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為安倍“軍國夢”買單?
最近一段時間,安倍政府動作不斷,先是防衛省開始研究引進美國最尖端陸基反導系統“薩德”,著手制定明年夏季之前加強反導態勢的具體措施,繼而開始調整2017年度預算案,計劃為防衛預算留出5.1萬億日元(約合3081億元人民幣)。這將是防衛費連續5年增加、數額連續2年超過5萬億日元,創歷史新高。
與防衛費“五連漲”形成鮮明對比,日本政府不惜壓縮社會福利支出,擠壓民生供養軍費。日本時事社等媒體報道,伴隨老齡化加劇,社會保障費用需增加大約6400億日元,然而安倍政府打算把增加額壓縮至5000億日元左右。實際上,安倍政府在民生方面應該花錢的地方不少。福島第一核電站輻射泄漏事故過去5年多,核電站周邊不少地區至今仍承受輻射污染。截至今年7月5日,福島縣依然有8.9萬人處於避難狀態,無法回歸故土。
安倍打著所謂“地方創生”旗號,對福島災民卻並未真正放在心上。“安倍經濟學”已經徹底破産,地方經濟凋敝勢頭難以挽回,而安倍政權擴充軍備、沿著右傾道路朝向“正常國家化”狂奔的執念卻並未出現動搖。
安倍自2012年上臺以來,推行“俯瞰地球儀外交”,提出所謂“積極和平主義”概念,在國際社會狂刷存在感。與此同時,安倍政府違背憲法,忤逆民意,強推新安保法,拋棄日本戰後多年“專守防衛”政策,人為加劇地區緊張,也把自身拖入危險境地。雖然和平憲法早被架空,不過,只有徹底廢除“放棄戰爭和不保持軍事力量”條款才算圓了擺脫戰後體制的“軍國夢”,為此,安倍政府暗地裏做手腳,緊鑼密鼓為修憲佈局。
日本在軍事安全領域的政策動向一直受到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它是日本能否走和平發展道路的風向標之一。在右翼勢力淡化戰爭責任、美化侵略歷史的言行日益猖獗,安倍公然參拜鼓吹“侵略有理、侵略有功”的靖國神社的現實之下,人們完全有理由、有責任對日本今後要走什麼樣的道路感到擔憂。
日本國內對日本能否繼續堅持走和平道路的危機感也日益加劇。引進“薩德”系統需要花費數千億日元,防衛省官員承認,“獲得預算並不容易”,需要博取國民支持。可以想見,安倍政權今後可能繼續以鄰為壑、製造摩擦,刺激國內民粹情緒,為遂行圖謀鋪路。
然而,事實證明,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日本民眾逐漸看清安倍政權本質,不願為其危險的“軍國夢”買單。一年多來,日本各地發生的數百場反對新安保法民眾集會遊行就是例證。
從解禁集體自衛權、新安保法到鼓吹擺脫戰後體制,從打算增加防衛預算到企圖部署“薩德”系統,安倍政權所奉行的修正主義歷史觀和其推崇的一系列做法罔顧歷史,無視民意,違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難以取信于本國民眾和國際社會。
如果日方要為世界和平穩定作貢獻,就應該言行一致,停止人為製造緊張,挑動矛盾對立,多做有利於增進國家間政治安全互信和地區和平穩定的事,而不是在軍國主義的不歸路上越走越遠,繼續讓民眾承擔沉重代價。
(原標題:誰為安倍“軍國夢”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