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滾動>>正文

中越邊境掃雷老兵:曾僅憑剪刀排雷70余枚

2016-05-26 09:44:59|來源:雲南網|編輯:鄧晨曦

  原標題:中越邊境掃雷老兵:曾僅憑剪刀排雷70余枚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曾在中越邊境組織過兩次較大規模的排雷作業。此外,中越雙方還在勘定兩國陸地邊界期間,共同組織了較小規模的勘界排雷。但隨著沿邊地區的開放發展,“雷患”問題開始逐漸突出。11月3日,雲南省軍區掃雷指揮部組織進行中越邊境展開第三次較大規模排雷。這次排雷將徹底解決30多年前戰爭中遺留的中越邊境“雷患”問題,促進沿邊開發開放,拓寬“一帶一路”戰略通道,展示我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形象。而在這次排雷中,有許多參加過1998年甚至是1993年大規模排雷的老兵。12月7日的解放軍報刊文《終結南陲雷患進行時》,為這些老兵繪下素描。

  使命

  在勇於擔當中愈加榮光

  南陲雷患,祖國母親美麗體膚上一塊30餘年未被治愈的傷疤。今天,一次徹底的手術已開始實施。

  中越邊境掃雷老兵:曾僅憑剪刀排雷70余枚

穿戴新型裝備的官兵走向雷場

  11月3日,隨著“轟隆”一聲炮響,400余精兵挺進雷場,拉開了中越邊境第三次較大規模排雷的大幕。未來兩年,他們將在6個縣70余平方公里的雷場上,演繹一場與危險和死神較量的活劇。

  中越邊境掃雷老兵:曾僅憑剪刀排雷70余枚

掃雷官兵引爆地雷

  這是幾代排雷兵未竟的偉業。過去的23年,上千排雷兵曾奉獻了青春與熱血,有的甚至永遠留在了這片土地上。

  中越邊境掃雷老兵:曾僅憑剪刀排雷70余枚

  掃雷官兵探測地雷

  20名曾參加中越邊境較大規模排雷的老兵,今天再赴雷場。他們中,有的中尉時就參加排雷,今天已是大校軍官;有的主動要求超期服役,從雷場上開始的軍旅,或許也將在雷場結束;有的為參加排雷,把困難重重的家庭拋在了一邊……就在踏入雷場之際,中央軍委改革會議召開的消息傳來。官兵們沒有考慮個人利益,而是一心撲在排雷任務上。因為在他們心頭,國家、人民的利益和自己的使命擔當,比什麼都重要。

  老兵再出征,是別樣的戰地風景!

  【老兵速寫】

  南陲雷場傳奇

  “繡娘”曾是“雷大膽”

  “排雷必須膽大心細,探雷針一針針探遍雷場,就像在繡一幅十字繡!”將探雷與刺繡作比的,是掃雷三隊隊長、雷場鐵漢蔣俊峰。

  蔣俊峰藝高人膽大,17年前,曾在未穿防護服的情況下,僅用一把剪刀,就排除了70多枚地雷。此舉在南陲雷場成為傳奇。後來還因排雷任務完成出色,被成都軍區授予了“排雷英雄”榮譽稱號。

  那是1998年,中越邊境第二次較大規模排雷作業已進入第二年。那時,蔣俊峰的身份是雲南省軍區掃雷指揮部掃雷四隊一班長、代理一排長。

  中越邊境掃雷老兵:曾僅憑剪刀排雷70余枚

  第二次大排雷,官兵們的裝備較為簡陋

  那年年底,又是老兵退伍時節,掃雷隊瀰漫著離別的傷感。一起經歷生死的10多名戰友即將退伍返鄉。告別雷場之際,他們向排長蔣俊峰提了個請求:希望帶幾枚處理過的地雷回鄉做紀念。

