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門開發區:扛起“半壁江山” 高品質發展當先鋒
新華日報  2020-09-21 09:18:49

  原標題:力爭“十四五”挺進國家級開發區四十強 海門開發區:扛起“半壁江山”,高品質發展當先鋒

海門開發區:扛起“半壁江山” 高品質發展當先鋒

海門開發區:扛起“半壁江山” 高品質發展當先鋒

海門開發區:扛起“半壁江山” 高品質發展當先鋒

海門開發區:扛起“半壁江山” 高品質發展當先鋒

海門開發區:扛起“半壁江山” 高品質發展當先鋒

海門開發區:扛起“半壁江山” 高品質發展當先鋒

海門開發區:扛起“半壁江山” 高品質發展當先鋒

海門開發區:扛起“半壁江山” 高品質發展當先鋒

海門開發區:扛起“半壁江山” 高品質發展當先鋒

海門開發區:扛起“半壁江山” 高品質發展當先鋒

海門開發區:扛起“半壁江山” 高品質發展當先鋒

  7月26日,海門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與勝宏科技公司簽訂多層高密度印製線路板産業項目發展協議。身為海門經濟發展主陣地,開發區以總投資100億元的先進製造業項目落地作為兩天后海門撤市設區的獻禮,再合適不過。

  “發揮經濟發展主陣地、招商引資主力軍、項目建設排頭兵作用,切實扛起全區‘半壁江山’,奮力當好海門高品質發展的開路先鋒。”8月8日,南通市海門區委十四屆十次全會上,區委書記陳勇對海門開發區提出了新要求。這既是對開發區委以重任,也對其未來發展寄予厚望。

  “開發區一定不負所托、奮勇爭先!”海門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海門開發區黨工委常務副書記沈旭東説,今年,海門開發區(海門街道)在南通地區率先完成“區街職能分設”,體制機制改革為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接下來,該區將緊扣“全省前十強、南通做標兵、海門當龍頭”目標,力爭3年內GDP、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應稅銷售、重大項目等主要經濟指標佔海門“半壁江山”,“十四五”期間挺進國家級開發區全國40強,為南通“過萬億”作出國家級開發區園區硬核擔當。

  聚焦主責主業,主力軍站穩主陣地

  抓經濟是開發區園區的主責主業。

  一般預算收入15.7億元,同比增長13.8%;工業應稅銷售274.33億元,同比增長20.8%;服務業應稅銷售144.5億元,同比增長23.2%;新增招商局郵輪等6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上半年,面對疫情考驗,海門開發區及時研究出臺促發展、穩外貿等政策措施,組織機關幹部駐點服務園區企業,有力有序推進復工復産,較快穩住了經濟發展基本盤,為海門奪取“雙勝利”發揮“主力軍”作用。

  海門開發區創建於1992年,是江蘇首批省級開發區之一,2013年1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十三五”期間,海門開發區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江蘇省先進開發區”,為蘇中地區唯一一家獲此殊榮開發區。去年,在南通市省級以上開發園區高品質發展績效考核中,海門開發區獲評“第一等次”單位。目前,該區綜合實力位居國家級開發區全國第50位、全省第11位。

  項目建設成為開發區經濟高品質發展主旋律。作為海門經濟發展主陣地,開發區擁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900多家企業,包括世界500強、國字號等20余家龍頭骨幹企業。近年來,該區持續深耕項目建設,2016年至2019年,全區新開工超億元項目124個,超10億元重大項目18個。

  豪華郵輪製造項目列入2018年省級重大項目,國內首艘極地探險郵輪成功交付;現代建築産業園獲批“江蘇省建築産業現代化示範園區”;謇公湖科創中心被評為“江蘇省PPP示範項目”;足球小鎮入選江蘇省首批特色小鎮創建名單;通海港區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10萬標箱,成為南通歷史上首個吞吐量達到百萬量級的集裝箱港區……

  上半年,海門開發區在海門項目建設考核中,列園區組第一。豪華郵輪2號塢及鐳射車間等5個超10億元項目,金佳電梯等7個超億元項目開工建設;竣工工業項目14個,服務業項目3個,竣工率分別為38.9%和60%。

  産業是支撐經濟發展的核心和基礎。今年,海門開發區重點圍繞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做大做強優勢産業。

  ——聚焦海工裝備、智慧製造、現代建築、新一代信息技術等主導産業,打造並不斷壯大以招商局重工為代表的海工裝備産業集群,以路特利舉升機為代表的智慧製造産業集群,以海螺水泥為代表的現代建築産業集群,以通光集團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集群,確保年內實現工業應稅銷售67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240家,應稅銷售超50億元工業企業實現零的突破;

  ——整合全區服務業功能,發展總部經濟,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服務外包、研發設計、電子商務等生産性服務業,優化提升現代商貿、文體旅遊等生活性服務業,確保年內實現服務業應稅銷售350億元,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達到95家,創建南通市級以上服務業集聚區2家,培育納稅超5000萬元的主題特色樓宇2個。

  項目紛至遝來,主引擎轟出“推背感”

