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發改委舉行的新聞發佈會顯示:當前中國經濟總體平穩、結構不斷優化,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諸多措施正在各個領域加緊發力,一批制約經濟轉型的體制機制障礙正在被打破。可以預見,改革的全面深入將帶來經濟環境的全面改善,未來中國經濟也將獲得更強的“新動力”。
去産能有序推進
近來,中國去産能進度始終是各界關注的焦點。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透露,8月下旬起10個督查組陸續赴各省區市,重點督查化解鋼鐵煤炭過剩産能有關政策貫徹落實情況;任務分解和進度落實情況;産能實際退出情況;職工安置情況;開展淘汰落後、違法違規項目清理等8個方面內容。
從目前反饋的信息來看,8月份去産能工作可總結為“四個明顯”,一是各地對去産能的思想認識明顯提高;二是責任壓力傳導明顯增強;三是政策保障措施明顯加強;四是産能退出速度明顯加快。目前,有的省已完成全年任務,有的省已完成全年任務的大部分,不過仍有一些省份進展緩慢,需進一步努力。
與此同時,針對各界較為關心的鋼鐵、煤炭價格上漲是否影響去庫存這一問題,趙辰昕表示,去産能的趨勢並不會因此改變,未來相關部門將通過拉網式全面普查、嚴控新增産能、違法違規項目清理、加大責任追究力度等諸多手段來使去産能工作落到實處。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指出,目前煤炭市場出現價格小幅回升是在去産能背景下實現的,仍存在較大的不穩定和不確定性。從長遠角度看,煤炭消費需求持續下降與産能過剩的矛盾依然存在,控總量、穩煤價的任務依然艱巨。因此,去産能的決心不能動搖。
降成本廣受好評
從全面實施營改增,到階段性降低基本養老保險企業繳費率;從降低工商業電氣價格,再到降低銀行刷卡手續費……一系列降成本“組合拳”的打出,也讓企業獲得了更多活力。
對於當前降成本的效果,趙辰昕在發佈會上透露:通過實施煤電聯動、推進電力直接交易等,每年可減少企業電費支出約1500億元;下調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每年可減輕企業負擔約430億元;清理規範涉企收費,每年則可為企業節約大致540億元。與此同時,數據亦顯示,今年1—7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83元,同比下降0.17元;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67%,同比則提高0.19個百分點。
降成本實惠多,企業界評價高。據國家信息中心對互聯網渠道中與降成本相關的30多萬條信息進行綜合分析顯示,降成本工作方案獲得近八成網民的肯定,被讚為“確定了清晰的思路、方法和路線圖”。其中,網民對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政策滿意度較高;對廣東、浙江、重慶、山東、江蘇出臺的政策評價較好。
趙辰昕説,未來發改委也將和有關部門、各地區一起,從加強降成本工作的組織協調、加強地方經驗做法總結和推廣、加強對重大政策問題的跟蹤研究等三大方面持續發力,針對公眾關注度較高、對企業成本影響較大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持續深入研究,豐富和完善政策儲備。
全體黨員幹部堅守紀律底線,堅決做到"12個嚴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