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滾動>>正文

外媒評蘇聯解體:俄為最大贏家 重建聯盟思想仍在

2016-12-13 16:19:41|來源:參考消息網|編輯:張倩楠

  

  資料圖:簽署《別洛韋日協議》的三國領導人。

  參考消息網12月13日報道 俄羅斯衛星網12月8日發表俄羅斯系統分析和預測中心主任羅斯季斯拉伕·伊先科的一篇文章,題為《別洛韋日叛亂:蘇聯解體的獲益者是誰》,全文如下:

  在四分之一個世紀前的1991年12月8日,俄羅斯總統鮑裏斯·葉利欽、3天前(12月5日)剛剛就任的烏克蘭總統列昂尼德·克拉伕丘克和白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主席斯坦尼斯拉伕·舒什克維奇在別洛韋日森林的維斯庫利別墅實施了“國家政變”。

  不顧多數蘇聯公民支持保留蘇聯的公投結果,違背蘇聯憲法確定的退出規則,沒有獲得正式法律授權的他們以自己代表的共和國是蘇聯創始國為由,宣佈終止蘇聯存在。

  即使葉利欽、克拉伕丘克、舒什克維奇自認為有權代表蘇聯的創始國,且三國議會事後各自批准了協議也是對其行為的認可,但創始國中還有外高加索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後者聯合了3個獨立加盟共和國(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儘管外高加索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早在1991年之前就不復存在了(于1936年12月5日解散),但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仍然是貨真價實的蘇聯創始國。

  如此看來,維斯庫利別墅的陰謀家們沒有湊夠法定人數。蘇聯解體是半數創始國確定的,甚至沒有為了裝門面而關心一下另外半數創始國的意見。

  不過,儘管在別洛韋日簽署的文件顯然沒有法律價值,但蘇聯還是在短暫掙扎後解體了。

  蘇聯不可能恢復

  直到今天,仍有很多平民主義政治家和不懷好意的政論家試圖讓群眾相信,只要宣佈別洛韋日協議無效,就可以恢復蘇聯。

  但25年來已經物是人非,蘇聯各加盟共和國在獨立後建立了各種新的政治和經濟體制,蘇聯舊體制的東西已經所剩無幾,除了紅場的列寧墓和克裡姆林宮塔樓上的紅星。

  即使重建統一的聯盟國家理論上可行——儘管需要付出至少10年時間(或許更久)和艱苦、耗費資源且很大程度上毫無意義的勞動,恢復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蘇聯也是不可能的。

  這正如人不能2次跨過同一條河。在20世紀初向布爾什維克人打開的唯一機會之窗早已關閉。

  當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舊體制危機使得左翼思想風生水起——哪怕只是因為是右翼政治家發動了戰爭。如今,當代的系統性危機又導致右翼民族主義政治家得到擁護,哪怕只是因為基於左翼自由主義和托洛茨基部分思想的全球化計劃破産。

  在各國作出有利於右翼的選擇後,就不可能在全世界實施大規模社會主義計劃了。

  恢復任何形式的聯盟國家也存在問題——這需要試圖參與聯盟的各國政府強迫本國社會接受自己的意志。

  只有俄羅斯復興

  需要提醒讀者的是,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既是蘇聯的脊梁,也是聯盟的黏合劑、資源基地、軍事保護者和歷史中心。任何一個甚至是幾個共和國脫離蘇聯都不會影響其存在,只有俄羅斯的退出導致蘇聯多米諾骨牌般坍塌。

  俄羅斯領導人的參與在別洛韋日叛亂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即使不願離開蘇聯的中亞各加盟共和國也不得不接受這一不可避免的事實。

  不過,蘇聯解體恰逢全球重大變革期。基於人口和領土的主權不再發揮關鍵作用,而是通過控制經濟和提供軍事政治保護的方式讓位於對主權國家的實際控制能力。

  這種情況使強大經濟體可以與弱小經濟體進行有利於自己的不平等交換。相比于直接合併,強者從與弱者合作中獲得的物質利益更多。它不必為仆從國民眾的生活水準負責——這是新獨立國家政府的問題。

