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滾動>>正文

薩德入韓點燃軍備競賽 若衝突將成中俄打擊目標

2016-08-02 09:36:46|來源:中國日報網|編輯:鄧晨曦

  薩德入韓點燃軍備競賽 若衝突將成中俄打擊目標

  原標題:薩德入韓點燃軍備競賽 若衝突將成中俄打擊目標

  美韓兩國宣佈決定在韓國部署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即“薩德”反導系統,此舉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相關國家強烈反對,東北亞地區局勢驟然緊張。

  “薩德”入韓的根本原因

  韓國政府決定讓“薩德”入韓有多重原因,其中最根本的原因還是韓國政府希望把此舉作為一個“大禮”送給美國,換取美國繼續保護韓國。

  不同於喬治·W·布什政府重點反恐的政策,奧巴馬政府在亞太地區最重要的外交政策就是“亞太再平衡”,該政策的核心是軍事力量重返亞太,軍事力量的核心是導彈系統。美國希望能在關島、日本、菲律賓、韓國部署“薩德”系統,並連為一體。除了韓國外,其他三個地區的部署都較為容易,因此奧巴馬政府希望在任期結束前以在韓國成功部署“薩德”為節點,實現推進美國構建亞太反導系統的關鍵一步,標誌著其“亞太再平衡”政策的成功。

  與此同時,奧巴馬政府認為目前韓國執政的樸槿惠政府為極右保守政府,目前韓國大選並不明朗,反對黨當選下屆韓國總統的可能性也很大。因此,美國在部署“薩德”上有緊迫感,希望能在樸槿惠政府任期內儘快部署完畢。

  正是出於上述不可告人的目的,美國極其希望韓國能儘快答應讓“薩德”落地。而從韓國來看,圍繞美國大選出現的“孤立主義”傾向,讓韓國極為擔心。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所謂的“讓韓國自己承擔自己的安全保護”可謂是其中的代表。從二戰結束後的歷史來看,上世紀50年代和70年代,美國也曾經有過不與韓國商議就從韓國撤軍的例子。這在韓國來看,無疑是一個難以面對的夢魘。因此,樸槿惠政府極可能出於這個目的,最終和美國做了一個交易——答應讓“薩德”在韓國落地,這樣一來美國確保不“拋棄”韓國,甚至不排除交易裏包括韓國希望下一步能引進美國的戰術核武器等。

  以此可以理解為什麼美國迫不及待承擔第一台的所有費用。針對可能産生的污染,美軍7月18日向韓國媒體公開了部署在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的“薩德”導彈防禦系統,並允許韓國軍方對該基地雷達電磁波輻射進行測量。

  韓國政府急於做這個交易,也與其內政和對中國未來發展的評估有關。4月13日,韓國中期選舉,執政黨淪為少數黨,在國內經濟持續低迷的情況下,韓國政府希望部署“薩德”系統能將民眾視線轉移到安全上,而非經濟上。同時,近一段時期,在韓國瀰漫著“中國經濟低迷論”,認為在中美對決中,只有美國更為可靠。由此可見,從韓國的角度,不是不知道此舉從技術上對韓國的安全保護幾乎起不到任何效果,只是希望能以此將國家安全寄託到美國的保護上。

  韓國如何瞞天過海

  韓國為了向國民和國際社會掩蓋其與美國做交易的真正目的,可以説費盡了心思。

  在對內上,面對反對黨的指責以及“薩德”部署需要經過國會論證的要求,韓國政府正在國內引導“反對薩德部署就是反對保護韓國安全”的輿論。一旦被貼上“罔顧韓國安全”的標簽,可以説反對黨明年的大選幾乎沒戲。這一招可謂真狠。

  對於地方政府和反對“薩德”部署的韓國政府其他部門以及一些學者等,7月14日,韓國總統樸槿惠在總統府青瓦臺主持召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強調當下應停止有關“薩德”反導系統部署的無謂爭論。韓國政府以行政打壓的方式阻止反對聲音發酵。

  最關鍵的是,韓國政府沒有告訴民眾真相,而是為了順利讓“薩德”落地而欺騙民眾。其一,沒有講清楚“薩德”對於保護韓國安全有限,欺騙民眾“薩德”可以保護韓國安全;其二,沒有講清楚中國可能的反制措施,而是告訴民眾中國不會有強烈反制。事實上,6月29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接見韓國總理黃教安時針對中國關於“薩德”的立場講得很清楚、很嚴厲。儘管如此,7月19日,黃教安面對韓國經濟界的演講中指出,擔心因“薩德”而遭受中國的制裁是杞人憂天。這可謂“明著騙”韓國百姓。

