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新型坦克戰鬥射擊比武 炊事班長奪魁

2016-04-18 13:42:15|來源:解放軍報|編輯:杜軍帥

  戰爭年代,轉戰大江南北;和平時期,續寫連隊榮光。第13集團軍某團坦克二連傳承紅色血脈,苦練打贏本領——

  強軍路上,血性尖刀永不卷刃

  ■李通斌 黃騰飛 吳泰江

  4月上旬,筆者走進第13集團軍某團野外訓練場,正好趕上該團坦克二連組織坦克戰鬥射擊比武。裁判組一聲令下,數臺鐵甲戰車雷霆出擊,幾輪對決過後,中士趙慶能最終奪魁。令人沒想到的是,這名優勝炮長竟是連隊的炊事班長。

  “坦克二連的兵個個不簡單!”一營營長向筆者歷數二連殺出的“黑馬”:下士羅雲舉在師偵察比武中奪得狙擊課目單項第一,拿到跨專業冠軍;大學生列兵王延英,在新裝備人才定崗選拔中脫穎而出,成為全團最年輕的坦克車長……

  不僅人人有強項、個個有絕活,該連還以血性膽氣著稱,是響噹噹的“尖刀連”。一次戰備拉動,連長舒海峰的小腿不慎被尖利的鋼架劃出一道深可見骨的傷口。營長讓他立即回去休息,可他堅持隨隊參加演練。到達預定陣地後,他第一時間衝下車,傷口滲出的血將厚厚的繃帶浸透,可他依然堅持到裝備測試完畢,才被戰士架到衛生隊治療。

  “我們常説帶兵要帶出血性。如果自己像綿羊,怎麼能帶出有虎狼之氣的戰士?”舒海峰説,那次考核自己雖然遭了點罪,可全連士氣高漲,取得全團第一,官兵的戰鬥精神得到極大強化。

  今年野外駐訓前夕,團裏臨時接到上級賦予的新裝備重大軍事課目演示任務,準備時間只有兩天。儘管時間緊、任務重,該連黨支部還是主動請戰,連夜加班加點完成各項準備工作,最終以高標準的課目演示,得到現場觀摩的上級領導稱讚。

  “平時過得硬,關鍵時刻才能頂得上!”正在該連當兵蹲連的團長佟奎峰感嘆,真正讓坦克二連始終保持先進的,是他們時刻保持衝鋒的姿態、向戰鬥力提升聚焦用力的銳氣。

  一直以來,該連緊盯戰場需要不斷調整練兵視角:既注重米秒環的精確,又注重體能、技能、智慧的複合;既注重熟練掌握手中武器,又注重練指揮、練協同;既注重立足現有條件練精兵,又注重著眼未來戰爭謀發展。

  “在這個標杆連隊,爭先已成為一種性格。”團政委宋樹才帶筆者走進該連榮譽室,感受連隊的光榮歷史——

  坦克二連前身誕生於1938年7月,戰爭年代,他們轉戰大江南北,參加過上黨、淮海、渡江、保衛邊疆等戰役上百次,立下赫赫戰功,形成了“信念高於鋼鐵、作風勝似鋼鐵、技術硬過鋼鐵、團結緊如鋼鐵”的“鋼鐵精神”。

  18年前,該連由步兵分隊改編為裝甲分隊,人才、教材全是空白。為了早日“脫胎換骨”,全連官兵人人立下軍令狀,個個甘當小學生,憑著“尖刀永不卷刃”的勁頭,圓滿完成“華麗轉身”。

  兩年前,二連列裝某新型坦克,面對重重困難,全連官兵不等不靠,主動“突圍”,白天在新裝備訓練場上揮汗如雨,晚上加班加點學習專業理論知識。正是憑著這股勁,在當年高原野外駐訓中,官兵操作新型坦克首發命中,首開該型坦克成建制夜間戰鬥射擊先河。

  紅色基因融入血脈,續寫強軍興軍新篇。新時期,該連官兵把練兵場當戰場,在踐行強軍目標、爭當“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中不斷書寫新榮譽,連隊先後榮立集體二等功4次、三等功24次,連續多年被表彰為“基層建設標兵連隊”,被原成都軍區授予“基層建設模範連”榮譽稱號,被表彰為“全軍先進基層單位”。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