  項目是開發區園區經濟高品質發展主引擎。

  總投資200億元的招商局豪華郵輪項目,成為海門史上單體投資規模最大的産業項目;總投資1.5億美元的日本飛彈化粧品容器項目,成為落戶海門單體規模最大的日企項目……

  翻看海門開發區近年來項目成績單,一批接一批重大項目加速駛來,轟出開發區高品質發展“推背感”:2016至2019年,全區簽約超億元項目130個,其中,超10億元項目26個,超百億元項目1個,總投資近1000億元;今年上半年,全區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2個,總投資超500億元,其中,總投資超20億元以上項目6個。

  大項目、好項目接踵而至,得益於海門持續營造、不斷提升的營商環境。“建議先沿規劃道路中心線半幅施工”“我們查過,用地性質沒問題”……8月14日,園區項目辦、規劃建設局、行政審批局、國土分局等部門,就近期項目建設相關問題集中會辦研究。

  2020年,海門開發區創新出臺部門“集中會辦”例會制度,通過對重點問題、帶有普遍性問題定期會商、集中交辦,成為推進項目建設的“加速器”。截至目前,“集中會辦”例會制度共為開發區19家企業解決了40多個項目推進難題,讓企業吃下了“定心丸”。

  “招商引資不僅要招得來、還要留得住。沒有好的營商環境,別説招不來‘金鳳凰’,就是到手的‘金娃娃’也會跑掉。”沈旭東介紹,近年來,海門開發區積極打造“5Z服務品牌”,以“人人都是店小二、個個都是服務員”的態度推動重大項目落地達産。今年,該區將建立健全服務企業領導小組,完善領導掛鉤企業服務機制,推進副科職以上機關幹部掛鉤210家規上工業企業,把開發區打造成為海門營商環境先進示範區。

  項目落地,土地要素是先決條件。“區街職能分設,分工但不分家,為園區經濟發展保駕護航,街道責無旁貸。”海門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海門街道黨工委書記陳忠介紹,今年,街道在手新地塊達到18個,結轉地塊拆遷取得重大突破。下半年,海門街道將重點攻堅北京路西延、富三村企業周邊等地塊,加快騰地速度,全力保障項目用地。

  沒有大項目就沒有開發區高品質發展的未來。上半年,海門開發區集中力量精準招商,目前在手跟蹤超10億元項目信息45個、超50億元項目信息5個,包括3個超100億元項目信息。下半年,該區將主攻“中字號”“國字頭”“福布斯”企業和世界500強項目,力爭簽約10億元以上重特大項目不少於8個,其中50億元項目不少於2個、100億項目1個,形成重特大項目儲備不少於20個項目招引態勢。

  集聚“第一資源”,謇公湖涌動雙創潮

  科技創新是園區發展的不竭動力。

  “南通是建築大市,為我們成果轉化提供了沃土。”8月28日,領軍型創業人才項目祐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在海門開發區開門營業,公司負責人趙強表示,該公司將與龍信集團江蘇省智慧建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圍繞建築業信息化制定新標準、開發新課題。

  2020年,海門推出領軍型創業人才評審辦法,對落戶的高層次創業項目給予300萬元項目資助,對來海創業的博士、碩士5年內分別給予每月3000元、1500元生活補貼,為當地吸引高端人才營造了良好環境。

  海門開發區是海門創新創業熱土。盛夏,碧波瀲艷的謇公湖畔迎來一波追江趕海的腳步。7月17日,海門開發區創新創業環境推介會暨第二屆創客大賽在謇公湖科創中心啟幕,吸引開發區重點企業代表,上海、深圳、蘇州、無錫、常州等地專家教授、創業精英,以及科創平臺、創投機構、人才服務機構等約200多人參會,現場簽約多個科技型項目。

  海門開發區始終把科技人才作為發展之要、強區之基,近年來出臺《關於推進科技創新和人才發展的若干實施意見》以及“創業海門‘523’人才計劃”“人才新政10條”“人才強企10條”等30多個政策文件。

  謇公湖畔崛起人才高地。優厚的人才政策,優良的創新環境,優越的創業氛圍,吸引各路高端人才紛至遝來。目前,海門開發區圍繞豪華郵輪裝備製造、智慧製造、現代建築、電子信息、港口物流等産業,設立豪華郵輪裝備産業園、高新技術産業園、現代建築産業園、謇公湖科創園等特色載體平臺,落戶院士工作站2家、博士後工作站5家、研究生工作站9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家、省級眾創空間2家、省級重點實驗室1家、高新技術企業76家,吸引20多名國家頂尖人才以及國家、省級各類人才計劃資助對象90多人來此創新創業。

  充足的人才資源為開發區注入澎湃動力。“十三五”期間,海門開發區海新重工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京海禽業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招商局重工獲評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以及省唯一的“海洋工程裝備重點實驗室”,通光線纜獲評江蘇省省長品質獎,通光電子線纜、華爾康醫療獲評國家知識産權優勢企業;高新技術産業園被認定為中國産學研合作創新示範基地;全區新增有效發明專利485個,實施産學研項目130個。

  “人才在哪,希望就在哪;頂尖人才在哪,發展高地就在哪。”沈旭東介紹,下半年,謇公湖科創園將創新“載體平臺+項目公司+産業基金”運營模式,年內招引科技型企業不少於10家,確保科創中心入駐率超過50%,成功創建省級眾創空間,為開發區扛起“半壁江山”提供充足“智力支撐”。(新華日報 作者 賁騰 趙雲飛)

責編:路晶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