  這可難辦!平時排除的地雷,都按規定上交處理了。而戰友又將離隊,哪找那麼多地雷啊?可是,拒絕這些老兵吧,蔣俊峰又過意不去。

  “找幾個地雷還難得倒排雷兵?雷場滿地都是雷,現取去!”一天早飯後,趁著部隊正在休整,蔣俊峰背著隊領導,穿著大短褲就悄悄潛入了雷場。

  蔣俊峰唯一的工具就是一把剪刀,以及一個準備裝地雷的軍用黃臉盆和塑膠桶。

  不久,蔣俊峰哼著小曲回來了!臉盆和桶裏面,滿滿裝了70多枚地雷。

  指揮部領導知道後,狠狠批評了蔣俊峰,但打心眼裏喜歡這個藝高膽大的可愛排雷兵。

  這一經歷,並非蔣俊峰引以為傲的談資,而是成為他為排雷兵上課的反面教材。“排雷要遵規守紀,要拿出女人繡花的萬分仔細來對待!”他告誡大家。

  中越邊境掃雷老兵:曾僅憑剪刀排雷70余枚

  當年在用鏟子排雷的戰士

  今天,儘管已10多年沒碰過地雷,但蔣俊峰仍信心滿滿。排雷兵對手中武器的運用技巧以及與人身安全之間的相互關係,被他解讀得通俗易懂、淋漓盡致——

  “探雷器與地雷之間的距離,就是生與死的距離。”他分析,根據經驗,南陲雷場大部分防步兵地雷的承重是7至15公斤左右,超過這個重量可能就會引爆。因此,手持探雷器的力度,必須拿捏得十分精準,探雷器與地雷太近會觸爆地雷,太遠了又影響探雷效果。

  “掃雷耙之間的間隔,就是官兵殘疾與健全的距離。”排雷兵拿著掃雷耙將雷場掃一遍,這是排雷的重要一道程式。如果掃雷耙之間的距離過大,有地雷漏網,就可能有百姓和官兵會觸雷致殘。

  “探雷針的位置,就是排雷兵第一落腳點的安全島。”官兵進入雷場時,必須用探雷針探清楚落腳點是否有雷。這個落腳點找準之後,雷場勘察、設置爆破筒和雷場救護等環節,才有安全保證。

  “再安全的防護裝具,也抵不過具備精湛的排雷技術,擁有再過硬的技術也需要勇往直前的氣概!”當年的蔣俊峰,每次進雷場都衝在前面。今天,當再次肩負起這一危險的使命,他仍保持著衝鋒的姿態。

  當年的雷場之行,承載著蔣俊峰與其父親共同的夢想。當時作為基層部隊為數不多的大學生士兵,蔣俊峰不但自己寫了上雷場的申請書,父親也主動幫他寫了請戰書。

  今日已不同往昔。蔣俊峰的哥哥在2005年去世後,60歲的父親悲痛欲絕,幾乎一夜頭髮全白,對蔣俊峰這個家裏唯一的頂梁柱也更加依賴。因此,蔣俊峰參加這次排雷行動,至今仍不敢告訴父親。就連父親70歲生日,蔣俊峰也沒敢回去為其慶生,就怕走漏風聲。

  “希望父親得知我參加排雷任務的那天,就是我們任務完成慶功的那一天!”

  那一天的情景,蔣俊峰已反復憧憬過:父親正像平常一樣看著電視,新聞直播節目裏,他和戰友們並肩走過雷場,以中國排雷兵特有的方式,向世界自豪地宣告祖國南陲雷患的徹底終結。

  他要用探雷針,為父親刺出一幅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雷場十字繡!

  這幅雷場十字繡,也是蔣俊峰準備補送給父親的生日禮物!

  走在尖刀之上

  “踩雷”如今成“藏品”

  一枚被不小心踩踏,後被除去火藥的地雷,是掃雷四隊教導員陳登泉最珍貴的收藏。再次出征,他帶上了這枚地雷。

  1993年那次踩地雷的經歷,陳登泉至今想起仍心有餘悸。那時,他參加了中越邊境第一次較大規模排雷,擔任雲南省軍區掃雷指揮部掃雷五隊一班長、代理一排長。

  身為骨幹,陳登泉在雷場上率先垂范,走在最前面,撤在最後面。一天,作業結束,全排官兵舒了一口氣,正陸續撤離雷場。突然,“轟隆”一聲,隊伍的最後面爆炸聲驟響,驚得大家汗毛倒豎。

  “排長,怎麼樣?”已撤離雷場的戰友們清楚,肯定是陳登泉踩雷了,紛紛掉頭,衝進雷場。

  陳登泉也知道,確實是自己踩雷了。那一刻,他頭皮發麻,整個人都懵了。靜默了幾秒鐘,這才緩身蹲下,摸了摸右腳。

  “還好,腳還在!”陳登泉強作鎮靜,反過來寬慰圍過來的戰友們。原來,這是一枚性能已不穩定的防步兵地雷。雖然已被踩響,但尚未引爆炸藥。

  後來,陳登泉把地雷的火藥抖了出來,並將地雷洗乾淨,收藏了起來。

  排雷如刀尖上跳舞。類似的曆險,陳登泉有過好幾次。戰友們都説,他能活著參加這次排雷任務,真的已是上天的眷顧。

  中越邊境掃雷老兵:曾僅憑剪刀排雷70余枚

  第一次大排雷,官兵們要自己製作掃雷工具

  陳登泉的血管裏,流著好幾名戰友的鮮血。1998年他參加中越邊境第二次較大規模排雷作業期間,一枚細小的彈片飛來,傷了他的耳後部位。因天氣炎熱,後續治療沒跟上,陳登泉的傷口幾天后便開始化膿。被轉送至麻栗坡縣醫院時,陳登泉已處於昏迷狀態。

