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宜興打造精緻美顏 全力扮靚“美麗江蘇”
新華日報  2020-08-21 09:36:00

宜興打造精緻美顏 全力扮靚“美麗江蘇”

  宜興,三山兩水五分田,三氿穿城似珍珠,48公里太湖岸線風光旖旎,20萬畝竹海鬱鬱蔥蔥,7.5萬畝茶洲連綿不絕,擁有我省乃至長三角最優越的山水資源、生態稟賦。作為全省首批生態保護引領區建設試點,宜興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生態宜居、生態惠民”價值導向,不斷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宜居生活的嚮往。

  近年來,作為環太湖地區有著厚實産業基礎、獨特旅遊資源、廣闊發展前景的陶都宜興,確立了“打造環境治理樣板區、綠色發展示範區、生態宜居典範區、制度創新先行區”的定位,在生態保護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互促並進上大膽探索、先行先試,加快走出一條環境優化增長、生態促進轉型的發展路徑,在成功創建國家級生態示範市、全國文明城市、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的基礎上,2020年又被確定為全省4個縣級美麗宜居城市建設綜合試點之一,全力建設長三角最佳生態宜居城、最美生活“後花園”。

  以科學規劃構建秀美城市形態

  宜興地處太湖之濱,圩區、瀆區、山區地貌多樣,生態、生産、生活功能相對均衡,山水相依、田園廣袤、村莊連片,在城市形態塑造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

  為此,宜興堅持突出規劃引領,高標準推進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持續優化“週邊生態保護圈、北部産業集聚帶、中部城市生活帶、南部生態旅遊帶”的空間佈局,加強經濟社會發展、城鄉建設、土地利用、環境保護等規劃有機銜接,真正把城市作為最大景區、把生態作為最美景觀來打造,塑造了“山在城中、城在水中、人在園中”的城市形態。

  宜興堅持強化空間管控,把生態保護要求擺在首位,主動做好留白的文章,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省級生態空間管控區域、太湖一級保護區面積分別佔到市域面積的15.15%、36.31%、26.75%,保護比例居全省最前列,土地開發強度只有20%、遠低於蘇南兄弟縣市,為塑造自然協調、更具品質的城市風貌留足了空間。

  宜興堅持合理保護開發,樹牢“先有規劃、再有項目”的導向,依託南部山區的自然肌理、東部瀆區的太湖綜合治理工程,全力打造宜興國際旅遊度假區、雅達健康生態産業園、大拈花灣等重大旅遊項目;同時,秉持“市域即景區”的理念,促進多規合一、整合旅遊資源,實質化運作國家級旅遊度假區——陽羨生態旅遊度假區,積極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努力打造最美宜居城市、長三角重要旅遊目的地。

  以環境整治擦亮綠色生態底色

  秀美生態、宜居宜遊,是宜興人民最引以為豪的民生福祉,不負綠水青山、下好“山水”大棋,更是宜興各級黨委政府的職責使命。為此,宜興緊扣全省生態保護引領區定位,突出治水、治氣、治固廢等重點,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治水上突出水岸聯動,堅決扛起治太政治責任,把控源截污作為重中之重,與央企北控集團合作、以PPP模式實施總投資50多億元的控源截污工程,實施近3年來,已完成投資約31億元,新建污水管網約1100公里,治理約1500個村莊,今年底將實現村莊污水治理覆蓋率80%以上、太湖一級保護區治理全覆蓋。同時,全力抓好太湖安全度夏應急防控,統籌推進河道清淤、生態修復、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不折不扣完成省市太湖治理目標任務,始終實現“兩個確保”,2020年上半年18個國省考斷面達標率為88.9%、優Ⅲ率為72.2%。下一步,宜興將開展城市岸線生態化改造,加快推進太湖聚泥成島、濕地建設,以及竺山圩退圩還湖工程,積極融入環太湖生態圈建設,努力為建設世界級生態湖區作出宜興貢獻。

  治氣上突出系統施策,全力做好化工企業退出、“散亂污”企業整治等工作,近三年關停化工企業300多家、整治“散亂污”企業3200多家;深入推進藍天保衛戰兩年行動計劃,累計削減煤炭消費總量59萬噸,推動一重要熱電企業停運、年減煤量達44萬噸;持續開展重點行業VOCs專項治理,進一步強化臭氧污染管控,195項重點大氣治理工程完成進度45.6%。1月-7月,宜興PM_2.5平均濃度為30.8微克/立方米;空氣優良率為81.2%,走在全省前列。

  治固廢上突出完善體系,推動停滯7年的光大垃圾焚燒發電二期項目建成投運,垃圾日處理規模由500噸提升到1700噸,困擾多年的生活垃圾出路問題得到徹底解決;加快推進6萬噸/年水泥窯協同處置、1.3萬噸/年危廢焚燒、2000噸/年醫療垃圾處置、100噸/天餐廚垃圾處置等項目,抓緊規劃循環産業園,覆蓋城鄉生活垃圾、醫療垃圾、建築垃圾等全種類,以及垃圾分類、收運、處置全流程的固廢處置體系加速形成,到2020年底,危廢年處置能力可達13.9萬噸。下一步,宜興將推動開展能源梯級利用、廢水循環使用、固廢綜合利用,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雙贏。

  以城鄉統籌補齊人居環境短板

  城市之美在於城鄉統籌、內外兼修。宜興城市功能相對完備、基礎設施比較完善、城市形象現代大氣;同時,作為蘇南最大的縣域農業板塊,宜興鄉村環境稟賦優越、底子較好,也有很大的塑造空間和提升潛力。為此,宜興堅持城鄉統籌發展、環境一體改善,不斷展現宜居文明的城鄉面貌。

  在城市建管領域,一方面,保持城市建設有序更新;另一方面,堅持建管並舉,用繡花功夫優化城市管理、提升功能品質。以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和長效管理為抓手,以交通停車秩序、背街小巷環境、社區小區管理等為重點,持續開展專項整治提升行動,不斷提升城市文明程度,2017年創成全國文明城市,2019年在全省63個縣市區文明城市測評中位列第二;紮實開展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十四五”期間對城區100多個小區進行全覆蓋改造提升,計劃于2022年前完成26個被撤並老集鎮新一輪改造提升,補齊城鄉結合部基礎設施短板;有序推進城市防洪體系建設,在2020年防汛中,城市防洪基礎設施有力保障了城市安全、群眾安全;積極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歷史街區、文物遺跡、名人故居等保護力度進一步加大,城市公園體系加快完善,市民擁有更多宜居生活空間。

  在鄉村振興領域,以“一推三治五化”專項行動為抓手,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積極創建“美麗鄉村”,累計投入資金55.8億元,14個村獲評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綜合示範村,2個村莊創成省級特色田園鄉村;有序推進農房建設試點,20個試點村累計竣工交付戶數走在無錫前列;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為牽引,大力開展“文明鄉風沐農家”“一村一品”、修訂村規民約、移風易俗“宜八條”等活動,挖掘村史村情、提煉村莊文化、弘揚文明風尚,真正讓宜興的農村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在建設“美麗江蘇”的大局中,宜興正全力打造全省生態保護引領區、美麗宜居城市、美麗田園鄉村,加快展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現實圖景,為“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責編:路晶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