壓力,需要“鐵腕”治理。為此,南京市全力落實“263”專項行動,對化工企業實施“四個一批”(關停一批、轉移一批、重組一批、升級一批)工程,對沿江重點工業片區進行佈局調整。2014年至2019年1月,沿江重點工業片區已累計搬遷關停中小工業企業近60家。

  為了江水更清,南京市還全面落實“河(湖)長制”“斷面長制”及主要入江河流水質與南京市領導責任掛鉤等制度,目前7條省控入江支流已全部達到江蘇省高品質發展考核要求。35條河道水環境提升項目已完工,8個重要水體水質提升工程正在加快建設。對南京197公里長江岸線的排污口排查即將啟動。

  生物保護: 可在市區見到江豚,全國唯一

  3月20日上午,南京三橋與五橋之間的江面上,成雙成對的江豚翻滾、跳躍、噴水,引起市民陣陣歡呼。南京是全國唯一可以在市區看到江豚的城市,這群小精靈就像生態“活指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南京生態優先轉型發展的成果。

  南京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西起江寧區新生洲,東至南京長江大橋,全長44.8公里。自2014年保護區設立以來,通過巡航巡護、科研監測、保護區生態環境修復及救助等系列措施,江豚數量有了持續增長。就連南京過江通道的建設,都得先“聽聽江豚的意見”:施工時會不會誤傷江豚?建成通車後産生的震動、噪音會不會影響江豚?……都要先進行專業論證。

  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規劃及政策中心主任于忠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開展生物多樣性就地保護上,將重點保護長江濕地震旦鴉雀、東方白鸛、長江大勝關長吻鮠銅魚、長江江豚等珍稀瀕危物種及其棲息環境,並在長江興隆洲—烏魚洲濱江濕地等區域設立省級自然保護區,積極推進新濟洲長江江豚保護中心建設,同時,實施經濟物種和珍稀瀕危物種增殖放流,每年放流長江土著魚類及珍稀物種數量不少於3000萬尾。

  除了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長江南京段沿線還分佈著新濟洲國家級濕地公園和綠水灣、八卦洲省級濕地公園。2018年,《南京市濕地保護規劃》出爐,濕地管理體系逐步完善。2019年南京市計劃在長江沿線再新建1個省級濕地公園和3個濕地保護小區,並修復部分江灘濕地。新濟洲國家濕地公園是中國第一個長江洲灘型國家濕地公園。為更好保護和涵養濕地生態,島上居民于2001年全部搬遷。今天的新濟洲,草木繁盛,鳥類棲息,生機勃勃,野趣盎然,生物多樣性明顯提高。在經濟發達的長江下游地區有這樣一個未開發的原生態洲島和完整典型的濕地生態系統樣本,難得而珍貴。堅持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按照“保護優先、科學修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原則,加大保護力度,南京為長江下游地區留下了一個“江中綠寶石”和“生態大寶庫”。

  2018年4月10日起,《南京市長江岸線保護辦法》正式施行。“加強濱江水源地保護、搶救性保護長江濕地、加強濱江生態網架建設、落實沿江生態紅線剛性管控等濱江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將成為《辦法》出臺後的環保重點任務之一。”于忠華説。

  一江清水,兩岸翠綠。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南京將進一步強化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理念,全流域、全方位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逐步構建起江湖關係和諧、流域水質優良、水土保持有效、生物種類多樣的長江流域生態安全新格局,確保長江碧水長流。(南京日報 記者 李 芳 馬 金)

編輯: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