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新裝甲車配神器 大大降低火控系統故障率

2016-04-25 13:42:13|來源:中國軍網|編輯:鄧晨曦

  原標題:走進改革考場心裝打贏戰場

  4月15日,陸軍第12集團軍某旅裝步一營野外訓練場上,競技比拼異常激烈。最終,裝步一連班長潘思軍不僅打破了“遠距離精度射擊”課目訓練紀錄,還帶領全班勇拔頭籌。

  “教育煥發的熱情,點燃了官兵練兵備戰的激情。”該旅領導介紹説,他們聚焦強軍目標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激勵官兵投身改革見行動、快速轉型當先鋒,部隊上下演繹出一幅幅龍騰虎躍的練兵圖景。

  適應新變化,直面新挑戰

  “不出錯也不出彩,是推進改革強軍的思想之弊。”主題教育活動中,這個旅黨委分析認為,思維跟不上改革的步伐,轉型就難以乘上改革的“高鐵”。他們圍繞“面對指揮體制改革,怎麼看、怎麼辦”“站在歷史新起點,如何做到思想領先”等話題,組織官兵展開討論,從機關到基層,人人查找制約改革的棘手問題,逐一把脈、會診剖析,清理與新形勢新任務不合拍的慣性思維。

  “頭腦風暴”激蕩改革“考場”。他們組織旅、營、連三級軍事主官進行研討論證,按照滿足分隊實兵演練、重火器實彈射擊等需求,重新出臺的“信息化戰術訓練場改建方案”贏得官兵普遍認同。一名科長直言觸動很大:“這一舉動,在官兵心目中叫停的不只是一紙方案,更是對大家思想觀念的沖洗。”

  教育中,該旅積極適應改革需求,圍繞職能使命、運行機制、保障需求等部隊轉型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逐個研討論證,領導機關結合參加基層教育討論的時機,沉到末端摸排出影響戰鬥力建設的重難點問題,逐一對號認領,明確改進舉措。

  身處新戰場,更需新本領

  4月上旬,該旅裝甲指控系統操作骨幹集訓如火如荼展開。

  “學習掌握某新型裝甲車‘供電保護器’的安裝使用,是集訓的‘重頭戲’……”組織現地教學的旅參謀長孫博介紹,在該型裝甲車上使用這種裝置,能大大降低火控系統故障率。這一設備,正是由該旅保障部高級工程師喬志剛牽頭研製的。

  “他是官兵眼中一門心思鑽研打贏的幹部。”入伍20多年,喬志剛雖然經歷了3次部隊調整改革,兩次在行政崗位與技術崗位之間互換,但他幹一行,愛一行,每個崗位都幹得紮實、幹得精彩。

  一次演習中,兩輛裝甲車火控設備突發故障,儘管喬志剛帶領搶修分隊及時處理了險情,但他感到這個“隱患”不能小覷。演習歸來,他加班加點查資料、找癥結,多方聯繫院校和廠家,經常吃住在修理車間,經過半年多努力,硬是啃下了降低火控設備故障率這塊“硬骨頭”。

  在這個旅,像喬志剛這樣聚焦強軍目標、矢志精武強能的官兵不乏其人。教育中,他們以身邊典型為例,區分不同層次、不同崗位,梳理出“身邊好樣子一百例”,引導官兵對表學習,破除能力之庸、跳出本領之困。

  “身處改革新戰場,更需勝戰新本領。部隊每次調整改革,都給我們提供了精武強能的大舞臺……”喬志剛的“精武寄語”,成為激勵官兵投身改革、研戰謀戰的響亮口號。

  肩負新使命,當有新作為

  走進改革考場,心中更要裝著打贏戰場。主題教育活動中,該旅圍繞“改革當前,我們怎麼看、怎麼幹”“改革目的是什麼,消極怠戰危害誰”等話題展開討論,把教育主課堂融入備戰大課堂,通過重大任務牽引、攻關突破增效、實戰演訓提質等舉措,增強重難點問題解決實效,用打仗“尺子”丈量官兵投身改革步子。

  “單兵在班組編成內,以通過遠距離海上航渡、突擊上陸等階段,作為訓練初始條件……”記者在該旅軍官訓練中心看到,作訓科科長常大鵬對照“補差補弱補短補訓綱目”,為營連教練員講解要點。臺上講得認真透徹,台下聽得仔細明白。

  據了解,為了完成好對“綱目”的修訂,常大鵬帶領課題組人員加班加點,從計劃統籌到資料收集,從難點攻關到研究論證,精心編寫出一套涵蓋7項險難、易偏漏課目的訓練教案,使訓練由過去重數量型、基礎型向重技術型、實戰型轉變,提升了訓練針對性和有效性。

  肩頭有使命,腳下步履急。主題教育中,該旅官兵投身改革強軍、鑽戰謀戰的步伐鏗鏘,一批新戰法新訓法應運而生,一批強軍先鋒、改革尖兵如雨後春筍不斷涌現……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