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鹽城鹽都: 把人文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新華日報  2019-05-07 09:26:13

  原標題:五部淮劇精品頻獲戲劇大獎 鹽都: 把人文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4月15日,由鹽城市淮劇團創作演出的大型現代淮劇《送你過江》喜獲第七屆中國戲劇獎·曹禺劇本獎,成為鹽都文化跨越高原登高峰的又一扛鼎力作。20多年來,鹽都潛心打造,淮劇精品迭出,幾乎把中國戲劇界高層次獎項盡收囊中。

  以文化人,成風化俗。在鹽都區委十四屆六次全會上,區委書記吳本輝提出,聚力建設“一中心三高地”,鹽都爭當鹽城高品質發展排頭兵。精心打造作為“三高地”之一的“生態文旅高地”,推動紅色文化、淮劇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與旅遊業深度融合,將生態、人文優勢轉化為發展、富民優勢。

  打磨精品,登上更高領獎臺

  “那天下著滂沱大雨,劇院裏擠了千余人。兩個多小時的演出,掌聲一次次響起。”説起1月10日《送你過江》走進上海城市劇院演出時的盛況,鹽城市淮劇團團長、國家一級演奏員張正余記憶猶新。目前,這部戲已在全國各地上演60多場次。

  一艘船、一條江、一場戰役,一段感人肺腑的英雄禮讚,《送你過江》以渡江戰役為背景,呈現軍民堅定的革命信仰和人性的撞擊,以深刻思想性和曲折情節打動觀眾。“今年是渡江戰役勝利70週年,《送你過江》突破我們過去側重小人物、小事件、小製作的‘三小’創作模式,把這一偉大壯舉搬上淮劇舞臺,生動展現宏闊的時代風雲。”在張正余眼中,創作《送你過江》是劇團的一次成功轉型。

  融匯傳統文化和時代精神,鹽都淮劇創作演出不斷攀登藝術高峰,成為當地文化“皇冠”上最耀眼的一顆“明珠”。繼1995年淮劇《雞毛蒜皮》首次晉京,《十品村官》《半車老師》《菜籽花開》《送你過江》等先後在北京獻禮演出,相繼榮獲“五個一工程獎”、文華獎、中國戲劇梅花獎、中國戲曲現代戲突出貢獻獎、中國戲劇獎·曹禺劇本獎等高含金量獎項。

  “做強載體和品牌,兼具傳統美和時代感,鹽都文化各方聚力,多點開花,獲得蘇北首家‘中國曲藝之鄉’、中國戲曲現代戲創作基地等‘金字招牌’,涌現出陳明、蔣宏貴、王書龍、徐紅珠、程紅、王雷等一大批優秀文藝工作者。”鹽都區文廣旅局局長倪自強説。

  深耕本土,擦亮特色名片

  2018年10月,孔尚任暨鹽都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在鹽城召開。“這是首個‘孔尚任與鹽都’全國性學術研討活動。”鹽都區龍岡鎮文化廣電服務中心主任顧仁洋説。康熙二十六年,淮河決口,時任國子監博士的孔尚任奉命治水,歷時4年,其間不斷豐富傳奇劇本《桃花扇》的創作構思。為加強對這段人文歷史的挖掘與研究,鹽都在龍岡鎮成立了孔尚任研究會。

  “現在我們正在琢磨《鶴魂》——一部以我國首位環保烈士徐秀娟事跡為題材的現代淮劇,講述發生在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的一段感人故事。”張正余告訴新華日報記者。

  深挖鹽城歷史文化,重視對紅色歷史、文化名人的研究、推介和宣傳,做足“文化+旅遊”文章,鹽都積極打造胡喬木紀念館、“東晉古城”等一張張彰顯地方特色文化底蘊的城市名片,進一步優化文旅生態。

  大主題抓得住,貼近現實生活的本土題材同樣表達得酣暢淋漓。以誠信為主題的《半車老師》、以道德為主題的《菜籽花開》等作品接地氣,贏得觀眾共鳴。幾年前《雞毛蒜皮》在淮安演出,一位司法助理看完後特地跑來對劇組人員説:“寫得好,演得也好,我們整天處理的不就是這些雞毛蒜皮!”

  藝術傳承,滋養文化土壤

  10對風華正茂的梁山伯與祝英臺同臺演繹《十八相送》該是怎樣的效果?4月30日,鹽城市淮劇團20名青年演員這一亮相讓觀眾驚嘆。“一大批老藝術家撐起‘四梁八柱’,更多的新生力量正拔節成長。”鹽都區文廣旅局副局長張治中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産,淮劇的根脈不能斷。鹽城市淮劇團目前有30名年輕學員,每天清晨6點半練功、8點半排練,接受準軍事化管理和訓練。

  人才、理念、工作方法、體制機制,鹽都全方位為藝術傳承創造條件。一直被淮劇“魔力”所吸引、堅持寫戲的鹽都區文廣旅局劇目室主任曾漢才坦言:“這些年,鹽都出臺了不少政策,專門設立政府文藝獎等獎項,不斷造濃藝術創作氛圍,激勵大家堅守創作一線。”如今,在鹽都基層鄉鎮,仍有一大批淮劇創作愛好者。

  “文化的活力永遠在年輕人,要有年輕的演員,更離不開年輕的觀眾。只要有一人走進劇場,戲劇就有存在的理由。”鹽都區文廣旅局副局長邵秀華説。

  “除每週一閉館,群藝館每天都會安排京劇、淮劇或歌舞表演,很多上了年紀的市民願意一下午呆在這裡。”鹽都區群藝館館長李鶯歌説。這兩年,鹽都文化部門每年組織送戲下鄉500多場,是鹽城市下達任務數的十倍,專業演員“送”去精品節目,深受人們歡迎。(新華日報 記者 卞小燕)

編輯: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