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打響“衛星保衛戰” 已為太空項目投數百億
原標題:軍打響“衛星保衛戰” 已為太空項目投數百億
提升衛星抗打擊、抗干擾能力 構築“太空屏障” 演練太空戰
導讀
自1991年海灣戰爭以來,美國在軍事行動中日益依賴衛星,例如用衛星追蹤敵方、保障偏遠地帶地面人員通訊,以及用衛星定位系統給艦船、無人機、炸彈等提供導航。正如美軍一名軍事技術顧問所言,“離開衛星,美軍將被迫回到‘工業時期的戰爭’,那意味著更多的附帶損失。”
有鋻於此,更忌憚于俄羅斯等國空間技術和打擊能力的發展,美國媒體披露,美國國防部近年已投資220億美元,打響了“衛星保衛戰”,並且,用於“保衛衛星”的資金今後只會增不會減。
廣州日報訊 美國媒體9日報道,美國國防部近年已投資220億美元用於更好地保護衛星,增強其抗攻擊,抗干擾能力,今年還將額外追加50億美元,20億美元用於研究針對別國展開的空間攻擊行動。
衛星:“太空中最有價值的不動産”
要理解美國國防部的敏感,可以從2014年的一顆俄羅斯衛星説起。2014年,俄羅斯發射的一顆衛星從美俄兩國商業通訊衛星中間飛過,隨後與第三顆美國衛星擦身而過。衛星飛越的間隔距離雖然不足以引發碰撞,但已觸動了美國人的神經。
“萬一有一天,戰爭衝突從地球蔓延至太空,我們該怎麼辦?” 在當年的一次由美國國防部副部長羅伯特·沃克主持的高級別官員會議上,眾人提出了擔憂。
軍方主要有兩方面擔心:一是美國衛星遭別國導彈擊落;二是美國衛星遭別國發射的先進裝置“干擾信號”,造成美軍地面人員通訊中斷、美國導彈無法鎖定攻擊目標等。美軍的擔憂不無道理。自1991年海灣戰爭以來,美國在軍事行動中日益依賴衛星,例如用衛星追蹤敵方、保障偏遠地帶地面人員通訊,以及用衛星定位系統給艦船、無人機、炸彈等提供導航。多年來,借助先進的衛星技術,美軍取得了對潛在對手的極大優勢,嘗到甜頭的美軍於是向太空發射了越來越多的衛星。一名美國將軍稱,美方把衛星視為“太空中最有價值的不動産”。
時至今日,衛星導航技術不但應用於軍事領域,也日益滲透到民事領域,例如汽車導航、電視信號等均離不開衛星,就連銀行系統也利用全球定位系統記錄交易時間。
龐大、昂貴且易受攻擊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們把太空視為庇護所。因此,我們的很多衛星設備龐大、昂貴,能力極強,但也極易受攻擊”。 美國國防部副部長沃克説。
除了俄羅斯兩年前發射的“擦身而過”的衛星,據媒體已經披露出來的信息,朝鮮已經擁有干擾導航衛星的能力,伊朗也正忙於開發太空項目。此外,一些“暴力極端組織”也已能攔截衛星信號。
這一切的發展,令美國認為有必要提前防範潛在的“太空戰”。
由於美軍如今的軍事行動已嚴重依賴衛星,無論是精確制導、還是地面部隊通訊,都離不開衛星支持,“保衛衛星”的行動因而被置於優先地位。
“離開衛星,美軍將被迫回到‘工業時期的戰爭’。回頭看看二戰,沒有精確打擊導彈,沒有聰明炸彈……那意味著更高的傷亡,更多的附帶損失。我們不想再打那樣的戰爭,那已不是美國今天的作戰方式。”美軍技術顧問布萊恩·威登説。
五步行動“保衛衛星”
美國國防部認為,“保衛衛星”刻不容緩。2014年的那次國防部會議決定,以“保衛衛星”為核心的太空戰略全面鋪開。
據報道,國防部已為這些太空項目投入220億美元,今年還將額外追加50億美元。
儘管這些太空項目都屬於絕密級別,但從軍方高層的談論與媒體的報道中,我們還是能整理出5大方面的行動:
1.成立聯合太空作戰中心,派遣“太空顧問”。美軍新成立的聯合太空作戰中心位於加州的范登堡空軍基地。儘管投入運營僅6個月,作戰中心已經開始就各種假定“太空戰爭”情形展開測試,著手加強當前弱項。此外,美國國防部還為空軍司令配備了一名“太空顧問”。“太空顧問”和太空作戰中心都有助於打破美軍內部的壁壘障礙,把太空項目的內部溝通做得更好。
2.開發增強衛星抗打擊能力,抗干擾能力的新技術。在“太空攻擊戰”中,敵對方可能會“蒙蔽”衛星感測器,令衛星暫時“失明”;或發射“寄生衛星”附著在主衛星上搞破壞。一旦上述情況發生,士兵可能會被困在戰場上失去通訊,導彈則可能找不到目標。增強抗打擊抗干擾能力,就是為避免類似事件發生。
3.開發小型衛星群。鋻於老式衛星有龐大,易被瞄準的弱點,美軍準備開發併發射一種小型的衛星群,使它們更難被發現和打擊。
4.構築“太空屏障”。美軍正尋求構築一道“太空屏障”,以更準確地探測阻攔太空垃圾對衛星的撞擊和破壞。
5.主動打擊。在美國國防部今年新增的50億美元資金裏,就有20億美元用於“空間控制”,即針對別國展開的空間攻擊行動。儘管美國空軍航天司令部司令約翰·海滕拒絕透露項目的詳細情況,但據公開的報道可知,美軍早就具備擊落衛星的能力,他們曾在1985年派一架F-15戰鬥機發射導彈,擊落了一顆老舊的軍事觀測衛星。
“美國國防部近年來正在朝著正確的方向行進……衛星對我們太重要了。”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高級研究員埃爾布裏奇·科爾比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