  9天后,撿回一條命的陳登泉,執意出院,奔赴雷場。醫生這才告訴他,是掃雷指揮部的幾名戰友,給他輸了大量的鮮血。

  中越邊境掃雷老兵:曾僅憑剪刀排雷70余枚

  第二次大掃雷,一名戰士用探針探測地雷

  在沒有硝煙的和平年代,排雷兵也許是離生死最近的軍人。陳登泉並非淡忘了雷場上那些心驚肉跳的曆險。而決定是否參加這次排雷行動那天,他把自己關在屋裏,拒接了親人打來的各種勸阻電話,拿出那枚地雷靜靜地端詳了半天。

  腦海裏,23年來參加中越邊境歷次排雷的場景,電影般一幅幅閃過。這些畫面裏,有血肉橫飛的慘狀,有百姓的感激涕零,還有立功受獎時的無比榮光!

  “誰的命不是命?這麼危險,我去了,才放心!”收起那枚地雷,陳登泉已下定了決心。

  沒有驚天動地的理由,最終讓陳登泉下定決心的,就是他所謂的“不放心”。簡單的3個字,已詮釋了一名排雷老兵融于血脈裏的使命和忠誠。

  “我參加過中越邊境歷次排雷行動,經歷過許多危險,經驗豐富些!”陳登泉如願來雷場了,他也就放心了。他的願望,就是多教大家一些排雷經驗和安全知識,爭取讓所有兄弟安全完成任務。

  而危情瞬息萬變的雷場,掃雷隊幾十號人,誰又敢拍胸脯保證萬無一失呢?陳登泉唯一敢保證的是,不拋棄不放棄,和兄弟們一起經歷生死!

  雷場男兒也柔情

  “誓言”遠比“承諾”重

  對於以柔弱雙肩獨挑家庭重擔的妻子,龍泉唯一能做的,就是採取類似的方式,給她一些作為軍屬的榮譽感、自豪感,給妻兒多一些應對困難的精神鼓勵。

  夜深了,雷場裏不時傳來幾隻野鳥的鳴叫。熱鬧了一天的麻栗坡縣天保口岸,開始安靜下來。

  雷區旁一個陳舊的小院裏,從二樓一扇窗戶透出淡淡的燈光。掃雷四隊隊長龍泉,正在為次日的排雷經驗交流準備教案。

  龍泉此刻意識到,已好久沒與家人聯繫了。他習慣性地打開手機上的一段視頻反復觀看。

  “這個暑假,我沒有參加特長班、夏令營,而是來到爸爸工作的掃雷隊,體驗軍營生活……”這段視頻,是臨戰訓練期間,妻子陳曉虹帶著兒子龍陳玉洋,從四川北川縣來隊探親時拍下的。

  視頻由龍泉親自導演,龍陳玉洋自己配音。製作雖顯粗糙,卻給龍泉留下了許多美好回憶。

  “我欠妻子一個沒法兌現的承諾!”説起對家庭的虧欠,向來堅強的龍泉,聲音低沉,一臉歉疚。

  2000年,龍泉向人民教師陳曉虹求婚時,為打消其婚後兩地分居的顧慮,曾信心滿滿地承諾:兩年之內將其從四川北川縣,調至部隊駐地雲南昆明市。

  軍屬工作調動何其艱難!兩年的期限,變成了12年。2012年,已擔任石林縣人武部副部長的龍泉,在組織關心下,終於將妻子調至石林一所學校,一家人終得團聚。

  此前與龍泉兩地分居的12年裏,妻子既要上班,帶孩子,還要照顧經常住院的父母。生活的艱辛,逼得她走投無路,曾向龍泉下通牒,逼其轉業回家。

  萬萬沒想到,距2012年一家人團聚不到3年,今年8月份龍泉又做出了一個令眾親友無法理解的決定。在組織的關心下,他又主動將妻子調回了四川北川縣。辛苦了12年調工作的心血,一下又付之東流。

  妻子深知龍泉這一決定背後的痛苦和無奈。

  參加排雷任務,未來的兩年之內,龍泉都要在南陲深山密林裏,回石林的機會少。妻子與其獨自在石林,還不如回四川老家照顧重病在床的母親。

  團聚機會多麼來之不易,對妻子的承諾,龍泉又何曾忘記?然而,作為一名軍人,一名參加過中越邊境第二次較大規模排雷行動的老兵,龍泉還有一個未曾兌現的誓言。

  當年,排雷任務結束離開雷場時,龍泉站在戰友王華犧牲的地方,面對那些因雷患致殘的鄉親們,他曾發誓:如果還有機會,一定再來排雷,徹底終結這場雷患!