  在對外上,韓國政府再三講這是中美的事情,是美國施壓的結果,中國要談就和美國談,要罵就罵美國去。如上可見,在“薩德”入韓上,韓國政府的主動一點也不比美國少。

  韓國一方面利用部署地點來糊弄有關國家,另一方面又提出所謂“縮水版”的“薩德”。7月13日,韓國國防部對外發佈了部署“薩德”的確切地點,即東南部的慶尚北道星州郡。因為星州郡處於韓國東海岸、還在大後方,相對而言,離中國較遠。以此,韓國向中國解釋説,這是“薩德”的“不針對第三方”、“不刺激中國”的最重要標誌,意思是中國這下可以放心了。

  韓國提出的“縮水版”的“薩德”又稱為“韓國版的薩德”,而不是“地區版的薩德”,即僅僅局限在朝鮮半島。韓國政府出於支出考慮引進“縮水版”的“薩德”反導系統,只部署“末端雷達”系統,而不部署“前進雷達”系統,將THAAD的探測距離從2000公里縮短到600-800公里。

  但是這顯然站不住腳。一方面,雖然目前“薩德”系統的導彈攔截射程是200公里,但是技術上是逐漸完善的,將來可以提升,部署在星州郡也好,哪怕是最南部的濟州島,韓國南北縱深也就是500公里;另一方面,只要第一台“薩德”系統落地,那麼未來就有可能有第二台、第三台。最關鍵的是,在未來部署“薩德”技術升級與增加部署上,韓國也説了不算,美國人説了算,韓國拿什麼來保證?

  “薩德”入韓是韓國之禍

  綜上可以看出,“薩德”在韓國部署就是韓國以犧牲中國和周邊其他國家的安全作為代價同美國做的一個交易。“薩德”真的能保障韓國的安全嗎?答案是否定的。且不説美國的承諾能否兌現,即使它能,以犧牲與周邊幾乎所有國家的關係作為代價,韓國換來的只能是更不安全。畢竟韓國身處東北亞,沒有辦法將國土搬到美國身邊。再説,現在是21世紀了,以中等強國自居的韓國還把國家安全寄託于另一個國家的保護上,也可謂是一個極大的諷刺。可以説,“薩德”入韓不僅不會保護韓國安全,反而會成為韓國更不安全的禍端。

  首先,它會立刻點燃朝韓軍備競賽,這從近期朝鮮頻繁進行的導彈發射就能看出來。南北軍備競賽,甚至韓國接下來引進美國的戰術核武器,一旦南北擦槍走火,可謂是朝鮮民族的悲劇。即使不發生戰爭,南北冷戰加劇,屆時半島的和平統一也許真的就是一句空話了。

  其次,韓國此舉“引美入東北亞”,必然惡化中俄與韓國的關係。再加上韓日關係由於歷史與領土問題很難改善,以及朝韓矛盾,屆時韓國將同時承受周邊所有四個鄰國的安全壓力,這絕非是韓國所能承受的。

  再者,由於美國此舉是針對中俄來的,中俄必然在軍備上進行反制。一旦發生軍事對峙或衝突,因為韓國部署了美國“薩德”系統,韓國屆時就成為打擊目標。

  最後,這將嚴重挫傷中美在針對朝核問題上的國際合作,“薩德”入韓將大大減少戰略互信,增加戰略互疑,破壞國際合作。

  此外,由於中韓關係的基礎被“薩德”入韓所破壞,這必然也會影響到兩國的經貿關係。在經濟低迷的情況下,韓國也必然承受很大壓力。如果韓國經濟持續低迷,那麼就很難負擔美國所需的軍費。實際上,韓國之所以在美國亞太盟友裏面佔據突出的位置與其成功的經濟發展有關。屆時,經濟低迷的韓國在美國的戰略地位中只能更為下降。

  由此可見,解決之道還是要取消“薩德”部署,通過對話的方式解決安全疑慮。否則不管以什麼樣的方式導致“薩德”入韓,最終都會極大破壞中韓關係、破壞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穩定,極大危害韓國的安全利益。正可謂,“薩德”入韓的遊戲不僅韓國不應玩,也註定玩不起。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