  俄羅斯在軍事、經濟、政治、外交、人事等各方面均強于其他原屬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它還擁有全蘇聯乃至全世界最豐富的自然資源(水、森林和礦藏)。在工業實力上能與俄羅斯比肩的只有烏克蘭,但它已經迅速衰落,這既是管理不當的結果,也是因為失去了直接獲取俄羅斯廉價資源的機會。

  因此,在1990年代危機後,最終只有俄羅斯重新崛起,並使人民生活水準比危機前更進了一大步。

  在對比了解體前後俄羅斯與其他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福利水準差距之後,很多民眾得出結論,俄羅斯不但不是蘇聯解體的輸家,反而是贏家。

  俄獨立利大於弊

  即使從政治角度來看,脫離蘇聯的領土本來也不受俄羅斯當局控制。控制所有加盟共和國是蘇聯領導人的特權,而俄羅斯與弱小的摩爾多瓦、立陶宛基於同樣理由聽命于前者。

  同時,俄羅斯的政治領導人必須加入領導蘇聯的蘇共中央政治局,才能獲得管理和分配俄羅斯資源的權力。

  在軍事方面,擁有大量遠程高精度武器、能對敵實施戰役和戰略打擊的現代化軍隊讓擁有相應技術和武裝力量的國家能夠隨心所欲地在世界任何地方打非核戰爭。這大大降低了領土面積的戰略意義。主要作戰方式轉變為現代合同作戰的事實進一步降低了領土面積的意義,它要求不戰而屈人之兵。

  直到21世紀初,人們才發現,蘇聯解體給俄羅斯造成的損失主要在精神和感情上。蘇聯各共和國合作關係破裂的損失在短期內即得到彌補,並使俄羅斯在本國重建了存在於蘇聯框架內的閉合生産循環。同時,因蘇聯解體而獲得的優勢則具有戰略性和系統性。

  至今唯一沒有解決的重要問題是俄羅斯的人口不足。目前俄羅斯人口數量既不足以有效開發廣袤領土,也無法為本國經濟提供足夠大的銷售市場。俄羅斯至少需要2億人口,而3億人口則是理想數字。不過,人口問題現在並不致命,也可以解決。

  經濟利益更實在

  在認識到這場全球系統性變革的影響後,俄羅斯從本世紀初開始把自己的一體化重點從政治層面(諸如獨聯體、塔什幹條約組織、俄白聯盟國家)轉向經濟層面(關稅同盟、歐亞經濟聯盟、上合組織)。

  如今,俄羅斯對擴張領土的興趣已趨於減弱。試圖進入容量最大的新市場並力求對其建立控製成為俄羅斯目前的優先任務。

  同時,與美國不同,俄羅斯為周邊國家提供的條件更可接受——開展互利和基本平等的合作,讓更強的經濟體自然主導。如果説美國有時像一個要奪走獨立國家最後一件襯衫的掠奪者,那麼俄羅斯的行為就像在一家按照股份分配紅利和影響力的股份制公司,但在新的經濟體系中俄羅斯的股份是最多的。

  除了俄羅斯之外,從蘇聯解體中獲益的還有蘇聯其他加盟共和國的政治精英。而這些國家的民眾總體上是受損的。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俄羅斯周邊國家的政治精英強烈反對深受這些國家民眾歡迎的重建蘇聯思想。

  25年前的蘇聯解體是不必要的,但現在已不可能重建聯盟國家,因為這既不符合俄羅斯的客觀利益,也超出了其實際能力範圍。不過,對俄羅斯而言,收復一小部分領土不僅可行,而且是必須的。

  (原標題:外媒評蘇聯解體:俄為最大贏家 重建聯盟思想仍在)

標簽:
返回頂端