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反哺”解決二代機骨幹不足三代機人才積壓

2016-04-18 13:44:59|來源:解放軍報|編輯:杜軍帥

  西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師創新探索飛行員交流成才模式——

  藍天鷹陣蓄勢出擊

  ■孫 霖 本報特約記者 胡曉宇

  1

  試航藏北高原,亮劍東海前沿,奪魁空軍賽場……走進西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師,記者發現,這支身處西南腹地的飛行部隊,近幾年屢獲佳績,戰鬥力快速提升,創造多項空軍高原飛行史上的“首次”。

  “一流”的底氣源自哪?人才!

  “人才是強軍之本。”該師領導説,“我們聚焦強軍目標培養人才,飛行員群體成長邁入良性發展軌道,為戰鬥力提升提供了可靠支撐。”

  然而,就在幾年前,該師兩度遭遇“滑鐵盧”——

  那年,師三代機團首次參加空軍體系對抗。參戰的有不少40歲以上飛行員,理念與技術趨於保守,面對複雜戰場,他們像日常訓練一樣“按流程飛”,被對手輕鬆“獵殺”。

  一年之後,二代機團參加空軍突防突擊考核,參賽的大都是剛完成改裝的新飛行員,因保安全提升飛行最低高度,編隊成了地面火力網的“活靶子”……

  兩個團隊,兩次失敗,原因均指向飛行員結構層次!

  師黨委調查發現,因三代機飛行員必須從二代機部隊選拔培養,“單向輸出”造成人才“洼地”——

  二代機團長期輸出優秀飛行員,骨幹力量出現較大缺口,戰鬥力生成受到制約;三代機團人才積壓,一些年輕飛行員錯過成長“黃金時期”……

  怎麼辦?一個大膽設想浮出水面:能否讓部分三代機飛行尖子回二代機部隊任職,實現人才回流“反哺”,循環交流打通人才培養“梗阻”,推進戰鬥力提升。

  2

  一項新的機制,從初試到完善,免不了有坎坷。作為首批“反哺”飛行員,于濤感觸良多。

  “從三代機訓練尖子到二代機大隊大隊長,改變的不僅僅是裝備,更是職責和觀念。”于濤把每個知識點、風險點一招一式掰開向新飛行員耐心講解。半年後,他所帶的新飛行員全部順利改裝。

  “反哺”一年後,他隨該團參加空軍突防突擊競賽考核,奪得個人第三的佳績,團隊更以突擊第一、突防第二的好成績,走在了空軍二代機部隊前列。

  隨後,該師科學把控節奏,又先後遴選10余名飛行尖子“反哺”二代機團,不斷探索完善機制——

  選哪些人“反哺”?每年一季度,軍訓和幹部部門共同研究,圍繞考核成績、發展潛力等“四項指標”,按照計劃控制、機關考核等程式,精心挑選二代機和三代機骨幹飛行員。這些飛行員熟悉兩型戰機組訓方法,崗位變化調整適應能力強。

  “探索難免有不盡如人意之處。”該師領導坦言,一天,一名“反哺”飛行員找到他,想參加空軍三代機對抗空戰競賽性考核。“反哺”飛行員在二代機團都是“挑大梁”的,怎能説走就走?

  目前,該師已形成初步解決思路:讓部分“反哺”飛行員經過鍛鍊再次回到三代機團,使人才資源進一步流通;給予“反哺”飛行員三代機年度訓練指標,以保持技術優勢。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