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有國際聯演經歷官兵擔任聯訓“武教頭”(圖)
原標題:百名有國際聯演經歷官兵擔任聯訓“武教頭”(圖)
百名有國際聯演經歷官兵擔任聯訓“武教頭”
第四十一集團軍借他山之石提高聯合基礎訓練水準
該集團軍某旅曾參加國際聯演的幹部(右二)講解火力協同方法。
本報訊 特約記者歐陽治民、周鈺淞報道:引擎轟鳴,旋翼飛轉,一架直升機快速掠過樹梢。“對空中運動目標射擊,講究快、準、穩……”4月18日,第41集團軍某旅防空兵分隊訓練場,曾赴俄羅斯參加“防空戰鬥能手”國際軍事競賽的防空營導彈連十班班長萬保靜,為官兵講解示範超低空射擊要領。記者了解到,該集團軍有百餘名參加國際聯演的官兵擔任“武教頭”,他們分享的聯戰聯訓心得和外軍先進訓練理念,為部隊聯合訓練注入了新活力。
近年來,隨著我軍對外軍事交流範圍擴大、頻率增加,該集團軍很多官兵走出國門,亮相國際演兵場、揚威軍事競技場。僅2015年,他們就派官兵參加了“安全路線”國際軍事競賽、“科瓦裏-2015”中澳美聯合訓練等多場國際聯演聯訓。官兵通過與外軍手牽手演訓比賽、零距離交流溝通,既展示我軍官兵過硬素質和良好形象,又強化聯合思維,開闊眼界,積累了與不同國家軍隊和軍種聯合遂行任務的經驗,也從中發現了自身存在的一些短板弱項。
“國際聯演聯訓是我們研究聯合訓練的大課堂,官兵帶回來的好經驗、好做法,是開展聯合訓練的活教材。”該集團軍要求部隊發揮這些官兵的“酵母”作用,博採眾長補己之短,提高聯合訓練品質水準。他們遴選了百餘名參加過國際聯演聯訓的官兵擔任“武教頭”,邀請他們列席部隊黨委議訓會,聽取意見建議;將部分骨幹編入多維立體偵察、空地火力協同、戰場快速機動等課題攻關小組,破解聯訓難題;採取共同課目集中講、專業課目對口訓的方式,組織“武教頭”到訓練場傳經驗、教方法,變“獨家經驗”為“集體財富”,帶動和促進部隊聯合訓練。
記者在該集團軍某裝甲團看到,去年在“安全路線”國際軍事競賽中摘得多枚獎牌的工兵連六班班長馬樹軍,正結合赴俄參賽的經歷,給官兵傳授訓練心得:“按照傳統演習模式,工兵往往分散配屬到步坦分隊,專業素質較單一,我認為外軍合理編組配屬工兵分隊的做法值得借鑒。”連長馮業進告訴記者,他們採納馬樹軍建議組織道路、橋梁、地爆等多個小專業人員進行混合編組訓練,加大與步兵、裝甲兵、炮兵等兵種分隊的協同,有效提升了戰場保障能力。
據介紹,今年以來,該集團軍通過發揮百餘名參加過國際聯演聯訓官兵的作用,對聯合偵察預警、聯合指揮決策、聯合防空反導、聯合火力打擊等方面的重難點問題進行了研究。下步部隊展開實兵演習,他們還將借鑒國際聯演聯訓的好做法,對聯合作戰編組、聯合演習評估細則等進行完善,提高聯合訓練的品質效益。
觀訓快評
聯戰聯訓切忌坐井觀天
古今中外但凡高明的軍事家,都善於“外為己用”。戰國時代,趙國為防禦匈奴侵犯,武靈王胡服騎射雄踞一方;俄國彼得大帝為建強海軍,親自赴外國學習造船技術,成就一番功業。毛澤東同志在他的著作中也不乏研究和引用外軍作戰經驗的論述,如《論持久戰》就兩次提到法國拿破侖的戰例。
軍事領域向來是思想火花交流碰撞最為耀眼的地方,聯合訓練關於“聯”的特殊要求,決定了聯合訓練決不能閉門造車、坐井觀天。值得關注的是,有的官兵囿于習慣性思維,謹小慎微、顧慮重重,對我軍其他軍種或外軍的一些好經驗不敢學習、不願研究,導致眼界狹窄、思維固化,制約了聯合訓練層次的提高。
當前,世界軍事變革狂飆突起,我們在聯戰聯訓方面還有很多不足亟待解決,如聯合訓練法規條令不夠完備、聯合作戰指揮鏈尚未完全打通等。我們參與國際軍事交流活動,既要奪金牌、樹形象,還應“睜眼看世界”“動腦想問題”,促進聯戰聯訓水準提高。
開放交流實現進步,兼收並蓄羽翼漸豐。要適應現代戰爭聯合性、複雜性空前增強的實際,一個重要途徑就是虛心學習外軍經驗。只有善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豐富“聯”的對象、集成“聯”的平臺、研練“聯”的行動,我們的步子才能邁得更好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