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暖心故事 感受“中國速度”背後的力量
新華日報  2020-02-14 11:05:48

  原標題:暖心故事,帶你感受“中國速度”背後的力量

(要聞 三吳大地南京 移動版)暖心故事 感受“中國速度”背後的力量

  那是佈滿污泥的手,浸透汗水的肩,清澈堅定的眼,善良勇敢的心。他們沒有鋼鐵之軀,卻力頂千鈞,他們沒有豪言壯語,卻埋頭苦幹。這裡沒有基建狂魔,只有中國力量。

  當前,中建安裝參建的武漢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已相繼交付使用,面對疫情,中建安裝集團力量火線集結,衝到前沿、戰在“疫”線,他們的武漢戰“疫”將暫告段落。在這場與疫情的生死競速背後,是付出艱辛和力量的建設者們,他們不計報酬、不捨晝夜、臨危受命,奔赴最艱苦、最勞累、最危險的前線,鑄造起防疫的新堡壘,他們是這個時代的平凡英雄!今天,讓我們走進“中國速度”背後的故事。

  劉旭:我不累,睡一會就好

  2月11日上午,王軍盛的一條朋友圈獲得了無數點讚。通宵戰鬥了28小時的勞務工人劉旭在現場睡著了,“他們不是網紅,不善表達,卻是最能吃苦的人,現場通風、水電沒有不能幹的,他們是最可愛的人,我為這些工人兄弟們驕傲。”王軍盛滿是感慨。提起劉旭,現場的管理人員無不對他豎起大拇指,他自己卻總説,“沒什麼,盡心盡力是應該的。”32歲的劉旭是湖北黃梅縣人,和中建安裝大部隊一起第一批到達雷神山建設現場通宵奮戰後的第二天便轉戰火神山支援,在火神山交付後又回到雷神山繼續幫忙收尾工作。

  在火神山項目,有多年施工經驗的他是羅文浩的得力助手。“我參建過不少工程,像這麼緊急的還是頭一次。”工期緊急、勞務資源短缺,召集的勞務隊伍不一定專業對口,為確保施工品質,施工前他都要和每一個工人充分交底,從講解圖紙、人員調度到工作面交接,每一個環節不容有疏漏。現場施工面積大,大量物資要靠工人自己抬,“搬運一次來回就四五百米,一天幾萬步是家常便飯。”劉旭輕描淡寫地説。

  火神山施工期間,趕上了幾次大雨,大家冒雨施工的情景讓他記憶深刻。“下雨路不好走,要把褲子和鞋擰幹才能繼續作業。雨天濕腳、晴天汗腳,雙腳經常被泡白。”提起工作的辛苦,他笑笑道,“怕累我就不會來這裡啦!我們這幫兄弟能來現場,就是希望醫院能夠早日建成,再辛苦也值得!”

  顧建兵:全程作戰的“指揮員”

  指揮班組、物資調配、後勤支持……中建安裝北京公司黨總支書記顧建兵既是指揮員又是戰鬥員,總是將管理進行到細節末梢。淩晨一兩點進行現場巡視,全面檢查施工品質,回到住處再進行次日的工作分配,淩晨四點顧建兵才能入睡。3個小時後他又準時出現在施工現場,指導勞務班組做交接,對安裝工具、技術、工作面進行週到安排。白天工作面全面鋪開,協調工作量巨大,夜以繼日的工作強度,使得顧建兵的聲音始終沙啞著。

  突如其來的建設任務也帶了不少難題。醫院建設需要人手,更急需建築輔材的供應,他四處求助和動員,幾家合作的勞務公司立即給予支持,武漢建材市場的供應商們也主動以最低價供應建築輔材,顧建兵還收到了供應商捐贈的橡塑保溫材料。中建安裝各分公司也積極響應,短短兩天內,9家兄弟單位火速支援了近30名管理人員和300余名勞務工人。就這樣,一天內,所有的建築輔材全部到齊,人員全部就位,解了燃眉之急。

  搶工的關鍵時期,全員幾乎通宵作戰,顧建兵一邊要安排好生産進度和安全品質,一邊還要和勞務班子時刻保持溝通,緩解人員連日來的疲憊情緒,調動工人的積極性。建設中,由於病房內施工空間狹小,顧建兵帶領團隊就地取材,在現場開闢了小型加工區域,對水管進行提前預製加工,有效提升了施工效率。

  “火雷”醫院已陸續交付使用,此刻的顧建兵又繼續奔走在組織人員撤場、隔離及醫院後期調試維保工作中。“能圓滿完成國家和人民交辦的任務,早日讓病人得到救治,我們苦點累點都不算什麼!”顧建兵説。

  余俊朝:熱心腸的“包工頭”

  今年50歲老黨員余俊朝,是中建安裝合作勞務公司一六八建設工程公司的負責人。1月27日下午接到援建號召後,余俊朝立即與公司11名班子成員全部抵達現場。“不少工人主動請纓參戰,很快一支83人的勞務隊伍在雷神山現場火速集結。”余俊朝非常感動,大家放棄了團聚的機會赴漢支援建設,這讓他更加堅定了幹好項目的信心。

  余俊朝和他的團隊都是熱心腸,在剛進場還未被分配施工任務時,就主動幫助其他建設者搬運後勤物資,進場第一天就通宵12小時完成了敷設排水管道和“兩布一膜”的施工任務。建設期間,余俊朝更是帶領團隊連續通宵作戰,最忙的時候每天僅休息2小時,高標準完成雷神山2區15樓、16樓,A區6樓通風和排水工作任務,贏得了大家的稱讚。

責編: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