  今天,機會終於來了,龍泉怎會輕易放棄?

  排雷老兵捨棄小家,毅然再赴雷場。龍泉的舉動感動了四川北川縣老家的領導。回到四川老家,陳曉虹獨自挑起了生活的重擔。母親重病在床,僅是前不久的一次開顱手術就花了15萬元。龍泉和妻子已四處欠債,不堪重負。

  “妻子雖然有時不理解我,但是會支持我!”龍泉説,“為了不分散我的精力,妻子經常報喜不報憂。這些,都是我邁向雷場的堅強動力。”

  雷場男兒也有柔情。今年教師節,戰友回家給陳曉虹捎了一束漂亮的玫瑰,內附一張卡片:掃雷四隊全體官兵祝嫂子節日快樂!陳曉虹感動得熱淚盈眶,深感驕傲和自豪。

  夢起排雷場

  人生新篇再續排雷“緣”

  “我的人生起步于雷場,夢想也在雷場。”馬永信心懷感恩,他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很大程度是因為參加了中越邊境第二次較大規模排雷行動。

  馬永信此前已擔任雲南省建水縣人武部主官好幾年了。人武部比雷場要安全、輕鬆許多,但他還是主動參加排雷,並擔任了掃雷二隊隊長。

  還是先從馬永信的婚戀説起。1998年,中越邊境第二次較大規模排雷時,馬永信擔任雲南省軍區掃雷指揮部掃雷二隊一班班長。那時,他家境貧寒,又長得黑乎乎的,25歲了,女朋友還沒著落。

  母親焦急地為其介紹了個對象。可是,前來“面試”的女孩母親剛見到馬永信,嘟囔著扭頭就走:“一把年紀了,還是個黑乎乎的大頭兵,還想娶我女兒……”

  那次相親的失敗,對馬永信是一次不小的打擊,他感覺自己的人生都灰暗起來。

  中越邊境掃雷老兵:曾僅憑剪刀排雷70余枚

  第二次大排雷,已經有了掃雷爆破筒

  而因排雷任務完成出色,1999年馬永信提幹了,還被成都軍區授予“排雷英雄”榮譽稱號。

  就在這時,戰友介紹馬永信認識了現在的妻子李明麗。開始,其實他心裏也很沒底。李明麗學的是當時很熱門的計算機專業,就職于四川某電力公司,待遇好,家境也不錯。

  李明麗對尚未謀面的馬永信,一開始也沒多少興趣。而那段時間,電視上正集中播放邊境大排雷的電視紀錄片,作為“排雷英雄”的馬永信不時在電視裏亮相。排雷兵英勇無畏的氣概,慢慢將李明麗征服。其實,李明麗自小便有軍人情結,其父是1969年入伍的老兵。

  有趣的是,得知馬永信的事跡後,李明麗的父親很快打來電話,要馬永信傳真一份簡歷回去“考察”一下。

  當然,馬永信順利過關了。婚後,雖然一直兩地分居,李明麗卻無怨無悔,默默支持馬永信在邊防建功立業。

  排雷任務結束,馬永信回到邊防,一直幹到邊防團副團長、武裝部部長和政委。

  當一聽到還有機會參加排雷,他頓時精神勃發,主動要求參加,渴望再次回到自己人生起步的地方,再創人生新篇。

  重返雷場,馬永信頓覺年輕了10歲。培訓骨幹、勘察雷場,以及掃雷隊正規化建設等任務,雖然經常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但心裏總是甜的、踏實的。

  “明明可以過得安逸,為何非得來雷場受苦冒險呢?”下士肖楠開始很不理解隊長馬永信的選擇。

  肖楠家境富裕,又懂外語,心血來潮來到掃雷隊。開始他還反復找馬永信報告,要求調到踩不到地雷的炊事班去。當深入了解馬永信的軍旅之路後,肖楠決定勇敢地走上雷場。

  “既然來到掃雷隊了,何不像馬隊長一樣,在雷場上有一個精彩的人生起步呢?”他想。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