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軍某旅組建10年來發射新型導彈20枚

2016-04-29 11:17:09|來源:解放軍報|編輯:王濤

  原標題:緊繃安全這根弦—— 解讀火箭軍某旅連續十年安全管理“零”事故奧秘

  10、3、34、20、0、1、6……

  這是一組看似尋常的數字,這是一項意義非凡的壯舉。

  火箭軍某旅組建10年來,歷經3次移防,先後執行戰役集訓、跨區演練、抗震救災等34項重大任務,發射新型導彈20枚,始終保持安全管理“零”事故的驕人紀錄,1次被評為全軍保密工作先進單位,6次被評為火箭軍安全穩定工作先進單位。近日,筆者走進該旅,探尋他們的安全管理之道。

  樹牢法治思維

  “經營黨委研究決定,取消下士崔全評功評獎資格。”去年底,該旅發射六營黨委作出的這一決定,讓不少官兵深受觸動。崔全各項工作表現優異,大家都認為他年終立功受獎是板上釘釘的事,孰料“煮熟的鴨子飛了”。

  原來,崔全為備戰旅專業大比武,向營裏借了幾本專業資料,可等到歸還時卻發現其中一本不翼而飛。後來,全營官兵翻箱倒櫃大半天,才在俱樂部文體活動箱中找到。“隨意丟放標有密級的專業資料,雖未造成失泄密,但仍存在安全隱患,必須嚴肅問責。”六營黨委嚴格依據旅《安全保密管理規定》,最終決定給予崔全“取消年終評功評獎資格”的處罰。這是該旅依法抓建、按規管理的一個縮影。

  該旅針對地處改革開放前沿、軍事鬥爭準備前沿的實際,注重在管思想抓教育上下功夫,採取每日飯前一問、每週例會一評、每月階段一考的形式,督促官兵學習掌握基礎性法規知識、增強安全觀念、樹牢法治意識。在此基礎上,該旅緊盯人、裝、槍、彈、密5個方面,研究制訂《部隊安全管理規定》《官兵日常行為規範》等規章制度,把安全管理與單位評先創優和官兵成長進步掛鉤,逐級簽訂《安全管理責任書》,用“責任鏈”破除“事故鏈”,形成安全管理靠法治、人人履職守法規的良好氛圍。

  強化系統思維

  “安全管理不是單行線,只有抓住時時、融入事事、貫穿處處,才能確保無盲區、無死角。”這是該旅黨委“一班人”的共識。該旅以成立安全風險評估小組為抓手,把安全管理融入戰備、訓練、工作和生活等方方面面,做到平時戰備排隱患、重大演訓搞評估、日常工作查問題、官兵生活抓苗頭,引導各級未動先防、一動就防、全程嚴防,確保每項行動都有安全監督、每個環節都有措施防範。

  去年夏,在該旅組織的一次夜間無預案裝備拉動中,司機鄭軍駕駛車輛通過一處彎道時未打轉向燈,這一細微疏漏被安全風險評估小組當場抓住。經過風險評估,小組認定鄭軍的行為存在安全隱患,隨即安排駕駛復訓。

  該旅還建立安全管理常態化機制,要求無論是執行重大任務還是組織日常演訓,每天各級都要組織幹部骨幹結合工作,對安全管理進行查短板、找不足;在基層各營連設立安全員,通過定期巡檢、隨機抽檢、交叉互檢等方式,對單位日常管理、軍事訓練等方面進行安全清查排查,動態講評通報、精準追責問責、限期整改落實,多措並舉密織“安全網”、牢築“安全墻”。

  激活創新思維

  為了常態抓好探親休假、看病住院和外學外訓等在外人員管理,該旅創新出臺“兩電一卡”制度,要求人員到達指定地點後電話報平安、人員外出要歸隊前電話報告買好的車次、填寫在外人員管理責任卡。同時,採取“點對點”的方式,指定聯繫管理責任人,要求在外人員做到進出營區有記錄、每週活動有反饋、突發情況有報告,確保“人在千里外、管理不斷線”。

  “部隊安全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只有緊跟新形勢、掌握新動態,積極轉變思想、主動創新手段,才能抓出成效、管住長遠。”該旅每週召開一次安全管理雙向講評會,基層官兵代表和機關科(室)以上領導圍繞安全管理工作,面對面點問題、找不足,集智攻關訂對策、群策群力解難題;創新開展“任務安全想在前”“我給機關提個醒”等活動,加強機關與基層之間的溝通交流,強化基層官兵參與部隊安全管理工作的“主人翁”意識,引導大家變“要我做”為“我要做”,立足本職保安全、主動作為抓安全,切實清除安全管理盲區死角,有效提升安全管理品質效益。

  近日,該旅計劃將部隊拉到複雜陌生地域展開實兵對抗演練。面對安全管理可能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該旅及時組織官兵開展“任務安全想在前”活動,很快就收集到“宿營地域排水溝要挖深挖寬”“梯隊行軍要嚴防超速”等30余條建議。

  (摘自《火箭兵報》3月30日 伍旭東蘇政肖航)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